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人们对极地地区考察的意义是什么

2020-11-24 13:50:18 字数 5558 阅读 9307

1楼:匿名用户

寻找过去的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和对未来所受到的影响。

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和

2楼:匿名用户

便于科学考察和研究,南极12、1月份,最暖和的时候,有极昼现象.北极6、7月份,暖和、极昼.

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3楼:匿名用户

政治意义: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自1984年中国**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在短短的20年中,已成功地完成了2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成为四大国际极地组织(atcm--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scar--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nap—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iasc—国际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从此,中国在极地政治、外交、科学研究、资源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取得和维护了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科学意义: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5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所以,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4楼:甜希梦欣

可能对人们之后的发展有好处吧。

人类进行迹地考察有何意义? 15

5楼:匿名用户

极地科学考察(重点是南极)几乎拥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个国家参与,包括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她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显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倍受各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全球科学家的向往。其重大意义如下;

政治意义: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自1984年中国**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在短短的20年中,已成功地完成了2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成为四大国际极地组织(atcm--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scar--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nap—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iasc—国际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从此,中国在极地政治、外交、科学研究、资源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取得和维护了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科学意义: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所以,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为探索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拟订了一项区域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该计划有7项核心科学问题;

1, 南极海冰区在全球地圈—生物圈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作用。

2, 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记录。

3, 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和海平面。

4, 南极平流层臭氧、对流层化学和紫外线辐射对生物圈的作用。

5, 南极地区在全球地球化学循环和交换中的作用:大气和海洋。

6, 在南极地区监测和探测全球环境变化。

经济意义: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早已为人们所开发利用。而南极蕴藏着较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

所以,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惟一没有常住居民、没有国界、其巨大的潜在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的独特地区。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南极资源的和平利用及其领土的归属问题,始终是南极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21世纪中,南极这一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有待于世界共同协商解决。

社会意义:自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短短20年中,在科学考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国际极地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充分反应了我们伟大祖国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日新月异面貌,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鼓舞了极地考察健儿为祖国、为科学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也由于极地充满着神奇色彩和科学之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极地充满着浓厚的情趣,被深深地吸引和向往,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极地、认识极地、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极地考察。

被“极地人”的敢与冰魔争高低、誓为科学献青春的“极地精神”和人生哲理所折服、所敬佩、所学习、受益匪浅,都立志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更大成绩和贡献。

关于南极考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 b.现在

6楼:手机用户

早在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就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在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1911年10月,挪威人路尔德?阿蒙森成为世界上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人.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 世纪2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ri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现在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人以上.

故选:d.

极地地区非常冷,为什么有很多科学家赴南极考察

7楼:匿名用户

极地地区非常冷,仍有很多科学家赴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具有三大考察意义。

全世界有51个国家参与极地科学考察(重点是南极),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和角逐。

科学意义: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经济意义:南极蕴藏着较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以及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

社会意义: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极地科考是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国争光的事业。

为探索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拟订了一项区域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这一计划有6项核心科学问题:

1.南极海冰区在全球地圈—生物圈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作用。

2.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记录。

3.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和海平面。

4.南极平流层臭氧、对流层化学和紫外线辐射对生物圈的作用。

5.南极地区在全球地球化学循环和交换中的作用。

6.在南极地区监测和探测全球环境变化。

在两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意义?(高分悬赏,地理老师进)

8楼:匿名用户

一是环境意义。南北极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左右着全球的冷暖过程。以中国为例,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极是我国冷空气的主要**地,来自北极的寒流常常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危害。

我国牧区经常遭受的“白灾”(即雪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外,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是东亚季风,研究表明,北极海水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东亚季风的重要因素。只要东亚季风发生变异,就很容易在我国形成气象灾害。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北极气候变化的**性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对中国能产生巨大影响,两极也牵动着世界各国的心。美国科学家曾在一份科研报告中指出,阿拉斯加冰川融化的速度惊人,每年平均矮了半米多,成为世界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单一水源。研究显示,在过去100年里,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0厘米。

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海平面将升高60米,许多国家将被汪洋大海吞没。为此,各国尤其是那些极地附近的国家,都把对极地的研究作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来抓。

二是经济意义。据美国科技协会所属的“美国北极资源中心”披露,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至2000亿桶。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除了能源,北

极还有大量的铜—镍—钚复合矿,以及金、金刚石、铀等矿藏。虽然各国在极地进行实际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全球能源逐渐匮乏的现状来说,极地无疑是地球“最后的宝藏”。

与在极地开采能源相比,开发利用极地的生态资源更为现实。在北极,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是北极鳕鱼,这种鱼分布于整个北极海域,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它们不仅数量极大,而且营养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比起北极鳕鱼来,南极大磷虾更有名。中国科学家通过南极科考活动,发现那里的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无其他变种)生物资源,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这一资源的现存量估计为6.

5亿吨至10亿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蛋白库。对于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当今世界,南极磷虾资源无疑十分珍贵;如果从食品、药物资源、工业原料和新的生物技术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前景将更加广阔,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海洋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远洋渔业国家,其中分布在北太平洋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有120艘,占海外渔船总数的1/8,而其捕捞量却占海外总捕捞量的26.4%。因此,在北冰洋及周边公海进行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将对在该海域从事渔业生产的我国远洋渔船作业产生直接的指导意义,为我国在上述海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是军事意义。众所周知,北极位于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航线,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仅6750公里,比欧洲航线近1000多公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美国已经意识到,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北冰洋会成为美苏争夺的军事要地。为争取战略主动,美国从1946年开始,派飞机在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每周两架次,考察内容包括地形、冰面特点、飞行员对北极气候的适应能力等。1949年,美国开始在从阿拉斯加到冰岛这一漫长的北极战线上构筑大量军事工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在北极的冰山上建立浮动间谍站,其目的是监视苏联核潜艇及其侦察机的动向。与此同时,苏联也在一座50多公里长的冰山上建立了间谍站,并把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建成苏联最大的海军基地,其庞大的北海舰队司令部就设在这里,被苏联人称为“致命**”的战略核潜艇也部署在这里。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在极地的军事竞争放慢了脚步,但在平静的背后,隐蔽的军事行动始终存在。

四是科技意义。在极地科学活动中,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因为,人们要在严酷的环境下进行高难度的工作。

以水下机器人为例,各国在极地考察中基本都要用水下机器人,但不同技术水平的机器人会给科学家带来不同的成果。因此,各国有意识地适应极地要求,研发高科技产品。谁的科技水平过硬,就能在科研和实际开发中取得优势。

注: by soso 看我叫飞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