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对手工业的态度及其影响,清朝前期我国的手工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5

2020-11-22 18:53:58 字数 6051 阅读 3974

1楼:一杠青年

1.清朝康熙年间,奖励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这就是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清朝前期农业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展。清朝前期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加发达,云南的采铜业,数量多规模大。苏州、南京、广州等地的丝织业兴旺发达;景德镇的制瓷业规模更加扩大。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起来,出现了不少的商业城市,北京成为当时全国性**市场。

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首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

清朝前期我国的手工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5

2楼:匿名用户

清朝矿岩,纺织,印染,制沓,造船,制茶,等手工部门都有很大发展,品种繁多,还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楼:匿名用户

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初期对民间手工业实施严禁政策的原因

4楼:匿名用户

重农抑商。

清朝前期厉行铜禁、铁禁政策,1728年,清**禁止广东民间使用黄铜器皿,旧存物品一律缴官给价。

清代前期,民间工场手工业已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某些生产行业中出现和发展着。丝织业早在明代就已出现手工工场,到了清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愈加扩大,分布地域更加广泛。另外,与丝织业相关联的染印业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其他如云南的炼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广东的冶铁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以及陕西汉中的造纸业,均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

在这些手工工场中萌芽着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重摧残,民间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政策旨在将手工业限制在传统农民家庭经济内部,使之成为自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列举清代手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5楼:匿名用户

清代前期,民间工场手

工业已在一

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某些生产行业中出现和发展着。丝织业早在明代就已出现手工工场,

到了清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愈加扩大,分布地域更加广泛。另外,与丝织业相关联的染印

业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其他如云南的炼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广东的冶铁业、景德镇的陶瓷业,

以及陕西汉中的造纸业,均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在这些手工工场中萌芽着新型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重摧残,民间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

6楼:井上宫城

连分都没有还想让人回答复杂的问题你觉得会有人回答吗

清前期中国手工业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7楼:张作零

原因和条件: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产品的商品化。(2)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为盛。(3)国内市场扩大,拥有最为密集和完善的市场网络。

(4)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松弛。(5)江南地区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纺织业兴盛。未能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原因:

(1)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3)实行禁海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4)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厉行文化**。(5)传统科技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萌芽,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只能在农耕经济的缝隙中生存,自然不会引起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本题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容易答出来,而未能引起中国社会的变化应从制度的角度去分析。

清朝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8楼:匿名用户

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丝麻织业: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以后经历历代尤其是汉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丝麻织业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丝织业的发展,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

9楼:匿名用户

是扼杀和摧残限制其自由往来。严重影响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使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世界并带来政治地位下降在国际上。

清朝前期出现了新型手工业形式

10楼:在阳光下雀跃

明代中后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某些手工业行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明清之际战乱的严重破坏。清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又重新活跃起来。清代前期,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水平上,清代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之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这主要表现为:作为商业资本代表的包买商空前活跃,商业资本日益侵入生产领域,控制小生产者;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比明代增多,规模也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地区分布上已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内地;手工业的雇佣劳动数量显著增加,手工业工人与作坊主、工场主的劳资对立更加尖锐,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末期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

包买商的空前活跃 乾隆、嘉庆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超过明代。棉布、绸缎、纸、糖、盐等手工业品以及棉花、蚕桑、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都比明代有较大增长,并且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比较集中的产区。如江苏是棉纺织业发达的省份之一,又以松江府的棉纺织业尤其著名,当地“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①。

内地也有类似的棉布的集中产区,如四川的新津“男女多纺织,故布最多”②。太湖地区则以蚕桑生产为主,“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③。江西的抚州、建昌(今江西南城)、宁都等地麻织业非常兴盛,当地“缉麻织线,犹嘉湖之治丝”,宁都更是“俗无不缉麻之家”④。

四川的荣昌也是“南北一带多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⑤。而制糖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以及四川的内江等地。在一些手工业品或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地,小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已主要不是为了自给,而是更多地作为商品在市场**,并且也已主要不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而是为了遥远的市场。

