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的老婆什么叫“成康之治”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

2020-11-24 22:08:36 字数 4991 阅读 2094

1楼:时间倒叙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

【背景】周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他死后,太子诵继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曾经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代行国政。周公是一个大政治家,依据周国原有制度, 参酌殷礼,有所损益,定出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制度来,这就是后世儒家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礼乐”或“周典”。

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夺王位,诋毁周公,并与武庚为首的殷遗**络,一时朝野流言四起。武庚本人也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图谋复国。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并纠集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起兵反周。

周公处在内外交困的地位,非常困难。他首先向召公解释,寻求帮助,随后毅然地率领军队,进行东征。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周公杀武庚,黜管蔡,攻灭奄徐等十七国,俘商贵族及遗民为俘虏,因为他们顽固地反抗周的统治,被周王称为顽民或殷顽。

为了消弭殷商的残余势力,也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公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城,即东都洛邑。洛邑建成之后,把曾经反对周朝的“殷顽民”迁徙到这个地方,严加控制。同时,封投降西周的纣王兄微子启于商朝故都,成立宋国, 管理殷商之后;封武王的弟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的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

这样,殷商余民遂被分而治之,天下局势大体太平。

【影响】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指出这是由于西周初年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的结果。不过“成康之治”到康王后期已经出现种种衰乱迹象,如沉湎女色、征伐不断、刑罚不慎等;而非史家历来所说,是自后来昭王开始衰落的。

研究成康时期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成康之治出现的原因

2楼:刘拉帕格尼尼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 ,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成康时代的诸侯,均由**直接控制。

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

3楼:小笑苍生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先进的生产力促使统治阶级改变现状来适应生产关系。

成康之治是怎样的历史?

4楼:新左右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2]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5楼:

c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所谓盛世。盛

世的出现是和法制的相对健全分不开的,法制是推动盛世出现的条件,又是盛世的外在标志。

从来没有无法制的盛世,也从来没有盛世而法制衰微的现象shi盛世需要法治,法治促成盛世,这是一条必然规律

即使是人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

立定脚跟之后也急于立法,以适应统治广大汉族地区的需要。shi我们应当借鉴历史的经验以法治国

成康之治是什么时期的

6楼:不曾明了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的统治。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7楼:捷列夫

周朝的周成王和周康王时期的

成康之治是什么意思?

8楼:易书科技

“我是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待贤能之士,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失掉天下的贤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在摄政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后来曹操的诗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赞颂周公以贤德治天下而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成康之治”,指的就是中国周朝周公治理时期所出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好的状况。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因病而亡,他的儿子姬诵刚十三岁,就是周成王。天下初定,国君幼小,需要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实际上是代行天子职权。纣王的儿子武庚和管叔、蔡叔串通,与殷商旧贵族和东夷中几个部落发动叛乱。

周公重用太公望,由太公望控制东方,自己全力平定武庚的叛乱,经三年取得胜利,武庚被杀。管叔上吊,蔡叔被充军;大批商朝贵族成了俘虏,被迁到洛邑,受到严格监视。周公将洛邑也建成一座都城,于是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政七年,不仅巩固了周朝统治,而且制订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典章制度,西周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秩序各方面都显得井然有序。成王亲政后,始终遵从周公教诲治理天下,因而民生安定。成王在位37年,临终嘱咐太子钊继承先王文、武的基业,继续实行周公创建的一套礼制。

成王之子姬钊即位后称康王,在他20余载的统治期间,达到国泰民安,四夷不扰。所以,成王和康王两代共50多年,成为西周强盛和统一的鼎盛时期,史书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历史上除了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还有什么之治吗

9楼:激流远征

1. ”文景之治” - 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黄老之道, 讲究无为而治,即**不过多干预经济, 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 框框少, 日子好过..

2. ”武帝盛世” - 接下来应是”武帝盛世”, 但其和文景之治刚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征战, 虽大汉威名远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过得不轻松.且武帝干预经济, 所有赚钱的生意如盐, 铁都要自己做, 搞垄断经营, 典型的与民争利.

不过, 这段时期大汉在邻国面前的确威风八面. 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对外强硬时期. 说盛世也不为过.

3. “昭宣中兴”- 汉昭帝和汉宣帝则既不象文景那么柔,也不象武帝那么硬. 比较平均, 对内**制, 体恤百姓疾苦.

轻傜薄赋. 对外也打仗, 但规模不太大.“昭宣中兴”算得上好时期.

4. “光武中兴”-光武帝建立政权前很会打仗, 但当上皇帝后却尽量避免战争. 以柔治国, 和文景一样, 百姓日子好过, 但对外比较软, 不过凭借西汉打下的威风, 邻国倒也不敢侵犯.

5. “明章之治”-汉明帝与汉章帝在东汉算是不错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时间也短一些.

至此, 汉朝的盛世算是结束, 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年的混战时期. 基本没有盛世, 虽在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发展期, 但西晋朝王朝极其腐败, 和现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会好过.不过, 这期间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 “元嘉之治”-指南宋文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发展期, 虽不能与前面几个盛世相提并论, 但相对于当时天下纷争, 这也算是难得的好局面.

400年的战乱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了又一个大场面.

7.“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并迅速拔乱反正. 国家马上走上正轨.

而文帝厉行节约, 并以身作则, 实在是当今**的一面好镜子. 不过百姓日子虽然好过, 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胆, 过得很不踏实.

8. “贞观之治”- 这应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国方面发展生产, 轻傜薄赋, 与民休养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来.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政治上颇有民主风气, 听得进不同意见, 不会因为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而护短.

如在当代做领导人, 定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在国际上, 四面出击, 逐渐建立了大唐的领导地位, 而在打败对手之后, 并不赶尽杀绝, 能以比较平等的方式对待其他民族, ****比较少. 各国都承认唐朝的大国地位, 这很象今天的美国.

只是三征高丽, 居然没有取胜,

有点遗憾.

9. “开元盛世” –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继续发扬光大, 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后半段经安史之乱, 迅速破产.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场面结束了, 中国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五代十国, 不过也有偶尔的好时候.

10. “长兴之治” – 这是一个很短的时期, 前后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样的一个乱世. 有这么一个时期, 很难得,后唐明宗李嗣源虽没文化, 但人不错.

纷乱过后, 中国进入了统一的时期.

11. “咸平之治” – 指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 北宋经济非常发达, 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资,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 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

12. “永乐时期” –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错, 百姓生活还算可以, 对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国威, 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比汉朝的张骞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经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历史上没有一个特定的”永乐之治”或”永乐盛世”的称号.

12. “仁宣之治” -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乐业, 仁宣很象汉代的文景. 但时间短.

13.”弘治中兴” –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懒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个例外. 勤政爱民, 把走向没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兴”名符其实.

14. “康乾盛世” –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两下子, 这么大版图的一个国家. 居然能这么有效的治理.

这一点,汉唐都有所不如. 对外基本没有败仗, 对内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过, 毕竟是亡国奴生活, 遭受歧视, 受气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