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全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晋灵公不君主旨

2020-11-24 18:25:18 字数 5218 阅读 2296

1楼:南派三叔学盗墓

《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五回:

命太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史伯不从,书于简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杼见之大怒,杀太史。

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仲复书如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

季又书,杼执其简谓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当免汝。”

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

昔赵穿弑晋灵公,太史董狐以赵盾位为正卿,不能讨贼,书曰:‘赵盾弑其君夷皋。盾不为怪,知史职不可废也。

某即不书,天下必有书之者,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某是以不爱其死,惟相国裁之!”崔杼叹曰:“吾惧社稷之陨,不得已而为此,虽直书,人必谅我”乃掷简还季。

季捧简而出,将至史馆,遇南史氏方来,季问其故,南史氏曰:“闻汝兄弟俱死,恐遂没夏五月乙亥之事,吾是以执简而来也!”季以所书简示之,南史氏乃辞去。

晋灵公不君主旨

2楼:逆鳞小野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

‘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

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

“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

“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

‘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

“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3楼:楠楠的号号

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

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

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晋灵公不君

4楼:匿名用户

1、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

‘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2、(1)晋灵公不君。 今“君”为名词,意思是君主,这里是动词,不行君道。

(2)提弥明死之。 今“死”为名词,与生对应,这里是动词,为……而死

(3)晋侯饮赵盾酒。 今“饮”为动词,喝;这里是动词,让……喝3、莫之继,应该是莫继之。

晋灵公不君 中君是什么意思?

5楼:匿名用户

君:《说文》:“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尹,治也。” 《论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不君:否定副词“不”修饰动词谓语,后面紧跟名词,所以“君”用为动词。

意为不遵守国君的规则

6楼:跟节奏的咖啡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4),使妇人载以过朝⑤。赵盾、士季 见其手(6),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8),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9)。’夫如是,则能补过 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10)。

又曰:‘衮 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1)。’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2)。”

不君:不行君道。

结合原文, 君跟不应该当做一个词语来解释。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所载此故事主要体现了先孺的什么观

7楼:恋劳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比如:“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治兵于庙,礼也”;“丹桓宫之楹”,“刻其桷,皆非礼也”;“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

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包括三位只出场一次的武士:麑、提弥明和灵辄,也都写得光彩照人。

《晋灵公不君》记述晋灵公实行**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君”,即不行君道,不像个国君。

作者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就是说,晋灵公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其目的只是为了装饰宫墙,满足个人的奢侈欲望。

这是表现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就是说,晋灵公从高台上打弹弓,看人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

这是表现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写得最详细:“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就是说,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把他放在畚箕里,让一个女人拿着走过朝堂。这是表现他的残暴。

通过这三件事,晋灵公的形象就非常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符合为君之道。晋灵公残暴贪婪荒唐的行为肯定还有很多,《左传》的作者却只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让读者充分感到,晋灵公实在是不配当君主,他的被杀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晋灵公不君中君是什么意思,《左传》记载“晋灵公不君”,意思是

1楼 匿名用户 君 《说文》 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尹,治也。 《论语》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不君 否定副词 不 修饰动词谓语,后面紧跟名词,所以 君 用为动词。 意为不遵守国君的规则 2楼 跟节奏的咖啡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2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