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而不孝,和孝而不忠,有什么区别

2020-11-25 08:48:56 字数 5382 阅读 1592

1楼:匿名用户

忠是对国,孝是对家,报国了就没时间顾家了,忠或孝为先,是个人的理解和意愿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而不孝,和孝而不忠,有什么区别?大神们帮帮忙

2楼:手机用户

统治阶级宣扬忠君、忠于上位者;家族礼法赞扬孝道、 孝于家人 一个是大的天下 一个是小的家 其实在古代忠有孝的含义 孝也有忠的含义 关键就在于个人的选择 而且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 毕竟在古代家族和皇家是利益关系的 都想要个名 名流清史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此忠此孝属什么哲学

3楼:枕边吹风会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此忠此孝属于道德。

论孝与忠的社会基础 地说,

孝与忠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道德准则与规范。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如果是你 你是尽忠还是尽孝 要理由 我选尽忠

4楼:匿名用户

看到楼主这样的问题 就已经是一个有心的人 孝即使忠...先孝于小家(齐家),方能忠于君(治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双亲不孝何以忠于君?国是由多个小家组成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孝双亲就是忠于国 不只是忠孝难全,情义也难全的。一般“忠孝难全”这话都是用在忠孝对象有差异,有先后,难周全的时候,是一种感慨。

能全的时候也有,但是大家皆大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此感慨了。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价值观念,什么对你最重要。譬如岳飞吧,他很孝顺他母亲,他的母亲却要他不要在跟前尽孝,要他去精忠报国。

岳飞顺从母亲的意思,去尽忠了。知道的人,知道他忠孝两全,不知道他的只当他是唯忠不孝。所以啊,做子女的最好是多顺着父母一点,但还是要奔自己的追求,而做父母的也要开明一些,让自己的子女去外面展露锋芒,虽处江湖之远,依然相望相守,

5楼:匿名用户

孝 为家可以战整个敌国 除非没有一线生机 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保全家人。如果都不放过 拼到最后一口气

6楼:匿名用户

我选孝,国家没有我还有千千万万个人去为他效劳,而父母却只有一个我

7楼:夜雨 ◇ 時

当然是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8楼:小白

尽孝,因为爸爸不在了,要好好陪陪老妈

忠孝不能两全出自哪个典故?

9楼:匿名用户

【成语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典故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10楼:匿名用户

古人讲忠孝

.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

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11楼:匿名用户

实在不同意楼上的说法,难道道读那两篇文章就一定要流泪了?不知你的泪有没成河? 我个人认为应该出自岳飞

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12楼:金果

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者为国家尽忠,或者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

忠,中+心。中:与客观时势的需求动态匹配的;心:主观意愿;故,忠:力求做到与客观时势的需求动态匹配,即,忠于天意、天理,天意天理即客观时势的普遍性需求。

过去,普遍认为天子是天命、天意的**人,所以“忠于天”简化成了“忠于天子,忠于领导”。很显然,中华文化认为,天下最大的好事就是:凡事做到动态匹配,产生恰到好处的结果。

所以,“忠”,力求凡事做到动态匹配,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和天赋使命。孝,生+子。生:产生;子:将来的发展越来越好的;故,孝:凡事都要力求长久好、子孙万代好。

引申,你越孝顺父母,将来子孙越孝顺你,如此,最容易形成子孙万代的良性循环。所以,忠,强调的是当下凡事匹配,做到最好;孝,强调的是凡事都要兼顾子孙万代的良性循环,将来好。

我们看,忠孝两字,既讲了如何实现当下普遍好的原理,也讲了如何实现子孙万代好的原理,所以说,忠孝两全是中华文化的最高追求。

扩展资料:

解读“忠孝不能两全”:

1、“忠”和“孝”都是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却必须选择一个、舍弃一个,真是让人头疼的两难抉择。四川邛崃山有条山路叫“九折阪”,回曲九折,崎岖险峻,经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西汉年间,有个叫王阳的**,经过“九折阪”时,异常恐惧。

不禁感叹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怎么能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行走呢?”当即称病辞官。

西汉末年,有个叫王尊的**,也经过“九折阪”,他看到地势险峻,就问随行的下属:“这是不是王阳畏惧的那条路?”下属说:

“正是。”

王尊告诉驾车的人:“走快点!王阳是孝子,我王尊却要做忠臣!

