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2020-11-24 11:42:42 字数 5187 阅读 5493

1楼:一只叫可乐的狗

星期五的加入就像“救世主”为他走出荒岛融入社会有很好的基础。体现了作者的殖民主义主张和倾向。

星期五出现的具体原因:

通过文化渗透进行殖民

鲁滨逊在荒岛上通过自力更生解决了生存问题,在生活安稳之后,他在偶然的情况下,从食人族那里营救回一名野人,并把野人叫做星期五。自此,鲁滨逊开始奴役星期五,首先,他用当时流落到孤岛时的步枪作为**,借助武力将星期五征服,并让星期五没有了自由,甘愿听从他的调遣。步枪在18世纪还是比较先进的,星期五显然没有见过这种**。

**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星期五见到鲁滨逊后就急忙奔跑,跪趴于地,姿态尽显谦卑,甚至将头放于我的脚下,之后更用多种姿态表明愿意归从于我”。星期五没有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一切听从鲁滨逊安排,不仅如此,星期五在思想意识、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深深地被鲁滨逊影响,最终连自己的身份及民族文化都忘记了。

其次,在对印第安人及黑人态度上,白种人因欧洲中心论而自感清高优越,所以认为他们是极其野蛮的种族,思想文化落后,甚至和动物相差无异。相对于黑人抑或是尚未得到开化的自然人而言,欧洲的殖民者认为他们自己更加文明、更加先进,可以帮助野蛮人学到好多东西。鲁滨逊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因此相比而言会更加善待奴隶。

星期五作为白人眼中的野蛮人,在被鲁滨逊教化过程中大都是借助教育的方式进行的。不论是语言、生活方式还是各种宗教知识,让星期五喝煮熟的羊奶、吃烤熟的羊肉,改变其食人特性。

最后,鲁滨逊让星期五学习他所运用的语言,向其灌输他持有的宗教观点。星期五是没有被开化的野蛮人,因此鲁滨逊通过教化的方式让星期五学习英语和各种文明礼仪。“主人”是星期五第一个会表达的英文单词。

**里是这样描写的,“教他‘主人’的发音,是为了方便以后,让他知道如何称呼,星期五的命名是为了让他知道我救过他的命”。通过鲁滨逊的这种命名方式不难看出其内心对星期五的强烈占有及奴役心理。他曾一再表示,之前发生在星期五身上的所有事情已成往昔,告诫他第二次生命是谁给予他的。

鲁滨逊让星期五放弃原先他头脑中存在的其他信仰,让其信仰**教,接受**教的思想,谎称他之前的信仰存在欺诈,不值一信。对此,鲁滨逊在教化中是这样解析的,救世主耶稣,代表着来自上帝的圣灵及语音,允许并承诺指引信仰他的子民,净化信仰他的子民,他是导师,能够对人类灵魂进行救赎。与此同时,鲁滨逊也表示,在宗教界发生的所有纠纷、斗争或是辩论,包括在教义上的和教会内部间的一切,这些阴谋或是争权夺利行径和我们没有丝毫关系。

很明显,鲁滨逊对宗教极为信任,认为就奴役奴隶而言,可以将其作为思想奴役的工具。他用带有现代化气息的步枪**及**教理念实现了对星期五的完全奴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以英国为首的各殖民地国家的殖民过程,他们利用科技作用下的新兴产物,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殖民活动。星期五在长期接受鲁滨逊教化及奴役的过程中,逐渐忘掉并放弃自己的语言甚至信仰,甘愿做奴隶。

在**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鲁滨逊让星期五离开孤岛,恢复他的自由身时,星期五甚至反对鲁滨逊的决定,并问鲁滨逊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以至于举起斧头,要杀害鲁滨逊。

从此可以看出星期五作为被教化的奴隶对于主人是有多么的忠心耿耿。在文中可看到,星期五曾经说,要是让他回到原先部落,他将用鲁滨逊的这套方法对他的族人进行彻底改造。由此可以看出,星期五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彻底忘记了。

被星期五的忠诚打动,鲁滨逊将他带回英国,而他们之间的这种主人、奴隶的身份从侧面映**笛福的殖民观念。

通过宗教信仰进行殖民

在整部**中,笛福的宗教主义及对上帝的无比虔诚的信仰随处可感。尽管对于当时**实行的宗教政策存在很多意见,但笛福从内心深处绝对是忠实的**教徒。**在对**教的描述方面着笔颇多,宗教信仰作为殖民者的精神支撑,在整部**中被重点描写。

鲁滨逊在每次遇到困难或是遭遇危险的时候,都会打开圣经进行诵读,圣经教义成为他的精神食粮和支柱。当打开圣经时,映入眼帘的总是那么几句警醒的话,但即便如此,鲁滨逊也能从中感受到上帝的力量,从中获得启示,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诵读圣经,进行祈祷是鲁滨逊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每当疾病缠身抑或死亡来临时,他便开始反省之前的生活,找出自己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反思。在他的思想意识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安排的,就连他疾病缠身、流落荒岛也是上帝的旨意,因为自己曾经犯了错误,才遭到此种惩罚。有一次他在岛上生病了,在第三天的时候,他开始做祈祷,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时大声哭喊,求上帝救他一命,而这次祈祷是鲁滨逊流落到孤岛后做的第一次。

