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汉字形体演变基本规律是什么?经历了哪些阶段?

2020-11-24 17:33:36 字数 5995 阅读 1729

1楼:匿名用户

《文字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言专业

学 时:54

学 分:3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汉语言专业,是专门培养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和直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作为一门系统的专业知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字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方言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文史专业知识等。

因此,文字学是汉语言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语言专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的本科毕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本科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文字起源、文字的基本性质,掌握文字的特点、形体演变及结构规律,掌握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了解文字本义的方法,达到正确理解、解释常用汉字形、音、义的目的,懂得本研究领域最新研究动态,能够从事一般程度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和准确使用语言文字从事较高级的语言文字工作。

三、 大纲制定的依据

本大纲之制定,依据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及专业知识的内容及所开设的课程而制定

的。汉语言专业,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以及有关文学、历史方面的课程。从内容方面来说,汉语言主要包括汉语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修辞学、语料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文字学是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汉语言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特制定文字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大纲内容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文字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其选编原则,应体现文字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和知识结构,体现本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渐进性、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大纲不仅体现整体知识的完整性和基本教学要求,同时还应突出每一单元知识的基本教学要求和基本教学内容,反映本专业领域目前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大纲的制定,要便于在授课时的具体操作和实行。

一句话,大纲应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指导作用,应切实可行。本大纲正是本着以上几点原则和要求而制定的。

五、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文字和文字学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文字和文字学的具体意义;

(2)掌握文字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2、教学内容

(1)文字和文字学:这里所说的文字,特指汉字而言,即汉民族所创造和使用的文字。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把中国人使用的字叫文字,而不叫汉字。

所谓文字学,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所谓文字学,也就是汉字学。

(2)*文字学研究的内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汉字的读音、汉字的使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同形字)。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

文字学: 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大篆(战国文字)

普通文字学:小篆、隶书、楷书

(二)文字的起源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文字起源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

(2)了解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的一般特点。

2、教学内容

(1)*关于文字的起源: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说,契刻说,八卦说,苍颉造字说;考古发掘:

西安半坡遗址原始刻划,大汶口文化遗址原始图画。(参阅叶正渤、李永延《商周青铜器铭文简论》p1~9;唐兰《中国文字学》p48~59;杜金鹏、杨菊华《中国史前遗宝》)

(2)*原始象形文字(文字画):甲骨文、金文(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三)汉字的构造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汉字的结构类型——六书理论;

(2)了解汉字的性质。

2、教学内容

(1)汉字的构造:*△许慎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四体二用说,唐兰的三书说,裘锡圭的三书说。(参阅叶正渤《汉字部首学》p21~22,唐兰《中国文字学》p75~9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p97~106)

(2)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象形文字,音义文字。

(四)汉字的形体演变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汉字形体演变各个阶段的特点;

(2)掌握《说文解字》与清代“说文学”。

2、教学内容

(1)*△汉字的发展和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战国文字、简帛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2)*△许慎与《说文解字》:许慎和《说文解字》,“说文学”与清代“《说文》四大家”。(参阅叶正渤《汉字部首学》p1~20,唐兰《中国文字学》p149~19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蒋善国《汉字形体学》)

(五)汉字的部首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汉字部首的创立及具体内容;

(2)掌握常用汉字部首的形、音、义。

2、教学内容

(1)*汉字的部首:部首的创立及其意义,部首的性质与功能,部首的形体演变,部首与识字教学。

(2)△常用部首字的形体和意义。(参阅叶正渤《汉字部首学》p23~89,p90~221,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

(六)汉字的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同形字;

(2)了解形声字及其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

(1)*△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同形字:基本概念和常见例字;

(2)*△形声字:汉字的形声现象,右文说,声符与整个汉字的读音问题。(参阅一般古汉语教材,叶正渤《汉字部首学》p79~86)

(七)文字学要籍简介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历代语言文字学要籍的作者及其性质;

(2)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文字学著作。

2、教学内容

(1)*文字学要籍简介: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罗君惕《汉文字学要籍概述》;

(2)△《说文》学要籍简介: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说文四大家”及著作;

(3)△古文字学要籍简介: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六、学时分配

序 号教 学环 节

学 时

名 称

讲 课

习 题

实 验

小 计

一文字和文字学6二

汉字的起源6三

汉字的构造92

2四汉字的性质6五

汉字的部首9六

汉字的应用92

七汉字学要籍简介92

总 计

5454

七、实践环节

本课程安排2次实践,一次让学生自己练习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以探求汉字的本义;另一次则让学生自己练习着给古代某一位语言文字学家的著作作一次学术分析和评介。

八、教学方法的建议

本课程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练习,学会自己分析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掌握分析评介历代语言文字学家学术著作的方式方法,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介。

九、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版;

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版;

6、 叶正渤《汉字部首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7、 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蒋善国《汉字形体学》,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版;

9、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0、洪诚《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 叶正渤、李永延《商周青铜器铭文简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综合练习

参阅:叶正渤《汉字部首学》各章之后。

十一、本大纲由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叶正渤 教授 撰写。

汉字形体演变基本规律是什么?经历了哪些阶段?

2楼:匿名用户

字节的变化和繁体字的删除,用同音结束他的历史,从1036年制2007年经过了从木节文到书写问51个阶段

汉字形体的演变有什么规律?

3楼:匿名用户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5

4楼:肖家一小

有象形字演变为指事字,再由象形字演变为会意、假借和转注。

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楼:匿名用户

主要有二.第一,字形方块化,改变了弯/圆的笔画和字形;第二,笔画简单化,改变了古汉字的以物形造字习惯;除此以外,还有以简单的同音字代替复杂汉字;省略声符或形符等等.

文字作为交际工具,必然要求它简单易写,便于使用,因而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从古文字到楷书,象形性减弱,笔画数减少,偏旁减省,异体删除,这都是简化趋势的表现.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中国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两次重大变革?各自意义如何?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经历了哪些阶段?

6楼:2006新客

汉字(chinese characters)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

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国大陆将汉字笔划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