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

2020-11-24 16:19:55 字数 6112 阅读 4895

1楼:百度用户

(1)a;c。(2分)

(2)秦

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分)

(3)d;抗击倭寇,平定倭患。(2分)

(4)册封“班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答出两点即可)(2分)

(5)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史实。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的人物是a:秦始皇。

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c:唐太宗。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材料二是d:戚继光的名言,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平定倭患。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册封“班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展望21世纪海峡****的发展,对祖国统一的看法是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1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国家的

2楼:嗷吟

(1)秦的统一。(1分)

意义: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2)**:册封**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1.5分)

新疆:(古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设新疆行省管辖新疆.(1.5分)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2分)

(4)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5)①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中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②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争,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③对国家和民族有历史责任感。

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表达意思不清楚,酌情扣分。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史实及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意义: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在**的举措:册封**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新疆的举措: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设新疆行省管辖新疆。材料三中“那场持续数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洋务运动,“求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感悟: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中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争,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有历史责任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10

3楼:匿名用户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的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纵览中华民族的历史,千百年来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什么时候团结一致,什么时候就众志成城、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不团结,什么时候就一盘散沙、任人欺凌。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召唤。

4楼:孙亦磊

1.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2.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每个公民责任和一项基本义务。

5楼:匿名用户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护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楼:徐临祥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需要。(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5)有利于贯彻实施****的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观。(6)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7)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7楼:匿名用户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

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8楼:飘叶散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也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思考。

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必须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和共同愿望,必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楼:天星虎

民族团结

a、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b、原因: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c、地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历史上有哪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10楼:

1.秦统一六国

2.昭君出塞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郑成功收复台湾

5.左宗棠收复新疆

6、秦始皇修灵渠

7、秦始皇统一南绍

8、汉初封王

9、汉与匈奴和亲

10、成吉思汗远征

11、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11楼:匿名用户

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保护了我国固有的领土。

王昭君远嫁保了汉匈王朝40年的和平

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保护祖国领土完整。

康熙收复台湾。

左宗棠收复新疆

最近的历史,和平收回香港、澳门也将载入史册。

12楼:乐观小山

一、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

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

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

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

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 。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二、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三、唐太宗“便桥之盟”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 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 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四、西汉和亲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等率屯田士兵与西域诸国联军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单于。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怕的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入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

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汉朝“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五、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