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基本规律及现象,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2020-11-24 15:09:31 字数 4561 阅读 6345

1楼: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课程的逐渐增多和内容难度的提高,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且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26335越来越难。许多学生由于不懂得科学地进行记忆,结果遗忘特别严重,经常出现“记不住”现象。因此,他们为此而深感苦恼,有不少学生怀疑自己记忆力是不是越来越差,大脑记忆系统是不是装满了。

  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大学阶段正是记忆的**时期,这时的记忆功能非常活跃,记忆力非常好,记忆力下降的情况是少之极少的(除非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另外,科学实验证明,正常人脑的记忆储容量高达十的十二次方~十的十五次方比特(一个信息量单位叫1比特)。这个数字表明人的记忆力具有惊人的特性,对于如此巨大的记忆潜力来说,人脑被开发利用的,仅仅是大脑记忆储容量的百分之十还不足,怎么会装满呢?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记不住”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科学地进行记忆,没有充分地挖掘记忆的潜力,提高记忆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这样的记忆也叫意义记忆。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将大大优越于机械重复。

实验表明,用单调重复的机械识记方法识记的10个虚词,平均只能回忆58%,而通过意义识记方法来掌握的10个实词,平均能回忆81%。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更为有效的原因是它依靠人在过去经验中形成了的暂时联系系统,因此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先弄懂所要记忆的内容,了解其多方面的联系,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安排复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那么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呢?   、复习要及时。

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这样,在识记材料尚未大量遗忘之前,趁热打铁,否则时间长了,大量识记材料已经遗忘,那时再去恢复,就差不多等于重新开始。心理学的实验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斯必叟给两组被试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学生学习后不久进行了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8%;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所以复习要及时,当天功课当复习,做到“学而时习之”。

  、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

例如同一字词的复习,可以默写、填空、分析字形、造句、写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方式进行,在记忆某一内容时可边读、边看、边写。   此外,还可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因为尝试回忆的目的、任务更明确、更具体,能使大脑皮层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留下的痕迹深,能及时发现重视材料中的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心理学家盖兹的实验表明;当以20%时间用于诵读,80%用于回忆时,其记忆效果最佳。   、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

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这是因为集中复习使大脑神经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散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使抑制易于消除的巩固。   前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也表明:

两个成绩大体相同的班,在学习自然课时,一学期内,甲班讲完课集中复习5节,乙班则用5节课进行4次单元复习,实验结果证明,后者测验成绩远高于前者。   可见,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要集中在一起。具体的次数、时间和时距的安排要根据材料数量、性质、年龄特征决定。

  、复习内容系统化。复习要注意根据各部份内容、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通过整理使所复习的内容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承上启下、相衔接,这样更便于记忆。

否则杂乱无章、相互干扰,其记忆效果将大在降低。

三、利用睡眠帮助记忆   心理学实验证明,睡眠状态能减少遗忘。最早进行这项研究的是美国学者詹金斯和达连巴科,他们让两个被试识记十个无意义音节,并达到一次成诵的程度。其中一人在晚间识记达到要求后让他睡觉,另一人在白天识记,达到要求后照常活动。

结果,前者保持率高于后者。最近的一些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睡眠状态之所以能减少遗忘,是由于在睡眠期间,大脑皮层对刺激信号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减少了倒摄抑制现象的产生,消除或减少了对保持材料的干扰,因此可以使记忆材料保持原样。

而处于清醒状态并继续活动的情况下,大脑不断地接受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会给记忆的保持形成障碍或干扰,所以影响了记忆的效果。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睡眠对记忆的帮助是指识记后的睡眠,而不是识记前的睡眠。据研究,记忆前的睡眠不仅无助于记忆,反而会大大加速你的遗忘。

埃克期安特之称为“睡前效应”,他的实验也证明了这点,而且日常生活中这种例子也不少。一个人半夜里被**铃吵醒,谈上几句话,第二天醒来可能已将谈话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要珍惜晚上睡前的**记忆时间,可把白天学过的主要知识在脑中“过过电影”以此来提高记忆效果。

另外,除非你能够保证在醒候和进行记忆之前有足够的时间空余,否则不要在记忆活动前睡觉。

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实践证明,科学的记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大大地提高记忆效果。例如:

在记忆珠穆朗玛蜂的高度时,把它形象为“爬爬试爬”!;记马克思出生和逝世的日期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在记英语单词“eye”,可联想到英国人中间勾鼻子和两旁的眼睛。这是利用“形象记忆法”;在记“模”、“摸”、“馍”、“嫫”几个字时,可记住它们共同的特征就在于都有个“莫”字,所不同的在于偏旁部首,而且还各自代表了特定的意义:

模——模型,与木相联系;摸,与手相联系;嫫——嫫女,是指古代的丑女,与“女”相联系;馍——馍头,与食联系,这是利用“特征记忆法”。又如记二十四季节时记为“春雨惊天晴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利用“歌诀记忆法”……。此外还要特别介绍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链式快速记法”。

它主要是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据其各种联系整理为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的情节或系统。如:初中所学鲁迅的作品有八篇,按其写作年代的先后可整理为:

《孔乙已》因为一件小事回到《故乡》,看了一场难忘的《社戏》,回来的路上高谈《论雷峰塔的倒掉》,第二天一早《从“百花草”到“三味书屋”》拜访《滕野先生》,他正在看《友邦惊诧论》。这样就易记多了。   由此可见,科学记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提高记忆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提高证忆效果,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例如,注意力集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安静、舒畅、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必要的。否则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好将大大降低记忆的效果。

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2楼:不懂先生

你好,根据遗忘曲线,遗

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根据这一遗忘曲线,我通过练习《精英特快速阅读》 来提升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精英特快速阅读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右脑开发的方法。它激活我们的“眼、脑”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用以提高记忆、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在遗忘曲线内及时的巩固复习和再学习,真正做到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具体练习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用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快速记忆、快速阅读、快速理解、思维等方面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

遗忘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楼:將心系列

对小时候的事记得很清楚,对现在的事容易遗忘;对别人对你不好的事记得很清楚,对别人对你的好事容易遗忘;对重要的重复记忆多次的事有印象;对身边发生的不经意的事随时都能遗忘。

什么是遗忘?遗忘有什么规律?

4楼:我是一个麻瓜啊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

如果不遗忘那些不必要的内容,要想记住和恢复那些必要的材料是困难的。

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楼:靠名真tm难起

1、心理学认为: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都叫遗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2、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为了避免将重要的信息被遗忘,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复习。在保罗康纳顿的研究中,他认为有七种不同的遗忘形式,分别是:

强制消除性遗忘,指向性遗忘,制造新身份性遗忘,结构失忆性遗忘,废止性遗忘,计划忘却性遗忘和受辱性遗忘。

感觉现象有哪些种类,感觉的感觉现象的基本规律

1楼 福建中公教育网 一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视觉的适应 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 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