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之子阅读答案百书训诫之词与二姐的书是什么意思

2020-11-24 11:35:00 字数 5415 阅读 7896

1楼: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赵简子之子给我们什么启示

2楼:晓龙修理

选择人才要以能力、才能为标准。

原文: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白话译文: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记住。

”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资治通鉴》本身也有很多错误,如史家严耕望指出《资治通鉴》对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列顺序有误;

两《唐书》将“特勤”误为“特勒”,《资治通鉴》对此并无纠正,将错就错,《资治通鉴》卷一**:“土门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贺敦,子弟谓之特勒。”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3楼:_才高八斗

通常都是选嫡长子做继承人,但是赵简子选了小儿子无恤,给我们的启示是:选择人才要以能力、才能为标准。

赵简子之子阅读答案

4楼:匿名用户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

”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5楼:匿名用户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6楼:coco小姐

9.a10.(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

(2)细节决定成败,要选贤任能

还有困难可以再找我!

7楼:匿名用户

嗯赵简子王会计等哈圣诞款哈数据库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 是什么意思??

8楼:联众

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是什么意思

9楼:匿名用户

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

请点击“采纳为答案”

10楼:书海奥游

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11楼:匿名用户

问他的竹简在**,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

12楼:匿名用户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简单说就是赵简子想立王子,写了训诫之词于竹简上,三年后考他两个儿子,鲁伯的竹简被他弄丢了,而无恤对答入流,问他竹简在那里,他从袖中拿出来轻松上奏,于是无恤成为了王子,就是后来的赵襄子。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是什么意思?

13楼:匿名用户

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

赵简子之子 翻译

14楼:匿名用户

一、译文: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

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二、原文:汉 司马迁《赵简子立储》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

“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扩展资料

历史记载

赵简子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有疾,昏迷了五天,医师替他把过脉。晋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传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赵毋恤,临终前告诉赵毋恤,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15楼:**座之恋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

“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译文: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

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

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6楼:匿名用户

the undercover official was instructed, son of the

乃书训诚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翻译

17楼:匿名用户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

”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