也就是这次以后,他更加确信上帝是万物之神,并规定自己每天都要诵读圣经,俨然已成为忠诚的**教徒。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读者认识到,只要你对上帝真心诚意,无比忠诚,从内心深处敬仰服从上帝,那么在碰到任何事情或遭遇所有困难时,上帝都会出现,将你拯救。在鲁滨逊看来,宗教信仰是征服野蛮人的工具,文中是这样描述的,通过向上帝祷告,我获得了拯救野蛮人的权利和资格,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开化他们,给他们带去上帝的旨意和精神。

鲁滨逊认为星期五是尚未被开化了的野蛮人,他要对星期五进行开化,从而不断地向星期五灌输**教义和**思想,让星期五每天都诵读教义,并从内心深处对上帝敬仰服从,让他放弃原来所信仰的宗教,不断的教化及思想灌输使星期五在思想上真正成为了一名**教徒。就我们的角度而言,身为读者,不能忘记星期五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鲁滨逊对星期五在思想上所作的一切,就其本质而言,是思想的渗透和殖民。

在他看来,世界各地尤其是殖民地,在那里不应该存在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有**教才是真正的宗教。而他的这些思想观念从侧面解读了殖民者的殖民过程,经济、政治殖民完成后,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完成文化殖民。

通过经济手段与土地占有进行殖民

**开头介绍鲁滨逊漂流至巴西并定居,经营种植业,后来因劳动力短缺,他开始考虑进行奴隶买卖,这一切在**中都看起来顺理成章,作者描写这一切时,在潜意识中反映出笛福对这种殖民主义**形式是赞成的。接着写到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上,虽然是一座孤岛,但鲁滨逊却很高兴,他看到眼前的一切都极为兴奋,因为这个岛上他是唯一的主人,岛上的一切都只属于他个人,他在这里可以像一个君主那样,并且自己可以决定把这个岛留给子孙。但是由于岛上仅他一人,他势单力孤,这使他重新想起了买卖奴隶这件事。

所以当那次偶然发现食人族时,他就决定冒险营救土著人,这就是星期五,而星期五的出现让他的统治欲望更加强烈,他教化星期五,教他称自己为“主人”,更划清了他们间的从属关系,可以说,他救星期五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善念,而是受自身殖民主义倾向的影响让他铤而走险。随后西班牙人和另外一位土著人的相继出现,更加膨胀了鲁滨逊想要作为统治者的欲望,终于,他成为了这个孤岛之上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对孤岛的所有土地拥有毋庸置疑的使用权、所有权及占有权,孤岛已经成为仅属于他自己的王国,而他的这种行为就其本质来讲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土地殖民的典型方式,而他俨然也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殖民者。

总而言之,《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中的殖民主义特点非常明显,鲁滨逊这一主人公身上也留有作者笛福自己的影子,可以说,笛福通过塑造鲁滨逊这一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殖民主义主张和倾向,也给作品上打上了重重的殖民主义烙印。深入研究和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特点,不难看出,这与笛福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这部**中的殖民主义特点,对于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多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星期五简介:

一个被鲁滨逊救了的野人(星期五本作为俘虏),他就是星期五(星期五是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最后还是他把鲁滨逊救回祖国,是他把鲁滨逊叫醒的。做了鲁滨逊的仆人和好友,在电影中最后被奴隶贩子射杀,在原著中,他和鲁滨逊一起回到了英国。星期五是鲁滨逊在孤岛独自生活27年之后救下的一个野人,是鲁滨逊后来逃离孤岛希望的一个缩影。

鲁滨逊教会他英语,与他聊天。笛福通过塑造星期五这个人物,重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宗教色彩。鲁滨逊的生存环境,与自然为伴,与山水林木相守,孤独的生活形成某种宗教隐修的环境,迫使他和自我.

和自然及神对话。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在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家中,笛福名列第一(其余三个分别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与欧洲**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这些**对英国及欧洲**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介绍下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

2楼:阿沾

星期五是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是鲁滨逊的仆人和好友,在电影中最后被奴隶贩子射杀,但在原著中,他和鲁滨逊一起回到了英国。星期五是鲁滨逊在孤岛独自生活25年之后救下的一个野人,是鲁滨逊后来逃离孤岛希望的一个缩影。

鲁滨逊教会他英语,与他聊天。笛福通过塑造星期五这个人物,重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宗教色彩。

鲁滨逊的生存环境,与自然为伴,与山水林木相守,孤独的生活形成某种宗教隐修的环境,迫使他和自我、和自然及神对话。星期五的加入就像“救世主”为他走出荒岛融入社会有很好的基础。

《鲁滨逊漂流记》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该**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

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7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

这部**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