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用的影响,冰川作用对地形地貌有何影响

2020-11-25 07:38:31 字数 6399 阅读 6638

1楼:中地数媒

冰川作用可以引起一系列地质作用,尤其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极大,特别是现代冰川,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冰川的作用可引起海平面的升降。在冰期,地球上气候转冷,大量海水从海洋转移到陆地以冰的形式储存在冰川里,从而海平面下降;在间冰期,气候转暖,冰体融化,冰川融水大量流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例如,第四纪最大的一次冰期中,世界大陆有32%的面积为冰川覆盖,大量的水分以冰的形式停滞在大陆上,致使海面下降130m,陆地面积扩大。

研究表明,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欧洲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相连,现在的北海及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当时是陆地,台湾岛与大陆也是相连的。在间冰期时,由于海平面的升高,陆地面积缩小,使沿海许多陆地被海水淹没。

冰川的作用还可引起地壳均衡调整而发生升降运动,因为庞大冰体的重量对地壳的压力是很大的,地壳在冰体巨大压力持久作用下,可发生下沉。当冰川融化后,原来被冰层压陷的地壳发生均衡调整而回升。例如加拿大哈得孙湾地区,由于庞大冰体压陷而使该区降到海平面以下,自冰体融化以后,地面每年以2mm的速度上升。

据计算,要使地面恢复到原有高度,还要上升80m,约40000年。

冰川作用使河川水系发生改变,冰川前进时,使河流改道,有的因冰体阻挡形成湖泊,有的为冰川所代替。当冰川退缩后,冰川作用形成的洼地也积水成湖,冰融水使冰体边缘河流的水量大增,它是河水的重要**。据资料统计,每年约有5.

64×1010m3融水补给中国西部河流,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相当于黄河入海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西北河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导致气候带的转移、动植物的迁徙甚至绝灭。在冰期寒冷的气候和大面积冰体覆盖,使生物的生活空间减少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特别是大型的哺乳动物大量的死亡,如第四纪,北美就发生过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大规模绝灭的事件。

冰期,喜冷植物向南迁移,温带植物为寒带植物所代替,间冰期,喜暖植物分布范围将扩张。在地层剖面中可明显地看到喜冷和喜暖植物群的交替现象。通过孢粉分析,可以了解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情况。

另外需指出,冰川与人类息息相关。据报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世界几乎所有冰川都慢慢地开始融化和缩小,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对世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估计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率发展,不久的将来大部分冰川将消亡。

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对全球水资源影响较严重。

本章要点

1.冰川是在陆地上由积雪形成并以缓慢的速度运动的巨大冰体。现代地球表面冰川覆盖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0%,占全球面积的3%。

冰川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动力,也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

2.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叫雪线。雪线的位置受降水、气温、雪量、地形等因素影响。

3.冰川是一种运动着的冰体,是固体流。其运动速度,相当于一般河流流速的万分之一,肉眼是难以观察到冰川运动的。

引起冰川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重力和压力。高山区的冰川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大陆冰川则因自身冰体的压力,从冰层厚的中心部位流向冰层薄的边缘。

4.按照冰川的形态特征、规模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将其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基本类型。现在的大陆冰川见于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形成两大冰盖,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厚,其运动不受地形影响,主要由冰层的自重压力使冰体从积雪区的**部分向四周流动;山岳冰川特点是规模小,冰层薄,它的形成和运动受地形和重力影响。

5.冰川对地面的剥蚀作用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常形成冰斗、刃脊与角峰、冰蚀谷、冰蚀湖、羊背石等冰川地貌。

6.冰川机械搬运能力很强,可以将直径达数十米、重数万吨的巨石搬运很长距离。

7.冰川全部消融后,冰运物可全部堆积下来。冰川的堆积物称为冰碛或冰碛物。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常见的有终碛堤、侧碛堤、鼓丘和冰碛丘陵等。

8.古冰川的研究证明,地球有史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大冰期,重要的有三次大冰期,分别发生在南华纪大冰期(新元古代晚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我们把上述地史时期的冰川称为古冰川。

9.冰川作用可引起海平面的升降,引起地壳的升降运动,还可使河川水系发生改变。

复习思考题

1.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

3.三大古冰期的特征及其分布如何?

冰川作用对地形地貌有何影响

2楼:匿名用户

形成地貌类型

1.冰斗: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典型的冰斗,由岩盘、岩壁和岩槛组成。

2.角峰: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专指金字塔形尖峰,山坡呈凹形陡坡,顶峰突出成尖角。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

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和欧洲的勃朗峰都属于角峰。

3.u形谷:又称冰蚀谷。

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

4.冰蚀湖: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同时侵蚀地表使其成为洼地,冰川融化后洼地内积水成湖。

5.峡湾: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冰川谷进入海面以下,继续深掘,拓宽冰床,冰期后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受海水影响,形成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的海湾,即峡湾。

3楼:阿童

在冰河世纪,结冰的河流融化后冲刷河岸,带走了许多比较脆弱的土壤,造成了河岸的凹凸不平,挪威的峡湾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大湖的湖盆主要由冰川刨蚀而成.第四纪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2,400米,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

由于冰川的搬运&剥蚀等作用,形成多峡谷海湾的地貌!如波罗的海,芬兰湾等.由于这些作用,形成多以短又急的河流.

