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叫做什么,袁隆平第一次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叫什么名子?

2020-11-25 05:24:20 字数 5427 阅读 2326

1楼:匿名用户

南优2号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楼:蓝水

雄性不育系杂交水稻,不过不是袁隆平发明的

袁隆平第一次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叫什么名子?

3楼:匿名用户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袁隆平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

4楼:柠檬一家人

南优2号。

南优2号是1974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266万亩。

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大规模试种时。与同类杂交稻品种相比,“南优2号”的确长势最好,穗大粒多,但却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后来,洞庭湖地区几十万亩水稻遭遇矮缩病。

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具有个体高度杂合性,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5楼:匿名用户

杂交水稻并没有在全国地区进行推广。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农财网数据,杂交籼稻种植面积约2亿亩,杂交率约67%,粳稻只有不到0.

2%是属于杂交稻。2014—2017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规稻,顺序为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杂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发明的。

三系育种完善杂交育种技术是新城长友发明的。野败植株的发现者是冯克珊和李必湖。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个成功的三系组合的是颜龙安,第一个恢复系是张先程。

二系法是石明松发明的。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的品种是谢华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盐碱稻)是陈日胜培育出来的。

6楼:匿名用户

1973年袁隆平育种出杂交水稻,并命名为“南优二号”。为什么要叫“南优二号”,还有“南优一号”吗?

原来最先选育出来的母本叫“二九南一号a”,用“二九南一号”这个常规稻和找的那株天然雄性不育杂交,因而得到了第一个籼型水稻不育系。

“南优二号”显然是用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杂交的f1代杂交种,因此叫南优二号吧。

7楼:匿名用户

南优二号,威优64,野败不育系,近年y两优系列。。

8楼:匿名用户

南优二号,不过累计推广面积只有200多万亩。

9楼:德泰和

袁隆平发明的是三系杂交法和两系杂交法,通过这种办法可以研制出很多杂交品种,产量和抗逆行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是袁隆平具体研制了哪几个品种。

简单来说就是袁隆平找到了把水稻产量从300-400斤/亩提高到1000斤/亩的办法。所有的杂交水稻品种都是按这个办法生产的。

10楼:猪渐渐

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叫南优2号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的主要是特点介绍

11楼:易剑九州寒

优点:交水稻的重要意义就是为了解决世界上人口与粮食不足的问题,由于杂交水稻,无论是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形状都要比不杂交的水稻要高,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粮食出产量的提高,为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解决粮食问题.

缺点:由于人工进行了杂交,长期食用对人体有无影响尚无明确定论,就如转基因食品一样!

12楼:蓝水

袁隆平没有发明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什么时候发明的杂交水稻?

13楼:霓脦那些

1972年。

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的发现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而这一刊《科学通报》却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刊。

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

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

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14楼:儒雅的似寒非冷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5楼:蓝水

杂交水稻是美国人发明的。三系育种完善杂交育种技术是日本新城长友发明的。中国搞杂交育种工作在袁之前就有黄耀祥和李贞生。

野败植株的发现者是冯克珊和李必湖。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个成功的三系组合的是颜龙安,第一个恢复系是张先程。中国独创杂交育种二系法(开创性技术)的是石明松发明的

16楼:匿名用户

美国科学家henry beachell

袁隆平是什么时间发明的杂交水稻

17楼:匿名用户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18楼:匿名用户

杂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发明的。三系育种完善杂交育种技术是新城长友发明的。野败植株的发现者是冯克珊和李必湖。

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个成功的三系组合的是颜龙安,第一个恢复系是张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发明的。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的品种是谢华安培育的

19楼:匿名用户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省德安县。

袁隆平的童年正处在中国时局动荡、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8岁的袁隆平随父母从汉口经湖南桃源、湖北宜昌去四川,1939年抵达重庆。先后在汉口扶轮小学,湖南弘毅小学,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复兴初级中学、赣江中学、博学中学读书;1948年2月,袁隆平进入南京**大学附中读书。

在求学阶段,袁隆平肯动脑筋,不读死书,善于思索,被老师称为“爱提问的学生”。一次,参观园艺场的偶然机会,引起了袁隆平对大自然神奇的幻想而立志学农。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讲授俄语、植物、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课程。1964年2月,与农技干部邓哲结婚。在安江农校长达18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带领学生下农村生产实习,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长江流域两系法杂交早籼稻选育研究获得突破,育成优质、高产、早中熟的两系早籼稻组合,为解决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早籼稻米质不好、产量不高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袁隆平出任首席责任专家;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从安江农校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82年和1985年先后被湖南农学院和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95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主任。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