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何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有什么意义

2020-11-23 13:42:43 字数 4734 阅读 6775

1楼:傲林橘

当然有影响了。

消极方面的。1、比如对目的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会干扰当地人的生活秩序(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对他们平静生活的干扰等)、提高当地的物价......

2、又如对当地旅游资源及其设施设备的破坏。3、当然也会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因为文化交流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给同化了,或者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的行为的盲目模仿和崇拜,例如打架斗殴、赌博、**......)

当然也有积极方面的。1、有助于目的地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2、有助于目的地增加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有助于当地旅游资源和设施设备的保护和维修(这一点有别于消极方面的第二点。前者是指如果超过旅游目的地的承载能力大容量接收游客会造成破坏。后者是指如果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将旅游收入所得的一部分投入到旅游资源及其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上,毕竟旅游资源及其设施设备即使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会自动风化或破损)。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有什么意义

2楼:厉兴御春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的形象研究中,形象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目的地形象在游客决策中有何作用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的积极影响 最好有案例和分析

3楼:匿名用户

(一)民俗风情旅游对目的地的积极作用

1.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早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便将旅游扶贫纳入了重要的工作议程。

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多位于偏远省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而且发展工业缺乏资源;交通的不便,又制约了他们走像沿海城市那样发展商业的路子;到处都是山脉和峡谷,稀少的可耕地又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因为同外界的交流几乎隔绝,当地的民俗风情却保存的相当完整,淳朴的民风、奇异的建筑、迷人的服饰、独特的饮食造就了他们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可以充分利用旅游业带动性强的特点,为民族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民族地区人口的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地方税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开发。当然,这些因素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当地居民的逐步摆脱贫困,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不仅以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民营文化、文化遗址保护等四大部分组成的文化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每年为地方创造1亿多元的产值[5]。

2.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随着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展和接待外来旅游者的需要,民族地区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而重新得到发展;传统的**、舞蹈、戏剧等又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灭绝的历史遗产不仅随着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重生,而且成为其他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没有的独特文化资源。

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已有文化元素的重组,因此,一个社会已有的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样性越丰富,人们的选择就越多,文化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每个民族之所以能独立存在,便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构成了民族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合理保存民俗风情文化的多样性,可为我国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使我国的文化发展保持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而一种文化有无活力是该文化生存状态好坏的重要标志,开发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正是为了给民俗风情文化注入持久的发展活力。

3.促进各国和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人类的平等、团结、繁荣、发展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们,通过对异地风采、异族情调的了解、体验,不但会消除彼此间的偏见、隔阂,而且会促进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6]。不同民族之间的人们,之所以存在有歧视、不信任心理,一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根源,二是由于相互间缺乏交往和了解。

在这个意义上,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展在缓和国际关系,以及促进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人类和平共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民俗风情旅游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而不是以文字**,或者以个别人为代表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间接沟通,因而更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旅游者的消费效果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如何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效果?

4楼:霜丹秋兴宁

旅游消费效果是指在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消费支出与达到消费目的之间的对比关系。

先得知道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不同的人群会对景区,餐馆,饭店有不同的需求,一个景区和目的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让游客第一意识就能想到这个目的地,比如长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鸭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北京,当然这也和知名度有关,没有知名度的就要靠消费人群的口碑相传,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有个一定的位置就会扩大人群,扩大消费者。

再者就要要求目的地要符合旅游人群心理,不能说旅游者走到半路口渴,应该在这边设立个休息点啦

小卖部啦

什么的不能说目的地在这设立个垃圾桶或者公厕什么的,对吧?

物有所值,必定会扩大消费效果。

旅游者要求其实不高,就看这个目的地能不能让他感觉到舒心和体贴,旅游者感到舒心了,毕竟会掏出自己兜里的钱,这样效果自然扩大了,目的地不一定奢华,只求能抓住温馨,才能必胜~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请见谅水平有限哈~

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旅游景点三者有什么区别

5楼:匿名用户

旅游目的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地区。

只是感觉上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意义上也差不多吧,但是细想还是有区别。

旅游景区一般都是有规范化管理的,可以是一个城市里存在的游玩观赏地方,也可以是跨地区的一个综合性带主题的游览游玩区。

旅游景点说法感觉就很大众了,范围可以大到像旅游景区的规模,也可以小到像街头的指示牌,只要名气够,能吸引游客前往,现在基本都可以称为旅游景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旅游商品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有哪些?

6楼:手机用户

作用一: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与旅游业的繁荣相伴而生的。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行社、交通、饭店、旅游商品被称为旅游业的4大支柱行业。

作用二: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

作用三:传播旅游地形象

作用四: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促成规模经济或是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7楼:何洁舒夏

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要知道旅游商品的概念:

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就是旅游商品。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这而商品应称为旅游商品而不是旅游产品。

作用一: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与旅游业的繁荣相伴而生的。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行社、交通、饭店、旅游商品被称为旅游业的4大支柱行业。

作用二: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

作用三:传播旅游地形象

作用四: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促成规模经济或是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希望能帮到你!我就是搞旅游研究的,有时间一起学习啊!呵呵~~~

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8楼:pinks丿

交通通达度 景点知名度 旅游地的基础设施 客流量 景点环境承载力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何影响

9楼:匿名用户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

10楼:匿名用户

首先是台湾当地的居民在目的地的

选择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一日游的目的地的选择.当地居民选择休闲度假的地方多了

其次是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第三,它给旅游者目的地的可达性提供了条件

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有哪些影响 最好多些观点和案例

11楼:匿名用户

最著名的就是张家界了

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25号)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因境内有张家界自然保护区而得名。

并于2007年被授予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

但在1998年前因为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火爆及管理不完善,景区内出现不少酒店,并且将污水排放至金鞭溪,一度导致金鞭溪鱼群不见踪影,水质浑浊不堪甚至散发恶臭。1998年时张家界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处以“黄牌”警告,当地zf狠下决心进行景区 楼堂馆所和居民房屋大拆迁,计划拆迁面积19万平方米,3年内拆迁安置完毕,2001年底要完成15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这一拆,据说要耗费财力2亿多元,而重新安置建设估计还要花掉几倍的资金。

在2001年5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在全国范围内对拆迁整治后的武陵源总体规划进行了公开招标。中标的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与武陵源区**签下了规划合同书。按照新的规划,武陵源将在离开遗产保护地的地方,开辟新的旅游村镇,将遗产保护地和旅游服务区分割开来。

直至2005年张家界才摘去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这块“黄牌”,自此张家界森林公园才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