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地平面是什么意思?比如赤道某地区地平面

2020-11-24 06:15:59 字数 6574 阅读 6818

1楼:12345a帮助

地理中地平面

是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学上指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观测者为中心的垂直平面。

2楼:**ile鸢尾静默

海拔为0米的地平线构成的面

什么叫地平面

3楼:坏人统统狗带

地形图识读的目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各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地形资料,尤其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设,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飞跃了时间的局限 拉近了地域的平面 什么意思呢

4楼:匿名用户

这句话没有什么背景吗,否则很难猜测,推测是指某种方式(通讯、交通)一改原有方式造成的时间、地域局限,举个例子比如现代通信及交通方式,直接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直接将原需要需多年试验完成的项目,缩短到很短的时间。

5楼:匿名用户

感觉像是一句歌词什么的

地理)什么叫赤道夹角

6楼:windy漂浮星空

赤道夹角从三方面分析:1、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是23.5度。

2、赤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90度。3、所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是90-23.5=66.

5度。请看下图,可以了解赤道夹角的意思——

图中黄色区域为“黄道平面”。

地理学中的经、纬线度的意义

7楼:匿名用户

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就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半个大圆,经线又叫子午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各180°.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某地点的经度就是经过这点的经线与地轴确定的半平面与本初子午线与地轴确定的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纬线是垂直于南北极的直径的一组平行平面截地球面所得的一组圆.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的纬线都是球的小圆,而南、北极都是点圆.0°纬线是赤道线,赤道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南北各90°.南纬90°和北纬90°分别是南、北极的点圆.某地点的纬度就是经过这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角的度数(或经线与赤道和纬线的交点与球心连线所成的角度).

8楼:匿名用户

经度和纬度都是一种角度。经度是个两面角,是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因所有经线都是一样长,为了度量经度选取一个起点面,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的一台主要子午仪十字丝的那条经线为起始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平面是起点面,终点面是本地经线平面。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在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线平面作为起点面,分别往东往西度量,往东量值称为东经度,往西量值称为西经度。

由此可见,一地的经度是该地对于本初子午线的方向和角距离。本初子午线是0°经度,东经度的最大值为180°,西经度的最大值为180°,东、西经180°经线是同一根经线,因此不分东经或西经,而统称180°经线。

纬度是个线面角。起点面是赤道平面,线是本地的地面法线。所谓法线,即垂直于参考扁球体表面的线。

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纬度在本地经线上度量,由赤道向南、北度量,向北量值称为北纬度,向南量值称为南纬度。由此可见,一地的纬度是该地对于赤道的方向和角距离。

赤道是0°纬线,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

9楼:匿名用户

确定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

为什么说“某地纬度,就是该地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之间

10楼:毛毛好可爱之歌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赤道。如上图所示,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o,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就称为赤道平面,其在地球表面的交线就是赤道。 纬线就是在地球仪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关于地理垂直地转偏向力,谁讲下啊

11楼:爱冰如故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地转偏向力可分解为水平地转偏向力和垂直地转偏向力两个分量。

在地平面绕着平行于该平面的轴旋转的情况下,使相对于地平面作水平运动的空气产生垂直运动趋向的力,称为垂直地转偏向力。自转地球的赤道地平面的东边一侧总是“下降”的,西边一侧总是“上升”的。如有向东运动的空气块,由于赤道平面的人看来,气块有上偏的趋势;同理,向西运动的气块有下偏的趋势,人们便认为空气块受到了一个垂直向上的地转偏向力。

赤道和极地之间各纬度上的地平面以角速度ω围绕平行于地轴的轴旋轴,轴与地平面的交角为(当地地理纬度)。该水平面绕轴转动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一是绕平行于地平面的水平轴转动,一是绕垂直于地平面的垂直轴转动。绕水平轴转动的分量与在赤道平面上的情形相同,产生垂直地转偏向力。

地区的自转运动相对于赤道,就是这种简单的“圆周运动”是“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平衡运动。赤道向两极方向运动的物体(质点),本身会自然地带着赤道(圆圈)上的线速度,如果它以匀速运动的方式向两极地区运动,就只能向偏东方向以螺旋形路线接近两极。反之,从两极出发的质点以匀速向赤道运动,它也会向西以螺旋形路线到达。

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它是一种在运动中变化的惯性力。

实际上:地转偏向力又叫科里奥利力,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假象的力或者是一种“惯性力”,作为处在地球这个加速运动的系统中,感觉好象存在的,但是在这个系统之外观察,就会发现他根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实质是惯性,因为不存在,所以不影响风的大小,因而要垂直风向(否则影响风的大小),这也就是对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的解释!

12楼:那天地挂了

扯那么多没用,地转偏向力就是一种力,方向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举个例子来说,一条河自西向东流,如果是在北半球,河的南岸侵蚀比较严重;如果实在南半球,河的北岸侵蚀比较严重,就是因为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南北半球不一样。

看懂地图的方法有哪些?

13楼:匿名用户

地理基本读图方法

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

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复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复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考试的题目。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

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

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

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

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

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

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路线,看**、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沿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例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

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2.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大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

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末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如“澳大利亚”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有关,应将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阐述地面状况对气流影响时,设置了一幅“迎风坡和背风坡对气流影响示意图”,分析时可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台湾东北部山地的迎风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山地的迎风坡等等。

这样多方位的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与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谱”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均为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发生错误。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复习的地理事物。彩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

②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

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

③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东京”,这条“线”是京广线,这片“面”(区域)是黄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画简图:这是复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简图,或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区域、某一问题。地理简图的设计,须注意:

①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

②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并以这些“事象”作为记忆的基点,然后联系更多的知识内容。

③一张图中有时可以同时包含几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气候、矿产、城市等),来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但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各种地理要素按适当的顺序逐次出现,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4.默图

默图就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记忆,因而也可以称作“记图”。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然而读图时什么都不记,也是不行的。

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到考试或需要回忆时,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种现象也可称为“心理图像的复现”。

默图包括:①默绘,如不看课本、图册,自己绘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结构;②默记,即试图回忆,如面对一张不加注记的全国铁路网图,回忆这个点是什么城市,那条线是什么铁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图,自行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