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020-11-25 11:02:02 字数 6006 阅读 6780

1楼:匿名用户

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皇帝为"民贱屠伯"。康氏指出,在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他说:

"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其六,在《大同书》中康氏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哲学上有所谓"理"、"欲"之争,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争论。康氏在《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泛爱众"思想和佛家"慈悲"观念,举起了朴素的人本主义的旗帜。

儒家"仁"的思想渗透在《大同书》的全部内容之中,康氏把"仁"与"人"糅合为一体,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也。""舍仁不得为人。"康氏的仁道主义是从反程朱理学的角度提出命题的,在《大同书》中他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楼:老貓趴窝

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比洪秀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前进一步。他周游列国,亲身体验了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这表现在他的大同世界里,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学技术和创造发明,鼓励人们合理享受,这就使他的大同社会建立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同时,他还设计了奖金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这就克服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这一以往空想社会主义难以摆脱的缺陷,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既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又吸收了**教的平等观念和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还不时闪烁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光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对平等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他的反封建**制度以及妇女解放等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民主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中包含有西方无**主义思潮的糟粕。如他认为大同世界里无国家,无君主,无政党,无军队,无婚姻,无家庭等明显受到19世纪70年代巴枯宁无**主义思潮“十三无”的影响。

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康有为也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他幻想通过国家之间的联合、通过裁军来使国家消灭,这是根本行不通的,这与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无法等同。除此之外,他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由低级向高级的社会进化顺序,也并不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的基础上。其大同思想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样,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3楼:铁骨天子

康有为所有的主张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以君主为中心,事实上仍然是君主**。

康有为的主张体现当时社会的什么思想状况

4楼:匿名用户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字广厦,号长素,人称南海先生. 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 派的主要领导人,是维新派的杰出领袖,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康有为出生于“名门望族”,自6岁始学四书,直到22岁之前,基本接受中 国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中学基础 .由于广东是满清王朝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时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资本主 义侵略和接受西学最早的地区,这使他的思想较早地接受了西学的影响与熏陶 ,形成了中西交融的特点.康有为是从22岁开始接触西学的.

1879年康有为出 游香港、上海等地,看到“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

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自此以后,康有为开始接触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对西学优越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同 时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学术,乃至于中国封建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和不满,最后走上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道路.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要求变法革新的呼 声越发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代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康有为积极主张 变法革新.1888年他改变中国现状的思想变成了维新行动,这一年的12月份, 他写了5千字的上光绪皇帝书,提出学习西方,改变成法,挽救危局的变法革 新主张.

这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一次向清**正式提出改革建议.

从1891年-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集徒讲学,研究维新 理论,培养维新人才.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成为他变法运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此时正赴京会试的康有为联络在京会试的1300多名爱国士子《公车上书 》,要求清**“迁都、拒和、变法”.这次运动使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康有 为作为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也从此确立. 康有为与其他维新人士救亡图存的维新活动终于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 1898年光绪皇帝下令变法,实施新政.

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在国外,康 有为思想渐趋反动,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坚持改良主义,成为保皇派.1913年 回国,在辛亥革命后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著述颇丰,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等.主要教育著作有:《长兴学记》、《公车上书》、《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

改用策试论折》、《请开学校折》等.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重视教育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说:

“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为此,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振兴中国和政治改良的手段.在康有为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弱,关键在于国 民智慧的高低,而智慧又依赖教育的发展.

中国之弱,即弱于教育之不发达, 民智之不开,因此,发展教育、开办新学是当务之急.

(2)变科举,废八股.

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使人不读秦汉以后的书籍,不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形,从而使官吏不能应变,不能为实事,以致于甲午战争战败后割地赔款.为此,他认为改革科举考试,废除禁锢人才的八股取士,培养和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就如何改革科举制度,康有为提出:文试要“立废八股”,“罢 试帖”,以中国文学、策论、外国科学代之;武试要停止弓刀步石及旗病弓石 ,用武备学校培养人才.康有为把变科举比喻为“以吐下而去其宿蚵疴”,

是必治之痼疾.

(3)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了关于学校体系的构想,在乡设立小学, 在县设立中学,在省、府设立专门高等学校或大学,如设立海、陆、医、律、 师范各专门学校.在京师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时,康有为建议“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

”力图在中国建立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学制.他把办学校比 喻为“宜急补养以培养其中气”的治病良方.

(4)《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康有为设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等级制,“人 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他设想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是 有一个前后相衔接的完整的学校体系.在这个学制体系中人人必须学习到20岁 .

它包括人本院(已怀孕的妇女进入本院,接受胎教)、育婴院(婴儿在人本院到 6个月,断乳后,进育婴院,接受学前教育,至5-6岁)、小学院(儿童在此接受 初等教育,至10岁)、中学院(从10岁-15岁,接受中等教育)、大学院(从16岁- 20岁,接受高等教育).

康有为认为大同社会里“公养”、“公教”,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在公费的 条件下接受教育.特别是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享受各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 等.

康有为重视学龄前教育,强调胎教的意义,指出对儿童应实行德、智、体、 美诸方面的教育等.

总之,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教育制度进行的构想,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 发展资本主义教育的愿望,与封建教育相比,他倡导教育平等,强调女子教育 对冲破传统封建教育的藩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康有为在**题过大同无国吗?

5楼:匿名用户

大同书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既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又吸收了**教的平等观念和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还不时闪烁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光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对平等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中包含有西方无**主义思潮的糟粕。如他认为大同世界里无国家,无君主,无政党,无军队,无婚姻,无家庭等明显受到19世纪70年代巴枯宁无**主义思潮“十三无”的影响。

6楼:匿名用户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灯楼角题有 大同无国

康有为《大同书》的理想和政治主张是什么?他思想有那些特点?

7楼:手机用户

1.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分若干区域

。2.总**及区**皆由民选。

3.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

4.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

5.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

6.成年后由**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

7.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

8.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

9.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10.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人自由享用。

11.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尽管《大同书》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毁誉不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几点是应该加以重视的。例如: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他说:

"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其六,在《大同书》中康氏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哲学上有所谓"理"、"欲"之争,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争论。康氏在《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泛爱众"思想和佛家"慈悲"观念,举起了朴素的人本主义的旗帜。

儒家"仁"的思想渗透在《大同书》的全部内容之中,康氏把"仁"与"人"糅合为一体,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也。""舍仁不得为人。"康氏的仁道主义是从反程朱理学的角度提出命题的,在《大同书》中他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

尽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放出异彩,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及康氏在政治实践上坚持改良的限制,使他这一独特的见解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的空想。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