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允许排污权交易

2020-11-24 14:21:06 字数 5231 阅读 5200

1楼:匿名用户

排污权交易作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安排,它对企业的经济激励在于排污权的卖出方

排污权交易。由于超量减排而使排污权剩余,之后通过**剩余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这实质是市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补偿。买方由于新增排污权不得不付出代价,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环境污染的代价。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意义在于它可使企业为自身的利益提高治污的积极性,使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真正得以实现。这样。治污就从**的强制行为变为企业自觉的市场行为,其交易也从**与企业行政交易变成市场的经济交易。

可以说排污权交易制度不失为实行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排污权是指相关排污企业经过有权部门核定和许可,允许排污单位在一定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资源环境经济学问题+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2楼:匿名用户

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一)实行制度上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要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前提,而污染物排放总量应当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也就是自净能力确定。但环境容量受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很难准确得出。因而实际确定的污染物总量只是一个目标总量,更多时候它表现为最优污染排放量(由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共同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排污权交易建立在最优污染排放量基础上,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可能超出环境容量,毫无疑问会构成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准确化是排污权交易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环境标准从形式上看,似乎体现了各污染源之间的公平,但实际对于不同的排污企业,可能因为背景水平、治理难度等的差异并未公平地分摊削减污染的负荷。现行排放标准对于新兴污染控制政策的改革甚至产生一种限制。

排污权交易原则上禁止各功能区之间排污许可证的转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这就是当环境围绕压力大的地区向污染压力小的地区转让排污权时,适用两地环保部门协商制定的“兑换率”。然而由于兑换率直接涉及两地的经济利益,可以想见达成一致是非常困难的,又会增加**的管理成本。

非排污者可以进入市场购买排污权,从理论上来说违反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实际上将一部分责任转嫁给无辜的非排污者,由于非污染者的原因减少了污染,意味着在环境自净能力许可范围内又可以多排放,极不公平,长此以往,后患无穷。从实践看,中国不会有那么多的环保组织和个人有能力参与到市场中来,就算有,也不可能长期负担这本不应该由他们支付的排污权。

此外,未能适当地考虑排污时间问题。效果良好地满足短期环境标准意味着除控制污染外还要控制时间。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环境自净能力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

如果节省的排污权在同一时期使用,又恰好遇到自净能力差的时期,就等同于超标排放。

(二)环境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

从**角度看,按照政治学理论,**存在一个自我扩张的倾向,总是希望多管事。同时,**总是希望手中的钱越多越好,通过环境税、排污收费等手段,在保证环境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实施排污权交易,只能得到环境污染产权**的收益。

并且,实现许可证市场的均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因此,**会偏好**干预的手段,也就不会对排污权交易这样的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方法太感兴趣。

作为一种市场手段,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合理地将初始排污权分配给数个污染源。初始分配权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来获得:它可以在现有的排污者中分配;或者可以通过拍卖或抽签的方法在范围更广的申请者中分配。

对于局部的污染物而言,其中一些许可证可以免费发放;而对于全局性的污染物来说,许可证应该进行拍卖。但是,如何合理确定分配方式呢?如果采用免费发放的方式,**管理部门就不能取得经济利益。

而如果对初始排污权都进行拍卖,则有可能增加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阻力。因为排污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交纳了税收,生产了社会需要的产品,却需要以较高的竞标**购得初始排污权,也可能影响投标人的积极性。投标人越少,拍卖者所能得到的**就越低。

怎样确定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式,对**管理部门也可能成为难题。

在实施总量控制基础上的排污权交易中,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必不可少,否则,政策就会偏离目标。由于排污权交易中容量资源转变为有价值的财产,企业的牟利动机将表现的更加强烈。如果监管不严,违规可能获得利益,比如**非减排的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规则就会被破坏,也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怎样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怎样分配好初始排污权,既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又要监督人员本身的素质高,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下还有一定难度。

(三)立法上的困难

排污权交易中有可能出现两类很不相同的市场势力。第一种是定价污染源或污染源联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试图操纵许可**。第二种是掠夺性污染源或污染源联盟试图把许可市场作为手段,减弱他们在生产和销售市场上遇到的竞争。