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楼:匿名用户

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冰川运动的前端叫冰前。

供冰量大于消融量,则向前推进,反之向后推进。

侵蚀作用——冰斗、刃脊、角峰、冰哑、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峡湾、悬谷、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拔蚀作用: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磨蚀作用: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

冰楔作用: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搬运作用——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

堆积作用——

不成层的冰积物:冰碛丘陵《基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成层的冰积物:冰水沈积、冰水扇、外冲平原、冰水湖、季候泥、冰砾埠、冰砾埠阶地、锅穴《冰穴》、蛇形丘

5楼:实力才是胜利

主要的、比较常见的有:

冰川会缓慢移动,所经之处会填满地面的凹陷处,冰川融化后形成湖泊,如北美洲的五大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冰川会缓慢移动,其底部会粘着大量的岩石沙砾,会对地面造成侵蚀,并在某些地方将岩石沙砾沉积下来。

冰川会缓慢移动,有时大的冰川会沿着山谷侵蚀,并滑入海洋。这下,海水全部涌进来形成了峡湾。

冰川作用怎么影响欧洲平原

6楼:只睡不够

地形分别受内外力作用影响,其中冰川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古老冰川留下的痕迹至今依然存在,比如千湖之国芬兰,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融水的杰作。 而今的欧洲至西向东,分别是西欧,中欧,东欧平原,都是由于冰川融化过程中不断受到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总的来说,古老冰川让整个欧罗巴的地形变得更平坦,对整个欧罗巴的地形雏形影响深远。

冰川作用的侵蚀作用

7楼:夏妹纸

当融冰之水bai进入河流,

du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zhi,会产生

dao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

专的两岸岩石。 冰川属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冰川作用的特点

8楼:匿名用户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

1 冰蚀地貌

各种冰蚀地貌分布在不同部位。雪线附近及其以上有冰斗、刃脊和角峰;雪线以下形成冰川谷,在冰川谷内或大陆冰川的底部发育羊背石。

冰斗(cirques)、刃脊(arête)和角峰(horns)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冰斗形成在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坡上,或在山坡上流水侵蚀的浅洼地处,常能聚积多年的积雪,雪线附近的积雪冻融频繁,岩石受寒冻风化破坏,形成许多岩屑,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岩屑不断地向低处搬运,使雪线附近形成洼地(雪蚀洼地nivation basins)。洼地形成后,为积雪创造更有利的堆积条件,积雪不断增厚,逐渐变成粒雪,进而演化成冰川。

冰川形成后,它的运动对底床产生磨蚀和拔蚀作用,使底部不断加深,在冰斗开口处留有与坡向相反的岩槛,这时就形成典型的冰斗(cirques)。

由于冰斗发育在雪线附近,可根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推断当时的雪线高度。

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冰斗的位置也不断向上坡移动至雪线以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arête)。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horns)。

冰川谷(glacial troughs)和峡湾(fjords)

冰川谷的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两侧山嘴被侵蚀削平形成冰蚀三角面(truncated spurs)。

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蚀和展宽的结果。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蚀力越强,有些槽谷可深达千米,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约斯迈特槽谷深900~1200 m,冰川下蚀量有450 m,床底还有300 m厚的松散堆积物。

在高纬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由于冰川很厚,当冰体入海尚未漂离之前,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称为峡湾(fjords)。峡湾是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挪威海岸峡湾的长度达220 km,世界上最深的峡湾在南美巴塔哥尼亚海湾,深达1288 m。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roches moutonnes)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羊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和冰流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的一坡由于受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向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蚀作用,被冰川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

2冰碛地貌(depositional landforms)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冰碛地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冰碛丘陵(基碛丘陵)(ground moraines)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沉落到冰川谷底,和底碛一起统称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冰川谷底地形起伏的影响或受冰面和冰内冰碛物分布的影响,堆积后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或基碛丘陵。

侧碛堤(lateral moraines)

侧碛堤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它在冰川谷的两侧堆积成堤状,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图),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

终碛堤(尾碛堤)(end moraines)

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尾碛堤)。

鼓丘(drumlins)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它的平面呈椭圆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纵剖面呈不对称的上凸形,迎冰面一坡陡,是基岩,背冰面一坡缓,是冰碛物。它的高度可达数十米。

北美的鼓丘高度为15~45 m,长450~600 m,宽为150~200 m。欧洲有些鼓丘高只有5~10 m,但长度可达800~2600 m,宽300~400 m。

鼓丘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内,常成群分布。山谷冰川终碛堤堤内也有鼓丘分布,但数量较少。鼓丘的成因是冰川在接近末端,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其用量大小对产物粒子有何影响

1楼 月似当时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其用量大小对产物粒子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工人阶级在五四远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中国事命发展有何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从北京到上海,从国内到法国,从学生到商人 工人,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以往多数观点都认为,在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