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如何巧用标准成本对激励生产人员

2020-11-24 09:36:12 字数 5578 阅读 2102

1楼:鸡基机积

引言:制造类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特征是激励生产体系的人员降低比较成本,很多企业家的股权激励方案中也涉及到生产体系,但是对于生产体系身股运用——标准成本还有一些困惑。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及其制定——身股方案的基础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又称为“成本标准”;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股改实践中通常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一般包括水电、维修、折旧等项目)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最后各项目单位标准成本加总即为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产量

二、身股分红考核周期内,标准成本如何调整? 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

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 在分红考核的核算中,为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波动对生产体系人员激励效果的影响,原材料**和产成品**确定之后在分红周期内一般保持不变,以更好地激励其节省单位用量、降低成本。

三、身股分红的要点 利润测算:对拟激励对象所在的利润单元进行独立核算,分红期内标准成本减去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为其模拟利润(节省成本),激励对象参与所在单元的模拟利润分红,即身股分红。 分红比例:

传统的制造类企业用一般的管理方法做到成本节省已经很难,主要原因是老板的“要求”无法变成员工的“追求”。如果能够做到在现有成本基础上的节省,其功劳一定是员工努力的结果,那么在分红比例上老板无须纠结,一定要坚持大比例分红,才能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分红周期:

生产体系的身股分红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缩短分红周期,财务核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一季度甚至一个月分红一次,这样的分红周期更符合生产体系人员的预期。

制造业如何控制企业成本

2楼:天下相思

1、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产品的形成源于设计团队的研发设计,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设计人员不能把产品成本考虑周全,只是看中产品的表面成本,不注重潜在的成本,比如产品的运输、储存、包装等等,造成最终附加成本过高。

2、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采购人员一提到成本控制,往往觉得控制采购成本就是尽量降低采购**,并以此为业绩考核,结果实际情况是不但没能真正减少采购成本,反而造成了采购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致使材料被迫不得不返工,最终还是造成了采购浪费。

3、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控制关注相比其他阶段较多,但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将产品的制造成本分为料、工、费三部分,且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

不能合理的利用原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不加以利用边角料而直接丢弃等等。

4、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控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也就是销售阶段的形成。企业往往为了提高营销服务的质量而忽视了成本控制。

5、资金循环成本控制:强化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

6、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实施成本定额控制可以和职责、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全体员工和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它是利用定额控制成本不上的各项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楼:急汁

制造业企业的日常运行环节必将伴随着成本的产生,以前原始成本控制往往关注于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对于产品从设计、采购、销售等流程的关注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难以迎合当今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形势。这种情况下主要会突出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1、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

产品的形成源于设计团队的研发设计,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常见的问题:设计人员经常性的不能把产品的功能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很好的做结合,忽视了产品流向市场的最终目的——被市场所接受,带来经济效益。

造成了产品看似功能趋近完美,但是不被大众所认可,导致设计成本无谓的浪费。

设计人员不能把产品成本考虑周全,只是看中产品的表面成本,不注重潜在的成本,比如产品的运输、储存、包装等等,造成最终附加成本过高。

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为追求新潮而忽略了成本问题,实际上很多产品是能够利用现有设计以及相关设备来实现,不需要一次性的更新一些主要的功能和研发设备,导致成本浪费。

2、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采购人员一提到成本控制,往往觉得控制采购成本就是尽量降低采购**,并以此为业绩考核,结果实际情况是不但没能真正减少采购成本,反而造成了采购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致使材料被迫不得不返工,最终还是造成了采购浪费。

企业往往认为采购成本控制是单一的采购部门的职责,没能实现整个**链的有效管理。没有采购上下游部门的一同参与,光靠采购部门一个不能实现真正的成本控制。

与**商的合作不充分。制造业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压低采购**而不考虑**商的利益,现实后果往往是削减了**商的利润。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此一来,大多**商纯粹是为了短期合作,并没有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尤其是企业可能既没有得到长期稳定且**合理的货源,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增加企业成本。

没有形成对于采购部门人员成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目前制造业企业对采购人员往往重视不高,缺乏公正有效的采购绩效考核标准。同样,对于**商也只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核,而没有真正建立一个**商数据库来进行管理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损失了与信誉良好的**商进行战略性的长远合作的关系。

3、生产环节的成本

不得不说,制造业企业对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控制关注相比其他阶段较多,但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将产品的制造成本分为料、工、费三部分,且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不能合理的利用原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不加以利用边角料而直接丢弃等等。

另外,企业在生产效率的把控上往往做的不好,生产效率低下,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本太高等,造成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缺乏对员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此外,在各项费用上的管控也往往做得不够,基本都是参照经验主义,不够准确。

4、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控制

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也就是销售阶段的形成。企业往往为了提高营销服务的质量而忽视了成本控制。

生产车间如何激励员工?

4楼:得意郎

1、公司制度中有奖惩条例;

2、建立自身的领导威信,实施自己的管理策略,配合公司制度;

3、实行员工的月底绩效考核,生产、质量、安全三条考核主线。月底在工资中兑现承诺;

5楼:匿名用户

我个人认为让员工感觉到工厂是自己的 或自己的家一样 让他们感觉到工厂有他们的分 他们就会为自己的家而奋斗 不会在厂里捣乱 会维护自己的场所 珍惜材料 维护秩序 努力奋斗 奋力拼搏 都不是梦!

制造企业如何控制成本

6楼:匿名用户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是老生常谈。但是,面对目前世界经济呈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次货危机已演变成金融风暴。在这 场风暴来袭之时,将如何应对?

各个企业能否在这恶劣的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和壮大自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因此,有效控制成本上升,大力降本增效势在必行,是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对策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把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当作是战胜这次金融风暴的决定之战来打。所以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并积极带头参与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活动中来。

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应从务实出发,因地制宜,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模式,按着各自分工,各负其责,自查漏洞,自找切入点,抓成本、抓效益、使整个企业生产链条的成本控制在合情、合理的开支范围内。对查出的问题要严肃对待、吸取教训,认真处理。对重大问题,应组织专家研讨和论证,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处理意见,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教育和引导全员职工提高经济核算的理念,要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企业成本是蕴藏在企业各个环节的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是渗透在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上。

换句话说,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态度都直接影响和干预着企业成本的大小变化。因此,要让我们每名职工都懂得当家理财的重要,了解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从自我做起。无论是生产岗位还是管理岗位的职工,都要严格执行定额支出,规范操作。

将专业成本控制和群众成本控制结合起来。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形成整体的、气势庞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局面。

3.从成本管理体系入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已越来越多被人们所认同。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指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办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内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它成本。

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它的理念在于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理念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成本控制进行重新定位,总结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要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生产目标进行修改完善。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必须引进战略的成本管理思想,以事前**、事中控制、事后防范为主线,形成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制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相应决策体系、控制体系、核算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以及成本预警分析制度。

虽然,我们企业早已建立了成本控制体系,但是,在当今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各个体系的管理职能运作是否合理到位,管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达标,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否胜任,各个管理体系的相互衔接是否合理等等,都有待于我们权威部门再一次逐一斟酌和认证,去掉糟粕,留取精华。从而达到各个管理体系达到默契的运作与有机的结合,最大的发挥各个管理体系职能作用,才保证我们的企业获得当前竞争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我们立足于企业内部的挖潜措施。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能力,建立完善产品销售体系。随着市场的变 化,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

扩大我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量取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企业成本和企业效益,它们既是量词也是范词,是展现企业素质、检验企业全部经济运作过程所支出的资源耗费和获取利润的量的归集,是一对从不同角度上评价企业业绩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全方位企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