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诊断

2020-11-23 22:47:14 字数 4835 阅读 1910

1楼:kyoya兰

1.症状疼痛及活动障碍是主要症状。肢体损伤后一般均诉疼痛,但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早期,其疼痛是进行性的,该肢体不因肢体固定或经处理而减轻疼痛肌肉因缺血而疼痛加重,直至肌肉完全坏死之前疼痛持续加重而不缓解。

由于该肌肉损伤肿胀,主动活动发生障碍。2.体征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是本病重要体征。

肢体肿胀是最早的体征,在前臂小腿等处,由于有较坚韧的筋膜包绕,肿胀不甚严重,但**肿胀明显,常起水疱。肌腹处明显压痛是筋膜间隙内肌肉缺血的重要体征。于肢体末端被动牵拉该肌,如前臂掌侧筋膜间隙综合征时,被动牵拉伸直手指,则引起屈指肌的严重疼痛。

3.好发部位筋膜间隙综合征在上肢最好发生于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隙;下肢好发生于胫后深间隙及胫前间隙,其次为胫后浅间隙。前臂桡侧肱桡肌间隙及小腿外侧、腓骨肌间隙,虽然也位于前臂及小腿,但其间隙的骨壁仅是单骨(桡骨或腓骨),而不是骨间膜及双骨因而该间隙也具有相对的可扩展性,发生在该间隙的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少。

手内骨间肌间隙也是可以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部位。上臂间区及髂腰肌间隙偶有发生。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诊断

2楼:二洋叮鞃

由于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上升后,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至为重要。压力增高的间隔区内的肌肉由于缺血,它的主动活动无力,而被动活动时则可引起疼痛。如在胫前肌综合征时被动屈曲足趾,可引起胫前肌及伸趾肌肌腹部位的剧烈疼痛,这种所谓“被动牵拉试验”,对于早期诊断间隔区综合征有很大帮助。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

3楼:终极至尊

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此种后果的惟一方法,就是早期诊断,早期**。如**及时且措施正确则筋膜间隙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1.

非手术**用保守方法**早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适应证是:肢体明显肿胀、压痛**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牵拉痛,经whiteside穿刺测筋膜间隙压力未高于30mmhg者。采用制动,抬高患肢,严密观察,经7~10天,肿胀消退,症状消失,可完全**而不留任何后遗症。

2.手术**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如手术方法正确,减压彻底术后处理恰当,则患者将顺利恢复。手术指征:

①肢体明显肿胀与疼痛;②该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③该组肌肉被动牵拉疼痛;④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体征;⑤筋膜间隙测压在30mmhg以上。具有这些体征者,应即行手术切开。对可疑是否切开减压者,宁可切开,并无不良后果,不可失之于观察。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4楼:匿名用户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有调查显示〔1〕大约70%~85%的人生活中有腰痛经历,在美国,腰痛在**中年发病率为10%~15%,是造成45岁以下人**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脊椎肿瘤、炎症,内脏病变等均可导致。

但有些病例,目前并不知道明确**,无法做出确切诊断。deyo〔2〕等认为这一比例高达85%,对这些病人应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1981年,peck〔3〕首先报告了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可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以后又有学者对此可能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据所查资料进行综述。

1 发病机理

竖脊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肉,是维持人体姿势的最主要的伸肌。纵行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下部成腱性附于髂嵴后部和骶骨背面,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颈骨乳突。

其四周为发达的筋膜组织所包裹,称为胸腰筋膜。有学者通过实体解剖发现〔4、5〕,胸腰筋膜在腰骶部明显加厚,分深浅两层包裹竖脊肌。浅层向内附着于棘突及棘上韧带,向下附于髂嵴,深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深浅两层在外侧会合。

骶棘肌腱与骶骨背面及骶正中嵴围成骶部骨筋膜间隔,在腰部胸腰筋膜浅,深层与横突及横突间韧带,棘突及棘间,棘上韧带,椎板及黄韧带共同围成2个各不相通的骨筋膜间隔。同侧骨筋膜间隔相通,竖脊肌及横突肌群位于其中。胸腰筋膜浅层与竖脊肌总腱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形成胸腰筋膜下间隙,起到润滑作用。

生理实验报告〔6、7〕当骨骼肌内压持续高达1

5楼:匿名用户

我是中医,用针灸,或膏药、按摩效果最好。

6楼:考若谷暨庚

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

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临床表现还是症状

7楼:匿名用户

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及活动障碍是主要症状。疼痛剧烈,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为本症最早期的症状。

(2)体征: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是其重要体征,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以上症状、体征是早期表现。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个“p”字:

①由疼痛转为**(painless)。②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paresthesia)。

④肌肉瘫痪(paralysis)。⑤无脉搏(pulselessness)。

2.筋膜间隔内压力的测量:对明确诊断及手术指征有重要参考意义,较现代的测压装置设计有多种。目前公认4kpa(30mmhg)是确诊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临界点,超过此值,应立即切开减压。

8楼:匿名用户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折病人早期的并发症,是一种病名,属于症候群。它的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肤色苍白,肢体活动障碍,被动时可引起剧痛。

若不及时**,4~6小时内可出现神经和肌组织损伤,24~48小时内可造成肢体缺血性挛缩,坏死,并进一步引起休克,感染或急性肾衰。

筋膜室综合征发到什么状况时,需要解刨

9楼:匿名用户

你好,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请问有哪位知道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症有什么症状啊,具体是怎么回事啊?

10楼:半生不熟

我也一样 每天电脑12小时 这下 玩残废了 我才30

骨筋模室综合症的诊治?

11楼:笪初翠

骨筋膜室综合征 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 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l)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常时间的压迫。 2.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1)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 (2)损伤、挫伤、挤压伤、 ⅱ~ⅲ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

(3)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 (4)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病理:

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因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处置将发生: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在严重缺血早期,肌肉尚无坏死或少量坏死,若此时立即进行**,重建血液**,可避免发生大量肌肉坏死,恢复后不影响肢体的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持续以致有较多的肌肉坏死。此时开始**,恢复血液**尚可恢复,但由于肌肉坏死较多,虽经纤维组织修复,但将发生瘢痕挛缩及神经损坏,发生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 3.坏疽缺血不能纠正,大量肌肉发生坏死,已无法修复,只能截肢否则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濒临缺血性肌挛缩阶段或稍稍重些。 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为 12kpa(9mmhg)当压力升至866kpa(65mmhg),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

0kpa(15mmh),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间室内神经缺血30分钟,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 24小时,则发生永久性的功能损坏。间室内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发生功能改变,缺血8~12小时,则发生永久性损坏(肌坏死)。

肌肉坏死时可释出大量k+、肌红蛋白。组织缺血缺氧进行的无氧酵解可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受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大量毒性介质。

这些物质当血循环改善以后进入血循环,会引起全身的损害,如休克、心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 症状和体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有“5p”,即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s),无脉(pulseless),瘫痪(paralysis)以及拉伸骨筋膜室时产生的疼痛(pain)。疼痛往往出现在早期,是几乎所有患者都会产生的症状。

对于这种疼痛的描述往往是一种深在的、持续的、不能准确定位的疼痛,有时候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疼痛在拉伸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群时加重。感觉异常(如针刺感)也是常见的典型症状,是皮神经受累的表现。

肢体瘫痪往往发生于病程晚期。触诊可感觉到受累骨筋膜室张力升高明显。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无脉”的表现,因为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压力一般都低于动脉血压。

**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急诊行筋膜开窗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