也就是说,由于许可证数量的有限,持有者会产生囤积、投机的行为,许可证还可能成为行业或地区生产垄断一种方式。在对排污权交易进行立法加以规制时,很难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标准过严,可能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反之,不仅破坏环境,还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惩处这类囤积、投机行为,确定其法律责任时,只能处以经济和行政处罚,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惩罚力度也会影响交易者对市场规则的遵守,不能减少执法中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

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治理环境污染

3楼:匿名用户

以经济手段

治理环境污染的思路与方法。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思路是**从影响成本效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以便最终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利用经济因素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鼓励人们保护环境。

这种机制的设计既可以是从**权威的角度出发,也可以是单纯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出发,或兼而有之。但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这种机制的设计都应该具有效率性、

公平性和持续性。其主要方法是国家采用财政直接投资、财政补贴、押金返还制度、排污权交易、税收和收费等手段,使企事业单位、公民排污等管理和收费规范化、制度化,引导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积极缴纳排污费,真正落实“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总体上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的公共性和环境影响的外部性,成为环境问题的两个基本特征。外部性理论是解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理论。

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致消除外部经济的影响,被视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当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一部分利益不能归自己享受,那部分利益就称为外部经济。

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

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皆产生一些没有办法收归己有的利益,也就形成了外部经济。

当有自己不需负担的成本发生时,那种成本则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也就形成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请教一下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内幕交易为什么违法

4楼:法律快车

内幕交易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违背了三公原则,存在暗箱操作,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是违法违规的。

5楼:匿名用户

市场经济体现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内幕交易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不允许的。

又由于有相关条文的法规,所以它又是违法的。

至于它有什么好处,个人认为它能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然这种做法不可取…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时需要**的存在?

6楼:匿名用户

经济学演进过程经历了自由主义到宏观管制主义,再到市场为主体**为辅助的过程。私密的两只手理论认为,经济运行需要两种力量,一种是市场机制,主要反映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并由此配置资源;一种是**作用,主要制度供给,必要时候调节市场供给。古典经济学假设人的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以及完全竞争市场,与现实情况不符合。

人是有限理性的,人获得信息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市场竞争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因为产品差异化总是存在的。由此,为了补充市场滞后和可能产生的市场失败,**发挥了调剂作用。

这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关于**存在已经有很多著作和文献。上中国期刊网或国外的数据库简单搜索就会有成熟的解释。希望能有点抛砖引玉之作用。

7楼:我的首页吧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说明了**的3个作用:一是保护私人利益不受他人侵犯;而是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社会侵犯;三是提供公共服务。这是自由经济学的关点。

凯恩斯学派认为市场是上供需是不平衡的,有效需求经常不足,所以需要**支出,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使供需达到平衡。

8楼:漪程

仅仅去依靠市场调节,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调节不会去顾及社会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更不会去涉及到整个社会福利、国民生活幸福度的问题,而一个国家要存在,她的经济要发展,仅仅靠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9楼:慕名的我

**的钱多,关每年的税收就好几千万亿啊

10楼:匿名用户

市场失灵~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教科书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20

11楼:清流

①在丰收的情况下,由于粮价**,农民的收入减少了

②因为农产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丰收造成粮价**,并不会使需求同比例增加

③由于tr=pq,当**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下降幅度,从而使总收益减小,农民受损失

12楼:匿名用户

谷贱伤农:粮食的**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这里提到了“粮食的**”,影响粮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产量”。

为什么关键的因素在与产量而没有提到“需求”?这是因为粮食作为生理必须品,其存在着刚性需求量。

当需求相对稳定时,推向市场的供给量越大,其**的**越低:(供需关系图)

当达到p点是生产交易**——供需达到平衡。

需求曲线可以看出:当数量越多,其**越低;而供给曲线中表现出:**越高其推向市场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现在的情况是需求量是相对恒定的,那么当供给数量过多(产量高),为了**商品其**必然下降(形成市场博弈),当**过低时,必然造成供给方的收入锐减,甚至低于收成不好的年份。

而当初的农民主要的收入来粮食**,当唯一收入受到冲击时农民的整体收入将受到冲击。

延伸:所以现代经济中强调了**支出,**的其中一个职能就是:在市场经济不能控制的时候,由**对市场进行干预。

比如当农民的粮食产量过高时,**可以开启粮食储备工作,大量收购粮食,从而增加市场需求,稳定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