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做决策(1)

2020-11-24 10:57:36 字数 6028 阅读 7084

1楼:轩副诶

一、 摘要 本文章对本量利(也称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与说明,并利用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临界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一个处于亏损的水厂进行了分析,测算出了其盈亏临界点和敏感因素的敏感系数,并为该水厂的定价决策提供定量的财务分析支持。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内容 本量利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研究,可为企业规划、控制,乃至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相应的分析手段。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

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

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

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如何运用本量利分析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2楼:一位好网友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

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

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如何运用本量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3楼:泽瑜老师

一、 摘要 本文章对本量利(也称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与说明,并利用本量利分

析中的盈亏临界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一个处于亏损的水厂进行了分析,测算出了其盈亏临界点和敏感因素的敏感系数,并为该水厂的定价决策提供定量的财务分析支持。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内容 本量利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研究,可为企业规划、控制,乃至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相应的分析手段。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

4楼:裴珉邸运恒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

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

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

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