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

2020-11-24 09:03:12 字数 6004 阅读 1402

1楼:匿名用户

一、关于西王母神话出处 ?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西次三经》)《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史记载不详。其书始见于《史记?

大宛传》,该书大致成于周秦间,旧说为夏禹时作,不可信。秦汉间又有附益,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这里所记述的西王母,只是“其状如人”,而她的职司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据晋郭璞《山海经注》解释: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的神。可以说是个“凶神”。?

2?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按杖字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仑墟北。 (《山海经?海内北经》) 这里的西王母没有了“豹尾虎齿”,而只“梯几戴杖”,并有了伺奉的“下人”——三青鸟。

原作“梯几戴胜杖,”从郝懿行校注时删掉“杖”。郭璞作注时言:“又有三足鸟,主给使。

”?3?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弱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头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山海经?

大荒西经》) 此处所引,较前二段文字详尽,唯《西次三经》说其状为人,而这里则初言“神”,随之又说有“人”。“神”、“人”相提并载,看来,记载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神”、“人”不分,将“奇状”视为“神物”,将“怪人”当作“神灵”,是“原始意识”在记载者思想(思维)中的表现。这种“神”、“人”浑说,是西王母后世成为至高、至尊、至贵、至佳天神形象的“言证”了,而这古籍中的“言证”是西王母神格升级的“基石”,一层层,一级级,由玉山石穴(洞)到天界金碧辉煌的玉皇大殿

4?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与天相保。 (《易林?

讼之泰》) 《易林》是汉焦延寿所撰,其书以每一卦演为64卦,凡4096卦,卦下有韵文爻辞,用以占卜测验吉凶。《易林》中的西王母,已经成为一位“长生不老”的仙家。 焦延寿是汉梁人,为小黄县令,有政绩专治《易》学,自言得孟喜之传,曾授与京房,专言灾异。

《前汉书》“儒林传”中记载了他治易的事迹。焦延寿把西王母说成“生不知老”“与天相保”,实际上是抱汉《易经》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的阴阳五行学的“衣钵”。因为战国儒者,已经开始推灾异占卜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方士易数借天变灾异来附会经义,给儒学蒙上浓厚的迷信色彩,几乎起着宗教的作用。

焦延寿把大量的迷信成份加入到他的易经学说里,目的想借以取得汉王朝的信任,推行自己的易学主张。?

5?西王母在流沙之濒。 (《淮南子?地形训》)?

6?西姥折胜,薰神啸吟;…… (《淮南子?览冥训》)?

7?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淮南子?览冥训》)?

以上所引句,皆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所撰的《淮南子》一书。“西王母在流沙之濒,”言西王母所处的地理位置;“西姥(西王母)折胜,薰神啸吟”,把西王母和薰神并提,说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的政治形势,连“神灵”皆愤然。实际上,刘安把西姥做为“神”而写的,因为《淮南子?

览冥训》篇末记了羿这位大神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这时的西王母已以一位“与天同寿”的天神形像出现在典籍中。?

西王母,后代的人都爱照字面推想,以为定是西方的一个王母,年老而慈祥。那些不读书的道士们更造作了种种谎言,去证实这猜想的正确,其实却弄错了。西王母原是一位长着豹子尾巴,老虎牙齿,头发乱蓬蓬地披着,头上戴了一只玉胜,善于啸叫,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

(见引文“1”;郭璞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那时的西王母是男是女,很难断定。

“胜”虽然是妇人戴的首饰,但是在荒远野蛮时代,男人亦可戴“胜”。传说她住在岩洞中,生活十分简单,三只青鸟经常轮流地找食物供她吃。王母、玉胜、青鸟皆带有女性的意味,所以,就渐渐把她女性化和温和化了。?

