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少了会怎样?如题谢谢了

2020-11-23 22:37:21 字数 4311 阅读 1972

1楼:█幽灵军团█刍

问题不大.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偏高提示有炎症.淋巴细胞偏高提示有病毒感染.

象你这种情况应综合考虑血液常规检验结果.而且46%也非常接近正常值了,人体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人的就是一直在正常值附近,也不能说就不正常了.

而且还有医院的检验误差问题,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你没有什么身体的不适就行了.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低是什么原因

2楼:匿名用户

当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增高时,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就会相对降低,常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中性分叶核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3楼:匿名用户

你好!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有慢性炎症或病毒感染时发生的。这要根据你的身体情况进行判断了。

当病情好转或**之后,就会恢复正常的,不用担心。病毒感染会造成白细胞下降和粒细胞减少的现象,你目前的就是白细胞下降和粒细胞减少的现象。

4楼:匿名用户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

①重症感染: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②特殊感染:

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剸。

④药物: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⑤放射线照射:

放射病等。⑥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脾脏疾病: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细胞减少症、先天***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有字母缩写吗,是什么

5楼:匿名用户

粒细胞——细胞质中有特殊染色颗粒,根据颗粒对染料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简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约占全部白细胞的53%左右,呈圆形,胞质淡红色,内含有多量的紫红色微粒(不易看清)。

胞核随细胞成熟的程度而不同,幼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的较多见,老龄的有8-9叶或更多。嗜酸性粒细胞(拉丁学名:eosinophil):

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其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嗜碱性粒细胞(外文名:

basophilic granulocyte 拉丁文名:basophils):数量很少,约占0.

6%,大小与嗜酸性颗粒细胞基本相同。胞质内含有大的蓝紫色颗粒,胞核也分叶。 男性 0(0.

10)-0.7×109/l女性 0(0.10)-0.

65×109/l。

淋巴细胞8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会是白血病吗?

6楼:匿名用户

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这种情况考虑病毒感染性疾病,根据你所提供的情况,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3

7楼:碎片语录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 叶者超过0.05时,又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8楼:仙颐多寻巧

问题不大.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偏高提示有炎症.淋巴细胞偏高提示有病毒感染.

象你这种情况应综合考虑血液常规检验结果.而且46%也非常接近正常值了,人体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人的就是一直在正常值附近,也不能说就不正常了.

而且还有医院的检验误差问题,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你没有什么身体的不适就行了.

白细胞计数偏高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数偏高怎么回事

9楼:欧阳侠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正常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比例往往是最大的,分叶核实际上指的是粒细胞的发育阶段,属于成熟的粒细胞。换言之,这个结果指的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的白细胞总数升高。这种情况下,往往见于细菌**染,临床医生往往就要考虑抗菌消炎**,但是也不排除其他一些疾病的可能,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与**。

什麽是中性粒细胞? 其临床意义是什麼?

10楼:匿名用户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

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染或炎症:如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机体反应性有关。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wbc>20×10 9/l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如急性胰腺炎,wbc、中性粒细胞增高与炎症程度成正比,wbc>10×10 9/l时,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占67.

5%,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达78.6%,中性粒细胞》85%时,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占86.2%,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占88.

5%,死亡率高达100%.如肠缺血、坏死破裂,wbc>10×10 9/l可作为早期坏死指标之一。

如轻度感染,wbc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中度感染,wbc可达(10~20)×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并伴有核左移;严重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wbc明显增高可达(20~30)×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并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上述情况说明机体反应良好。如感染过重,wbc不高,但核左移明显,患者可能处于中毒性休克状态,原因是白细胞再分布,聚集于内脏血管内;或白细胞大量逸出血管壁,趋向病患部位;或骨髓暂时**不足。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在12~36h内wbc增高,达l0×10 9/l以上,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

3)急性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粒细胞释放。

4)急性失血:如急性大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急性大出血,wbc在1~2h内迅速增高,达(10~20)×10 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消化道大出血、内脏破裂,wbc增高,plt也增高,与骨髓贮备池中细胞释放有关,但此时rbc和hb仍可正常,与体内血浆和血细胞比值尚未改变有关,所以,wbc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指标之一。

5)急性中毒: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6)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bc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主要机制为: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某些肿瘤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7)其他原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损伤、机体长期接触铅、汞、苯等;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长期接受放射线及放化疗患者;

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为92%说明什么 单个核细胞8%请帮我解释一下好么?谢谢

11楼:匿名用户

有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啊?淋巴细胞都没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