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0o哒丫梨
房地产调控政策紧密关系楼市走向,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近期一些城市取消部分区域限购、推出人才安居购房,被误读为“调控松绑转向”,市场敏感性可窥一斑。近期,住建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陆续召开年度会议,其中对今年房地产调控都做了部署。
调控目标不动摇 力度不放松
兰州、南京、合肥等地近期对购房政策进行了局部微调,引发市场对房地产政策将松绑的无限“遐想”。
实际上,定向取消限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政策支持、租房落户只是部分城市“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的最新政策注脚,从严调控仍是各部门合力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
针对这些差异,住建部强调,要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要加强市场监测分析,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地方**主体责任。
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
夯实长效机制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近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人口净流入城市“试水”住房租赁市场,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成为住房租赁领域“新玩家”……
“租购并举”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住房租赁市场的“一池春水”正在被日益完善的住房制度设计所激活。
住建部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国土部明确,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土地和城市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改革试点,完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土地制度。
央行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要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建立健全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
为补齐住房租赁“短板”、扫清市场障碍,住建部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防范化解风险 加大房地产监管力度
信贷资金借通道为房地产企业融资、消费贷变“首付贷”变相流入楼市……尽管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仍有不少资金通过各种手段流向房地产市场,提高了杠杆率,加大了市场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风险,必须进行有效监管、防范、化解,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央行和银监会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中,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均加大了对房地产的监管力度。
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天然容易加杠杆,具有“买涨不买跌”的特征,容易出现顺周期波动和超调,需要针对这种特性进行逆周期调节。央行提出,2018年要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银监会强调要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楼市。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还有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机构违法违规操作势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住建部明确,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整顿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查态势,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如何从部门会议看2018房地产调控思路?
2楼:匿名用户
房地产调控政策紧密关系楼市走向,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近期一些城市取消部分区域限购、推出人才安居购房,被误读为“调控松绑转向”,市场敏感性可窥一斑。
2018年调控政策有啥“硬招”?稳楼市关键棋子落在哪儿?近期,住建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陆续召开年度会议,其中对今年房地产调控都做了部署。
调控目标不动摇 力度不放松
兰州、南京、合肥等地近期对购房政策进行了局部微调,引发市场对房地产政策将松绑的无限“遐想”。
实际上,定向取消限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政策支持、租房落户只是部分城市“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的最新政策注脚,从严调控仍是各部门合力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
“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住建部明确,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措施。
“严”还表现在对住宅用地的规划上。国土部表示,国土资源处于供给端的重要位置。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用来炒作投机,将强化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制定住宅用地中期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
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人群需求和地域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各城市、各地区之间的市场情况不一样,甚至一个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住房供求状况也千差万别。过去一年,有的三四线城市从库存积压变为房价**,有的三四线城市库存规模依然较大。
夯实长效机制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近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人口净流入城市“试水”住房租赁市场,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成为住房租赁领域“新玩家”……
“租购并举”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住房租赁市场的“一池春水”正在被日益完善的住房制度设计所激活。
住建部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祭出“实招”:“**垄断住房用地”格局将改变,房地产开发商也不再是一手住房的唯一提供方。
国土部明确,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土地和城市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改革试点,完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土地制度。
央行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要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建立健全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
为补齐住房租赁“短板”、扫清市场障碍,住建部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防范化解风险 加大房地产监管力度
信贷资金借通道为房地产企业融资、消费贷变“首付贷”变相流入楼市……尽管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仍有不少资金通过各种手段流向房地产市场,提高了杠杆率,加大了市场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风险,必须进行有效监管、防范、化解,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央行和银监会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中,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均加大了对房地产的监管力度。
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天然容易加杠杆,具有“买涨不买跌”的特征,容易出现顺周期波动和超调,需要针对这种特性进行逆周期调节。央行提出,2018年要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银监会强调要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楼市。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还有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机构违法违规操作势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住建部明确,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整顿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查态势,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有钱的人还是能买得起。
地产调控目标会动摇吗?
3楼:wu就是这么无聊
近日,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苗头,投机炒作有所抬头等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要求各城市要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明确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合理确定住房和用地**规模、结构、时序。
同时,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比例,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热点城市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议按不低于25%安排。
2018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何特点?
4楼:北回归线上茶农
3月5日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记者表示,**工作报告表明,2018年楼市调控基调明确,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今年棚改的工作力度不减,棚改安置和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继续挂钩,很大程度上也说明民生保障依然会加大力度。”严跃进说。
报告还提到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这意味着接下来无房的、住房困难等群体依然会享受更好的住房保障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房地产市场住房保障的思路。尤其是对于公租房来说,既有保障房的属性,也有租赁市场产品的属性,所以是接下来重点打造的项目。”
对此,严跃进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意味着2018年的楼市调控基调已定。后续,“预计各地调控中会持续抓地方主体责任。”
再者,**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对此,严跃进认为,“从这一句表述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三元住房结构’的思路很清晰。”
其中,“自住购房需求主要是对经济条件好的购房者的需求,此类需求会更加强调自住的属性。而租赁市场主要是解决购房困难群体的,这一点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认为是零产权、侧重居住属性的。而对于共有产权住房来说,有部分产权的概念,有助于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
”他说。
另外,严跃进认为,住房制度改革节奏加快,改革的思路也很清晰。
“**工作报告提出改革主要是三个要素。第一是多主体供给,这应该是积极鼓励各社会资本、各企业参与住房制度改革的信号。第二是多渠道保障,这会形成更为丰富的产品线。
第三是租购并举,未来预计在‘租售同权’等方面会有较大的思路。类似内容做到位,将真正形成安居宜居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