关于三青鸟,《山海经?西次三经》里这样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载:“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颖,一名曰少颖,一名曰青鸟。

”《山海经?海内北经》:“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唐代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中说:“齐郡函山有鸟,呈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

如果帮到你的话 请采纳哦o(∩_∩)o哈哈~

大家来猜猜神话的西王母是谁

2楼:匿名用户

神话里应该是没有的,有的话应该是东王公。山海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西王母本应是上古时期偏西部一母系氏族部落或首领的合称,后来逐渐神化为厉神,再后来就神化为一个慈祥的女神了。相传西王母乃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天界女仙之首,居于昆仑瑶池,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有阴必有阳。

与西王母相辉映的是东王公(战国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星君,据说此为东王公之前身。),相传乃先天阳气所化形,天界男仙之尊,居蓬莱仙岛,全称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 东王公与西王母乃一脉相承,称兄妹也对,阴阳相生,说是夫妻也无不可。

神话里面用衣服画画的人是谁?

3楼:米晓萱

用衣服??? 是一块白纱吧。那是玉漱公主,就是白冰演的角色。她在第一次见秦王的时候一边跳舞一边画画。

4楼:冰雪秋语

你问的应该是,白冰演的玉漱公主,用衣服上的大袖子蘸上墨汁,在白布上为秦王边画画,边跳舞的情节吧

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

5楼:匿名用户

是周朝西方的一个地域辽阔的邻国。和女娲神话类似差不多的人话人物,现代解释应该是不存在的。据传说西王母,也就是传说的王母娘娘追求常长生不老之道!

西王母的三种长生办法!!

第一个办法;: 人和兽共生

这依然是伏羲流传下来的老办法,有人蛇、人鸟等,这种办法的长生之道是:如果人一切正常,就可以达到体内共生动物一样的寿命,千年左右。如果人出了意外,只要体内动物还活着,因为这动物和人长期共生,有了人的记忆和意识,就可以继续和另一个被洗去记忆的人共生,实现“转世”。

缺点是,到了体内共生动物的寿命周期时,人还是得死。其次全是半人半兽的妖怪摸样。早期西王母一定是用这种办法的,所以早期的西王母是妖怪形象。

从蛇沼遗迹中,壁画上那些人面蛇身的女人身上以及那些行为神秘古怪的鸡冠蛇身上(鸡冠蛇就是早期被西王母驯养的用于和人共生的有灵性的蛇类),就可以证明这点!

第二个办法: 丹药 = 玉英+尸蹩王

人和兽共生长生法的弱点,就是西王母改良的重点!体内共生动物死了人也跟着死去怎么办?——能不能设法保留人头脑中的记忆和意识,同时让肉体不腐和重生?

能不能不再是半人半兽的妖怪形象?——体内的共生动物尽量小,不像鸟或者大蛇这种。

西王母发现了三种东西: 尸蹩 陨玉 鸡冠蛇王!

尸蹩——某种通过在人脑中产卵保存人的记忆的动物,体型也较小,可以成为新共生物。

陨玉——人活着时候吃了可以容颜不老,死了后可以保持人尸身不腐

鸡冠蛇王——一定是一种死后通过蜕皮还能复活的神蛇!

于是西王母开始了大规模的实验:

魔鬼城中的西王母罐——脑子中有大量尸蹩卵的人头,就是尸蹩保持记忆的实验 把尸蹩卵喂鸡冠蛇的壁画——西王母要创造一种同时具有尸蹩和鸡冠蛇优点的生物!这种厉害无比的东西终于被西王母研制成功了,是的,尸蹩王!巫蛊的蛊就是把几种极厉害的毒虫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吞噬厮杀,最后留下的,就是蛊!

西王母的尸蹩王一定也是这种东西!它兼具了尸蹩和鸡冠蛇的最厉害之处!能保留记忆,能使人保持人型、能让人脱皮复活!

当然,尸蹩是剧毒的。于是,把这种尸蹩王封进玉英中,一粒长生不老的丹药就制成了!西王母临死时,只要服下丹药,躺进陨玉就可以等待复生了!