”于是,后人把王阳、王尊的故事称作“阳孝尊忠”。在这里,“忠”和“孝”(或者说“忠臣”和“孝子”)似乎成了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两个极端。其实,“忠”和“孝”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忠”,或者选择“孝”,都不能算错误。忠臣可敬,孝子也同样可敬。

究竟选择什么、舍弃什么,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目中“忠”和“孝”哪一个置于首位。

3、儒家经典《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所以王阳选择了“孝”。《孝经》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事父母之“孝”应该转化为事君之“忠”。

这是在提倡“移孝于忠”,“忠”成为政治化的道德。在家尽孝,事君尽忠,是士大夫立身的道德准则。所以王尊选择了“忠”。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历代帝王都会要求臣下选择“忠”。他们经常自我标榜“以孝治天下”,那是说给别人听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臣下的“忠”。

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他说:“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士大夫不能只在家尽孝,更应该事君尽忠,“忠”成为衡量政治化道德的尺度。

危难关头,当“忠”和“孝”无法兼顾时。

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忠”而不是“孝”,“孝于家”应该让位于“忠于国”。颜真卿也特别强调“忠”。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议东都留守韦陟谥号,太常博士程皓谥为“忠孝”。

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立即反驳说:“出处事殊,忠孝难并。

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已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故求忠于孝,岂先亲而后君;移孝于忠,则出身而事主。”(《驳吏部尚书韦陟谥忠孝议》)在颜真卿看来,忠孝不能两全。

孝则在家养亲,问寝问膳;忠则出仕事君,以身许国,势必无暇顾及养亲。

所以说心可并存忠孝,而实际上难以两全。作为士大夫,既然出仕,理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忠为念,则已无暇孝亲,所以说忠臣就不能做孝子。颜真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不计个人安危,忠而殉难,堪称忠君报国的千古楷模。

4、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

“儿子乃国之**,守土有责,不敢因私恩而废大义。”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把“忠”置于首位。

而他的母亲却惨遭杀害。后人把这段故事,称作“赵苞弃母”。鲜卑军队被击溃后,赵苞含泪将母亲安葬。

他对父老乡亲说:“吃着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自己的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

”他竟日郁郁寡欢。

最终**而死。他是夹在“忠”“孝”两难抉择中间的牺牲品。这当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例。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所面临的难题是:自己外出做官(尽忠),却难以侍奉家中父母(尽孝)。有人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对立。

5、元代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高堂称寿》说:“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这番话,听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做到。

不过,还真就有人做到了。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山东费县人王雅量考中进士,做了山西阳城县令。俗话说“夫贵妻荣”。

他的妻子孙氏,完全可以跟着他一起出门,去做官太太享享清福。可是,王雅量并没有带妻子一起出门,而是把她留在家里,替他侍奉父母。此后几十年间,王雅量去过很多地方做官,他宁肯自己过得清苦一点,也始终没有携带家眷。

他本人在外面为国尽忠,他的妻儿替他在家尽孝,用这种方式做到了“忠孝两全”。

13楼:众神新人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是因为古代战乱频仍,健壮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基本是有去无回,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所以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14楼:易经也疯狂

刘恒老师解读古人智慧:忠孝不能两全

为什么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

15楼:匿名用户

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其实对父母的“孝”和对祖国的“忠”并不矛盾,这种“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但“孝”有多种表达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守在父母身边才算是“孝”。

可是,如今再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心中难免不生疑窦:忠于事业,恪尽职守,理当如此。但当它与父母亲人特需亲情关照产生矛盾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可孰急孰缓呢?

在单位,无论你肩负何种职责,离了你,单位不会就此瘫痪,不会因你没上班而消亡,而父母关键时刻没了亲情,并就此撒手西去,你难道不后悔一辈子,忏悔一辈子?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他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吗?一个不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他拿什么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16楼:香舞尊神

为国家尽忠,为父母尽孝。

首先这就是两个问题,忠孝两件事 都不是“混”能求证的。

以我目前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只能理解到这些:做的事可以让忠和孝的对方的收获,比你做之前要多,才算做到。

你心里想我要忠于国家,要孝顺父母,但是没有去做,或者做的不好,不到位。根本算不得“全”。只能算“混”

那你的 混。做到了哪一点?忠一事,绝大多数人最多做到匹夫有责即可。

一般人主要在孝。这个就简单了,不让父母操心,担心,到父母享受生活的年纪可以安心的享受生活,不用再操心孩子的事。就算很孝了。

自由职业,,能做到不让父母为你担心,做什么都行。

也别把自己的行止 放大到忠孝两全的层面,从你问的问题,就觉得你还没有理解这个的含义。应该是比较年轻的人。也好在年轻,可以经历,也还有时间经历,经历之后,你就明白了

17楼:匿名用户

是啊!很多的时候你想做的事不一定做到,就像不能同时顾全家庭和事业,尽管你很努力了,但还是难免一方被忽略,所以不要为这些事烦恼,你只要尽力去做了,相信会有人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