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具体故事

2020-11-17 18:34:05 字数 4851 阅读 7477

1楼:匿名用户

勾践:卧薪藏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卧薪尝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

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2楼:穆子澈想我

1、克里斯蒂·

布朗爱尔兰作家克里斯蒂.布朗(christy brown,1932-1981),命运对布朗来说是残酷的,他刚出生不久便患严重的大脑瘫痪症,他的脑部控制肌肉的神经受损,因此手臂扭曲软弱,如果没有外力支撑,便无法坐、也无法爬。

他耳聪目明、能思考,可是自己的想法却无法传达给别人知道,他还没有来得及领略人世的美好,便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求医无效,一直到5岁,小布朗还不会说话,头部、身躯、四肢都不能活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了,小布朗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

在21岁那年,布朗的第一部自传体**《我的左脚》问世了。10年后,布朗的又一部**《生不逢时》问世,这部**感情真挚、道理深刻、情节动人、语言优美,一出版便震动了国内外文坛,成了畅销书,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了这本书,有的国家还改编成电影。

2、让·多米尼克·鲍比

鲍比出生在法国巴黎,也在巴黎长大。学校毕业后曾经担任过记者,於1991年开始在巴黎知名流行服饰杂志elle担任编辑,1995年12月8日中风,20天后苏醒,仅剩下一只左眼能够眨动。中风后前两周,他的体重骤减了60磅。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以左眼的沟通,完成生命中唯一的一本书,整本书依靠听读方式完成,一名记录者顺序读出一个按照法语字频排序(e,l,a,o,i,n,s,d...)的字母表,直到鲍比用眨眼来选择需要的字母,如此往复。

每个单词平均耗时两分钟,而整本书依靠大约200,000次眨眼完成。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butterfly(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本书出版后两天,他在医院过逝,留下两个孩子。

3、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

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着。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他写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队中英雄战士的中篇**,寄给一家杂志社,却未被采用。可他并未灰心丧气,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云的事是少有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认准的目标攀登。1932年,他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4、萨科齐

法国**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

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而是我必须成为**。”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

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梦。

5、丘吉尔

丘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三大巨头”之一。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手势中能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刻,英**民的精神支持,几乎全靠邱吉尔每天的广播演讲。

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唯唯诺诺。当他确定了自己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弱点。

于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自演自看,自讲自听;每一个词语,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提高。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3楼:浮生

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后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而不悔。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

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

“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

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张海迪1955 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线电修理工。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

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小故事

4楼:匿名用户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

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

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