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塔是白族的象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0-11-25 09:13:08 字数 5910 阅读 3612

1楼:匿名用户

老头骑车不小心撞了停在路边的宝马,撞完以后骑车要走,宝马司机下车就骂:老东西,你瞎了,撞了我还就跑?老头转过头说:

小伙子,你要这么说,我可就躺下了!宝马司机说:叔,我跟您闹着玩呢,您慢走啊!

2楼:匿名用户

额外发给我哪个好门口回家了。、破、

3楼:匿名用户

1818#1000#

白族的大理祟圣寺三塔对白族人民有什么意义

4楼:苍洱白子

三塔,是因洱海水患而建的,有镇洱海水的意思,象征白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而且崇圣寺中圣,一般指观音,而南海观音是保护海上渔民的。

大理三塔为哪个民族的杰作?

5楼:匿名用户

白族全称: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简称或俗称:崇圣寺三塔,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

总体概况:

崇圣寺三塔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有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建造情况: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建筑组成:

崇圣寺遗址: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

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

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园公孙世阶所书。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即位于此,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5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

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依然完好无损。

建筑风格:

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

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

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保护状况: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

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

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

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1925年**,塔顶**,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6楼:匿名用户

大理是白族自治..当然是白族啦~

白族有什么文化内涵

7楼:匿名用户

文化艺术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8楼:匿名用户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9楼:匿名用户

在白族本主崇拜中,本主是本地区的保护神,他主宰境内的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高尚、圣洁的代表,能为人们解决各种困难。各村本主都具有仁慈、恻隐、博爱的高尚品德。

本主崇拜是白族人民共同的心理素质,在白族聚居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自本主崇拜形成后,白族人民时时以本主为楷模,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举止、价值观念取向都以他为准绳。白族本主崇拜这独特的文化载体,借助独特的民族崇拜及宗教信仰的维护和支持,以强大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塑造出白族人民善良、勤劳、勇敢、诚实、热情、智慧的民族性格。

白族人民通过各种各样形式不一的文化娱乐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文化娱乐活动是白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伴随于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节日活动中,文化娱乐活动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扬善惩恶,歌颂人们的幸福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赞扬善良、勇敢、勤劳、智慧,鄙视丑恶、懦弱、懒惰、愚蠢是它的主旋律。在此内容的影响下,促使人们在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方面不断提升,塑造高尚品德,时时以乐观向上的饱满精神状态面对现实生活,造就“里仁外乐”的良好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到到社会生活中,形成推仁义、懂博爱、尚礼仪、尊忠孝、重文雅的良好社会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大理三塔的传说

10楼:匿名用户

大理三塔,和河北的赵州桥、西安的大雁塔一样,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三塔中的主塔高69.13米,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的16级大砖塔,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

和主塔鼎立的南北两塔,均为10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各高42.19米,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当时的大理国开朝之后。三塔虽各具风格,但浑然一体,气势雄伟,不仅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把秀美迷人的苍洱风光点缀得更加壮丽。

关于修建三塔的年代,说法颇多。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836年。在建三塔的主塔即大塔时,唐王朝还派了恭韬、微义两位著名的建筑工匠来南诏,负责塔体的设计、施工,使中原的建筑艺术在云南连续开出绚丽而奇特的花朵。

也难怪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大理三塔的建筑风格和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民族团结的最好实物见证。在游览三塔时,你不得不为先人的技艺惊叹。相传在建大塔时,不用脚手架,建好一层,就在四周堆上泥土变成可供建塔者上下的坡道。

塔建成后,逐步将土运走,使塔体从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民间有“马驮砖石到塔尖”的传闻。据传,在建塔时的土坡,曾延伸到距离塔体南北两侧数里之处的地方,至今留下了“七里桥”和“五里桥”两个地名。

这些虽只是传说,但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建塔工程的浩大、艰巨。

11楼:匿名用户

在大理漫长的发展史上,佛教一度是南诏大理国的国教,大理人礼敬佛陀,而对大鹏金翅鸟的崇拜也是由来已久。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下关佛图寺塔、昆明东寺塔、楚雄大姚白塔等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古塔,塔顶上都站着大鹏金翅鸟。1978年,文物部门在对崇圣寺三塔整理维修期间,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一只银质的大鹏金翅鸟,它昂首展翅,仿佛引颈长鸣,站立于莲花座上,似乎俯瞰万顷洱海。

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

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写道:“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葆泽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唐朝年间,大理水灾频频;佛教已在大理具有广泛影响;建塔塑鹏除了虔心敬佛外,还有镇水防灾的目的。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

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现分别介绍如下。

“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咒梵文砖”此塔砖为中塔即千寻塔门内塔砖,乃1978年维修三塔时,从中塔拆出,为南诏时遗物。高18cm,宽36cm。砖心右1行为汉文,直行楷书。

左7行为梵文。汉文为:“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

”阮福《滇南古金石录 大理塔砖跋》曾说:“闻年长者言,中塔之门,四周皆嵌梵经砖石,其文皆最佳之唐字,今并无存者。”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中曾说:

“塔门已封,不详塔砖铭文。”今存维修时拆出的部分塔砖,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关资料。

“造塔陀罗尼咒梵汉文砖” 为千寻塔维修时所拆出部分塔砖之一种,为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4至859年)的遗物。高20cm,宽37cm。砖心文右行,左1行为汉文,2-11行为梵文,12-18行为汉文。

汉文皆直行楷书,文为:“造塔陀罗尼曰 接梵文11行 ,偈曰:若造宝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延长。

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圆满。”

“叭净螺旋文塔砖”砖高18cm,宽36cm,砖心长方形框内有三个螺旋形图案,中间各有“口牛叭净”三字,图案外各有一“叭”字。“叭净”为梵文咒语的汉文音译。南诏时,大理盛行佛教密宗,一般所用梵咒多直接书写梵文,此砖咒语书写汉文似与中原佛教的影响有关。

“梵文圆形佛符塔砖”砖高46cm,宽23.5cm。砖心顶部**为佛符咒,外面由梵文组成的三层圆圈环绕。下部为梵文经咒。

南诏时,国主臣民俱崇信佛,佛教密宗更融合白族传统的宗教文化而得以盛行。其时密僧阿吒力者均需释儒俱通,汉梵兼能,学养高者往往兼任**。在其时的佛教遗物中,梵文经咒的应用较为普遍,此塔砖即为一例。

“叭追魂咒梵汉文塔砖”千寻塔的遗物。砖高22cm,宽43cm。砖心左上角写“叭”三字,其余部分除梵文外,还分别以梵汉文写成追魂咒符。

此塔砖刻文内容及形式,当为南诏密僧阿吒力做法事时所常用之咒符。此塔砖砌于塔中可能用于镇邪奠土,以永保吉祥之意

中华文化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华文化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1楼 坑卷 中华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是动态 展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博大精深是静态 揭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所谓源远流长 是纵向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质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 世界上的其他古老文明 或中断或湮灭 而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