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魏的石经又名三体石经,为什么三国魏的石经又名三体石经? 5

2020-11-24 08:32:24 字数 3727 阅读 7084

1楼:iphone27王

《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为什么三国曹魏的石经要用三种字体刻写?

2楼:

因为曹丕和他的儿子曹睿死得早,最后只剩下曹爽和司马懿,皇帝曹芳变成了他们两个的傀儡,曹爽削去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假装不知道的样子,其实他心里明白的很,一次曹爽派人去探视司马懿,司马懿装病,而且装得很逼真,曹爽知道了,就放心大胆的和皇帝曹芳去打猎,而曹爽一离开洛阳城,司马懿的“病”就好了,他精神抖擞,和他两个儿子率领旧部攻打洛阳城,最终被攻下来了,曹爽得知消息,害怕不已,最后司马懿派人劝降,说只要曹爽投降,就不予追究。曹爽投降了,但是司马懿不仅削去了曹爽的兵权,还把曹氏家族斩尽杀绝。从此魏国灭亡了,再灭了蜀吴二国,天下尽归司马氏了。

三体石经的石经意义价值

3楼:沸腾吧凉白开

现在不是有个国家宝藏的节目么,里面展示了27个宝物

然后可以在**浏览器的主页面下拉找到这个专题

或者可以通过识你所见的功能,去识别这些宝藏的详情

4楼:阿瑟啦

由于《三体石经》碑文不同于《熹平石经》仅用隶书一体。而是以古、篆、隶三种不同的字体写刻,因此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古文一体历来为人们所尊崇,北宋郭忠恕著《汗简》,引用《三体石经》古文有122字,夏竦著《古文四声韵》,引用石经古文亦达114字。

三国时候人都学什么书 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5楼:你是否也不知道

三国时候,比如蔡文姬她老爹拟定的洛阳石经,导致万人空巷——可见当时主要读的是“经”

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汉石经》,《一字石经》,熹平石经初刻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共有46块碑,200911字。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

熹平石经共包括《鲁诗》,《尚书》,《周易》,《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熹平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各家异同于后,这对于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和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石碑后毁,宋代后有残石出土,现存8000余字。

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

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称为《三体石经》,碑文仅有《尚书》,《春秋》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

石碑后毁,现存残石共2576字。

6楼:上海道仁输送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那时候的学子读的多是四书五经类了

石经的正始石经

7楼:

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

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称为《三体石经》,碑文仅有《尚书》,《春秋》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

石碑后毁,现存残石共2576字。

“三体石经”是什么意思?

8楼:匿名用户

三国时,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用古文、秦篆、汉隶三种字体,对照书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典文献,是“国定”的文字规范。

9楼:黑米甲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由当时著名学者蔡邕等人主持刻写,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

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

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 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碑文刻成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前来校拓,对当时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奭》内容。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录文:(残)嗣前(残)/施于(残)/天弗庸释(残)/受命时则有(残)/衡在大戌时(残)/家在祖乙时(残)/惟兹有陈保(残)/纯若命则商(残)/甸矧咸奔走(残)/若卜筮罔不(残)/嗣天灭威(残)/

三体石经的石经古文**

10楼:偷星

《三体石经》的古

文,应和《说文解字》中的古文**相同,但字形偶有不同,当是古书抄写中讹误所致。北魏江式在《论书表》中称,《三体石经》“较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说明石经的古文字法与书法,已经异于汉朝所传的古文。

《说文解字》中录写的古文,与发掘出土的战国文字如长沙缯书、侯马盟书、长沙简策、中山国铜器铭文均不同,古文字学家张政烺说:“许慎所谓古文大约就是邹鲁(也许还有齐)儒生习用的文字。” 《三体石经》上书刻的古文,许多笔画“头粗尾细”,并且呈弯曲状,像蝌蚪之形,但魏国古文的笔画不是全部类似蝌蚪形,比如横和竖,两端尖锐,中间粗,似柳叶状,这是笔画形态的特点。

古文的结构特点,和秦篆比较,有的繁化,有的简省。这些写法与《三体石经》上的小篆异形,正说明古文是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遗绪。曹魏时期,兼通儒学的书法家对古文的重视甚于小篆,所以三体中首列古文。

在汉代,研究古文是为了读通古文经,因此精通古文的书法家同时是文字学家。曹魏时期,尽管新书体时髦,但没能动摇古文书法的地位。

《三体石经》从宋代至二十世纪所见残石,约得三千字以上,其中古文占三分之一强,可得一千字以上,这个数字虽仅占石经刊立时总数的四十九分之一,但石经的面貌已大体可见,特别是这一千多字的古文,在古文史上尤为可贵,汉语古文字学家曾宪通1980年将此一千多字古文加以整理,汰其重复,得单字四百四十文,再加粗略分类,得出如下几个数据:

(1)、石经之古文同于《说文》古文者七十文,约占总数百分之十六。

(2)、石经之古文同于《说文》篆文者一百五十五文,约占总数百分之三十五。

(3)、石经之古文同于甲骨文及金文者八十七文,约占总数百分之二十。

(4)、石经之古文同于六国文字者五十六文,约占总数百分之十三。

(5)、石经之古文形体讹别不知所从者六十五文,约占总数百分之十五。

三体石经的石经 资料

11楼:村里那点事ta僐

【名称】三体石经

【年代】三国魏

【材质】刻石

【字体】古文、小篆、隶书

三体石经的介绍

12楼:爆的爽的硗

《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

《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三体石经的石经意义价值

1楼 百里屠苏 关于碑文出自谁人之手,主要有邯郸淳 卫觊和嵇康三种说法。 邯郸淳是汉 魏间著名的书法家,萧梁袁昂《古今书评》评其书 应规人矩,方圆乃成 。以邯郸淳为《三体石经》书人出于北魏人江式的上表。北齐魏收《魏书》载江式514年 延昌三年 上表云 陈留邯郸淳亦与 张 揖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

石经是什么意思,三体石经是什么意思

1楼 沸腾吧凉白开 现在不是有个国家宝藏的节目么,里面展示了27个宝物 然后可以在 浏览器的主页面下拉找到这个专题 或者可以通过识你所见的功能,去识别这些宝藏的详情 2楼 请喊我学霸 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 1 熹平 石经 汉灵专帝熹平四年在洛属阳太学开刻,共46块,包...

三国时期的曹魏,为什么也叫前魏,三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也叫做“曹魏”、“前魏”?

1楼 匿名用户 因为当时掌权的是曹操家的人,叫前魏是因为后面还有个北魏,史称后魏 三国时期的魏朝 220年12月10日 266年2月4日 ,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 2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