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宋提出议和.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23 09:33:01 字数 5327 阅读 4364

1楼:不曾明了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期间,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中断后,西夏物价**,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建议,并将谈判的全权交给太师庞籍。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

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

1045年,大宋应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市场,恢复了**往来。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经行**,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者向北宋提出议和.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2楼:歌吟铃子

1、西夏以战养国,西夏偏处一隅,环境人口皆不占优,而且内部各部族、家族矛盾重重,所以西夏从立国到灭国都是全民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管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以劫掠所得补充国内供给不足.

2、西夏和宋屡战屡和,基本都属于占块地就来勒索宋廷的路子.毕竟西夏要灭宋国力不足,而文明发达国家战争动员代价更大,北宋中期开始三冗问题内耗了宋太多国力.也不足以灭夏.

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又有辽、西夏、金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围攻,不可能孤注一掷消灭西夏,而西夏周围不仅有辽吐蕃等国威胁,本身也是较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建1国较短国力不足,不可能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总而言之,两国都边境不稳国力欠发达,所以和议事最好的方法。

1047年 ,宋夏交兵,宋败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与夏议和。西夏虽获胜,但战争损耗及宋夏间榷场**停止,经济受损,民怨四起。经过反复的苦战李元昊一无所获,而和辽国关系日益恶化.

夏景宗遂寻求与宋议和。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两国重开沿边榷场**,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因和议发生在宋庆历年间,亦称庆历和议。(此后,李元昊又和辽国作战,获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最后李元昊残暴,好战的政策,荒淫无耻的生活,导致了内部矛盾恶化终于在一场内讧中被砍去鼻子,羞辱的死去得到了其应有的下场。)

宋夏和议后,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宋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夏得以对付辽,得以经济文化发展,如西夏本来没有瓷器,瓷器靠掠夺宋人来获得.

宋夏庆历和议以后,西夏与汉族人民交往的同时学会了制瓷技术。西夏毅宗时期,西夏开始兴建瓷窑,开始生产自己的瓷器,发展制瓷业。双方维持有二十余年的和平相处。

以后双方曾有过几次战争与和议,但和平时期超过对抗时期。所以说和议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

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3楼:马缨杜鹃

1.为了扩张领土。

2.因为西夏的国力不足以打败北宋,积贫积弱的北宋也无法打败西夏,双方只有和议。

4楼:匿名用户

1、西夏以战养国,西夏偏处一隅,环境人口皆不占优,而且内部各部族、家族矛盾重重,所以西夏从立国到灭国都是全民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管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以劫掠所得补充国内供给不足。

2、西夏和宋屡战屡和,基本都属于占块地就来勒索宋廷的路子。毕竟西夏要灭宋国力不足,而文明发达国家战争动员代价更大,北宋中期开始三冗问题内耗了宋太多国力。也不足以灭夏。

5楼:一路向前冲

1047年 ,宋夏交兵,宋败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与夏议和。西夏虽获胜,但战争损耗及宋夏间榷场**停止,经济受损,民怨四起。经过反复的苦战李元昊一无所获,而和辽国关系日益恶化.

夏景宗遂寻求与宋议和。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两国重开沿边榷场**,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因和议发生在宋庆历年间,亦称庆历和议。(此后,李元昊又和辽国作战,获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最后李元昊残暴,好战的政策,荒淫无耻的生活,导致了内部矛盾恶化终于在一场内讧中被砍去鼻子,羞辱的死去得到了其应有的下场。)

宋夏和议后,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宋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夏得以对付辽,得以经济文化发展,如西夏本来没有瓷器,瓷器靠掠夺宋人来获得.

宋夏庆历和议以后,西夏与汉族人民交往的同时学会了制瓷技术。西夏毅宗时期,西夏开始兴建瓷窑,开始生产自己的瓷器,发展制瓷业。双方维持有二十余年的和平相处。

以后双方曾有过几次战争与和议,但和平时期超过对抗时期。所以说和议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

6楼:go保卫宇宙和平

1.为了自己的欲望,扩张领土,得到权力

2.宋朝打败了西夏,然而宋朝无法彻底打败,西夏也无法打败宋朝

7楼:黎花姿

为了扩张领土;因为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一个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檀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8楼:神界智者

和平是人民永恒的主题。

宋夏交兵,宋败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与夏议和。西夏虽获胜,但战争损耗及宋夏间榷场**停止,经济受损,民怨四起。夏景宗遂寻求与宋议和。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年(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宋辽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夏和议夏向宋称臣,都是由宋付钱。

北宋和西夏之间后来达成和议的时间是哪一年

9楼:不曾明了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

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

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议和,其主要原因是 a.双方都爱好和平

10楼:虎踞江南

应该是d。

北宋在当时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又遭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正权的围攻,不可能孤注一掷去对付谁。而西夏周围不仅有辽、吐蕃等国威胁,本身也比较落后,建国时间短,国力不足,不可能再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至于辽,情况虽然与西夏不同,但在国力上,两者旗鼓相当。

总而言之,长期的战争无论是对哪个国家而言,都是没有太多好处的。尤其是边境局势的不稳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双方议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1楼:匿名用户

应该是e:北宋被金灭亡了

事实上北宋后期已经确立了进攻态势,西夏已经被压过横山防线,失去了立国的最大依靠,面临亡国的局面,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女真南下,北宋灭亡

12楼:第三文明人

d辽朝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大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

“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

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帝还行宫,得知寇准竟然与知制诰杨亿在北城城楼上喝酒下棋,泰然自若,十分镇定。帝喜曰:

“准如是,吾复何忧!”

13楼:匿名用户

都不是 这是被北宋的计策,是北宋打败两这除了军事手段的另一种办法。辽和夏都上了北宋的当,最后导致辽被灭亡,西夏只能永远窝在西北荒凉的一角。

你想啊,当时北宋为啥和西夏和了打仗,无非就是想让西夏臣服,并且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事实证明,北宋都成功了。在北宋的100多年间,北宋虽然给西夏布帛和金银(大宋这么富,也不缺这些),但是再官方上西夏一直管北宋称臣,换句话说就是西夏国王见了北宋皇帝是要下跪的。而北宋和辽的澶源之盟中只是说双方皇帝是兄弟关系,平等的,并且宋朝向金提供多少金银每年(忘了,有一个数量),两边开放市场,相互**。

问题就在这。虽然每年北宋向辽提供大量的金银珠宝,通过每年大量的海外**,北宋积攒了大量财富,根据史料记载,宋向辽提供的金银也就站北宋**年财政收入的不到1%,对宋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最狠的,也是最高明的就是开放市场,两边可以在边境做生意。

你想啊,辽是个是个什么类型的国家,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基本上不能自给,几乎没有市场经济。因此,在宋和辽的**之中,基本上都是向大宋一边倒,辽大量购买宋的商品。这就导致了**上对辽国的逆差,也就是说进口额比出口额多。

时间久了,大辽的财富就流到大宋那边去了,宋朝赚的远远超过每年送给辽的那些金银的价值。而就是这样,导致最后大辽的国库空虚,没有钱来维持军队,抗击新崛起的大金,最后北宋挥师北上,和金一起收复燕云十六州。 后来发生的是后话,但相信就是没有大金的话,北宋最后也会消灭大辽的,因为北宋末年,宋已经处于进攻态势了。

后来,南宋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消耗大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