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2020-11-24 19:28:02 字数 4508 阅读 6147

1楼:只如初见丶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

“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

民族主义所要求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实是传统汉族正统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例如,孙中山曾说过: “就历史上说,我们四万万汉族是从哪一条路走来的呢?

也是自帝国主义一条路走来的。……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 他又说:

“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外来的总数不过一千万余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可以说完全是汉人。

同一血统、同一语言文字,同一宗教、同一习惯,完全是一个民族。”显然,“民族主义”中的“恢复中华”是指恢复汉族人统治的中国。虽然后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但仍然带有明显的狭隘性。

也正是为此,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才饱受反对者的诟病。

孙中山讲民族主义时,严厉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他标示中国不是人口过剩,而是人口没有增加, “我们中国人口在已往一百年没有加多。以后一百年,若没有振作之法,当然难得加多。……环看世界各国的情形,在美国增多十倍,**增多四倍,英国、日本增多三倍……我们中国却仍然如故,或者甚至于减少。

” “我们民族被世界各国人口增加的压迫,不久就要灭亡,这是显然可见的事。” 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前夕的1911年9月中旬,宋教仁鼓励四川保路民众:“不复规规于争路,由消极而进于积极,为四万万汉、满、蒙、回、藏人民首先请命,以建设真正民权的立宪政治为期”。

他强调的是包括满人在内的“五族共和”。

清帝退位诏书明确提出:“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清帝退位后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以“禅让”方式实现了“主权转移”,**主权的合法性由此得以实现;由于清帝拥有“天下共主”地位,诏书的颁布使中华帝国得以避免同期奥匈帝国似的**命运,促成了“五族共和”。

五色旗是中华**建国之初北洋**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 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

民权主义是儒家“仁”的思想和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统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要求统治者在不动摇其统治基础的前提下,尽量施行“仁政”,给人民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福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才能达到长治久安,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孙中山综合运用儒家“仁”的思想与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制定“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等文献,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一次重大的重构,使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不仅在思想上是巨大的进步,在实践上也具有创新意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

民生主义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学说的结合体。孙中山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和谐大同社会,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与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要求基本一致,同时,孙中山本人也曾多次公开表示: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由此,可见“民生主义”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经典儒家化的产物。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

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

在涨价归公方面,孙中山以为: “地主如果以多报少,他一定怕**要照价收买,吃地价的亏;如果以少报多,他又怕**要照价抽税,吃重税的亏。在利害两方面互相比较,他一定不情愿多报,也不情愿少报,要定一个折中的价值,把实在的市价报告到**。

”此一理论的问题在于如果地主永远不卖土地,没有买卖的行为,涨价归公便无从实施。孙中山的“涨价归公”理念是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于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progress and poverty):“人人都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正如人人都有呼吸空气的平等权利一样。

”,***认为亨利·乔治的“涨价归公”理论是“闭门造车”,对经济学一窍不通。

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台湾早期大量的国营事业,如:台盐、台肥、台铁、烟酒公卖局、邮局、中华电信等企业赚取大量的费用但是服务品质也不见提升,原因就是没有竞争,自从开放民营竞争以后品质才略有改善。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本具有浓烈的社会主义色彩,例如他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便提到: “...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共产主义既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为什么国民党员要去反对共产党员呢?

这个原因,或者是由于共产党员也有不明白共产主义为何物,而尝有反对三民主义之言论,所以激成国民党之反感。但是这种无知妄作的党员,不得归咎于全党及其党中之主义,只可说是他们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决不能够以共产党员个人不好的行为,便拿他们来做标准去反对共产党。

”但因国民党**迁台之后,力行**产主义、***主义的国家政策,虽然打著是发扬、拥护三民主义的旗号,对其中左倾的部份,采取模糊带过的方式,使民生主义真正的精神,反而更显得模糊不清。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2楼:凌樱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民权主义,即“主权在民”的民权主义核心思想和反封建**主义,使人民享受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数千年封建**制度毒害的严重状态。

为了体现“主权在民”的精神,孙中山还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中华**临时约法》就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清楚地规定:

“中华**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部分,规定中华**人民一律平等,没有种族、阶级、宗教的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临时约法》对民权的规定,既充分体现了现代民主精神的核心理念,又把民权主义的思想具体化和实践化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楼:完美假知己

核心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然后三民主义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4楼:凯雯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核心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

“建立**”对应的是【民权】

“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