尸蹩会在这期间通过在人头脑中产卵保存记忆,同时陨玉可以让人不朽,尸蹩还有蛇脱皮功能。脱过几次皮后,人就可以复归年轻,同时头脑里恢复记忆,就完成复生了!陨玉强大的功能当然不是玉 可比,西王母这个过程应该短很多,大概几百年左右?

第三个办法: 年轻时、活着时就吃丹药!

人,当然都是贪心的,西王母也不例外!虽然实现了复活,但还是要“死” 很长一段时间

年轻时、活着时就吃掉尸蹩丹药,会怎么样呢?西王母一定拿活人做过无数实验,结果——要么立即死了,要么变成禁婆等怪物,要么疯狂。总之,不成功!终于,西王母发现了秘密:

唯一活着时吃掉尸蹩而又安然无恙,能够长生的办法就是:进入陨玉中,不离开陨玉。最后,我们推测,西王母选择了第三种办法。

那个坐在陨玉外边的,貌似女王的女尸,当然就是西王母的“影子女王“!替西王母传递消息,发号施令的,而,陨玉里伸出头那个女人,可能正是西王母本人

6楼:商珠章佳怀莲

就目前可知资料来看是《山海经》,该书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先秦时代的产物,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就描述过,现存《山海经》均**于东晋郭璞的《山海经传》,本来都是有图的,都已散失。目前可见的最早西王母形象来自西汉时期墓室的大量石刻画像,作者不明。

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

7楼:聋奇士

西王母在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在汉代的画像石以及帛画中。

神话中的西王母究竟是人还是兽?

8楼:樗栎无用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 皆白,非人非兽,是神

西王母神话的神话演化

9楼:lovesaber梊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成书时间稍晚的《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半人半兽的凶神变成了帝胄出身且多情的贵妇人,还能和穆天子相互赋诗歌咏,在谈吐中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来。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

十、容貌绝世的女神。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源自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逐渐完善而丰满起来。

随着西王母的形象由老变少、由野变文,其信仰也被道教汲取,西王母成为道教中“女仙之首”、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唐宋之后,西王母开始成为杂剧、**的主人公。**、戏曲中的西王母形象,延续人形化吉神的概念,成为母仪天下的天界女神形象。

明清两代,宝卷与念卷成为民间宗教借以表达其宗教思想、参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与西王母有关的神话、信仰等文化资源,被民间教派融汇于宗教宝卷之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西王母形象和信仰发生了较大的分化,西王母的神格和信仰在宗教宝卷中得到空前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有关西王母的新的形象与信仰。

在《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瑶池金母金丹忏》、《王母消劫救世真经》等宝卷中,西王母仍旧有明显的道教神仙色彩,但是民间宗教教派在把西王母这位千年来在民众信仰中举足轻重的神灵引入民间宗教中时,把西王母的神格进一步放大,变形成为一位至上神,集创世和救世为一体。

另外,在民间信仰中,西王母的形象进一步世俗化、人格化,明清**开始对西王母加以“人间皇后”的想象,西王母成为民间信仰中一位慈母般的女神。与正统宗教不同的是,民间宗教中的西王母既不像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那样庄严肃穆,也不像道教中的三清那样冷漠高远,而是时时向人间流露出慈母一般的关怀,这与以往道教体系中的西王母形象并不一样,是明清以来西王母形象的一个新的特点。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流传,把西王母信仰进一步带到海外。道光末年传入福建的一支民间宗教改名为“先天教”,但仍延续青莲教的传统,以瑶池金母为至尊,并随着华人的脚步逐渐传播到南洋。以宝卷为载体的西王母信仰与民间宗教一直流传到东南亚的北婆罗洲、马来亚半岛以至暹罗国。

西王母信仰传入台湾的时间当与传入南洋的时间大致相同。

西王母信仰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她融入道教文化后拥有的“长生不老”、“送子”等神职。中华民族自古重视生命的延续与存在,长生不老、子孙后代的兴旺、人生的太平是广大民众最基本的愿望。西王母信仰则极大地迎合了崇拜者长寿、传宗接代等愿望,因此受到普通民众的推崇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