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2020-11-22 21:52:10 字数 4987 阅读 4396

1楼:浮云的泪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何重要意义

2楼:折柳成萌

当前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农民增收不快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米诺效应,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2年内,农民纯收入的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的水平。考虑到物价**因素,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完成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的。

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受其波及,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逆转。因此,在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新思维,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保障,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

树立农民增收新理念

当前,在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实现由政策的单一主导向科技、投入、市场等多维立体主导转变。以增强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既统筹城乡又统筹农业农村内部,既追求农民增收的数量又追求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持续性,既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又着力保障农民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树立农民增收新思维。

全面统筹增收理念全面统筹即不仅要统筹城乡,还要统筹农村农业内部,促进各种涉农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在继续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的同时,将新农村建设置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化城乡互动、工农业互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杠杆,促进要素资源的科学合理重组。

永续增收理念永续增收即农民增收的手段不能是权宜性的、竭泽而渔式的,在追求增收数量的同时,还要追求增收的质量以及持续性。近年来,农民增收呈现出较好的势头,但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必须实现从平面的支农惠农到立体的强农惠农的转变。与之相应,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也要由着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转向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从而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

共建共享增收理念新农村建设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普惠性的伟大工程,只有让广大农民不断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以共享促共建,以共建促共享,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着力从整体上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保障农民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防范和遏制农村内部差距的拉大。

新形势下提高农民增收的建议

当前,必须立足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保障,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

以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为依托,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持续增加种粮收益。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 “三奖一补”力度,争取把更多的粮食主产县列入国家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范围。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建立重要农资商品储备制度。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同时,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农村社会建设、扶贫开发等支持力度,提高强农惠农投入的效率。

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适时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采取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措施,重点扶持粮食加工企业、畜牧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发展保护性耕作,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投入品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生物质产业。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打造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保障、帮扶企业解困、优化**服务,重点支持成长型、配套型、科技型及农业龙头型中小企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务工农民的技术培训,着力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提高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积极探索**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

鼓励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农民增收。

以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着力点,提升农民增收的能力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带动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落实财政扶持、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扶持一批服务功能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财富积累,开创财产性收入等新的多元增收渠道。

以大力整合农村要素资源为突破口,深挖农民增收的潜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层管理体制等创新,激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回乡创业者、农村经纪人等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盘活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大力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继续深化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什么作用,八下政治: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1楼 优酷里吾德 1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 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 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