如新津家庭棉纺织业所产的棉布就“有贩至千里外者”⑥。乾隆年间,江浙一带所产蚕丝除了销往各地,还有一部分销往国外市场。小生产者的分散、孤立状况与扩大了的市场之间产生的不可调合的矛盾,势必使小生产者日益依附于商业资本。

这就为商业资本乘机插入小生产者与市场之间、控制小生产者、侵入生产领域提供了机会,于是包买商作为商业资本的代表也就空前地活跃起来。 ① 康熙《松江府志》卷5。 ②道光《新津县志》卷29。

③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卷201 页。 ④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卷14。 ⑤ 同治《荣昌县志》卷16《风俗》。⑥ 道光《新津县志》卷29。

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之时,有商人携带资金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了市场。 商人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利用高利贷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①。

或预先向糖寮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②。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二月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③。 无锡盛产棉布,但当地不产棉花④,棉花仰给于外地。

一些商人就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⑤。在湖州南浔镇,商人也屯积棉花,以花换布⑥。广东的佛山镇也有类似情况,棉布业的老板向纺工提供棉花二斤,收回棉纱一斤⑦。

在南京和苏州的丝织业中,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开设“账房”,向小机户发放原料,收回成品。小机户一般在“家中置木机从事织造。”⑧为账房加工,称为“代料”。

小机户织

丝之前,先要将原料送染房染色,并分散给织工络丝,织成绸缎后送回账房,账房评定产品质量,称为“仇货”,然后按产品质量和数量支付工资⑨。“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⑩,只能完全依附于商业资本。尽管账房并未变革小机户分散生产的方式,但实际已经使小机户变成在家内为账房劳动的雇佣工人,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劳动。

账房已经达到商业资本的最高形式,在这里,账房的商业资本变成了工业资本。 手工业部门的增多 ① 李调元:《南越笔记》卷16《糖》。

② 乾隆《澄海县志》卷19《生业》。 ③ 乾隆《赣州府志》卷2《物产》。 ④ 黄卬:

《锡金识小录》卷1《备考》上。⑤ 钱泳:《履园丛话》卷23《杂记》上,《换绵花》。

⑥ 咸丰《南浔镇志》卷24。⑦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 卷257页。

⑧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385《实业考》。⑨ 陈作霖:《凤麓小志》卷3《记机业》。

⑩ 陈作霖:《凤麓小志》卷3《记机业》。

清代前期,朝廷对于手工业的限制比明代有所放宽,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条件比明代有所改善,这对于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是比较有利的。清代前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资本主义葫芽的发展程度超过了明代。 江南的丝织业在明代就相当发达,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江南的丝织业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城镇中集中了一大批与农业脱离的丝织业作坊。苏州东城一带以丝织为业的不下万户①。杭州的丝织业也空前兴盛,“东北隅数万千家之男女,俱需此为衣食之谋”②。

南京的丝织业发展尤其迅速,仅缎机就有三万张,纱、绸、绒、绫织机还不在此数③。已超过苏杭两州。广州的丝织业更是后来居上,雍正年间才开始兴起,到嘉庆、道光年间,已有织工四五万人了④。

从苏州城中“比户习织”的情况来看,这些城镇中的丝织业大多是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比较狭小,有许多可能还是向账房领取原料代为加工的小机户。但苏州丝织业中使用雇佣劳动力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①。在苏州城内,每日清晨都有许多机工在桥头待雇,靠出卖劳动力谋生②。

不过,对于苏州丝织业机户雇佣工匠的情况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清代前期在苏州丝织业中的机户,一般是通指民间从事机业的人户而言,既包括丝织个体手工业者(小机户),也包括兼营纱缎庄(俗称账房)的铺户,是二者的一种混称。苏州的经营纱缎庄的铺户(账房)除了控制小机户,让他们在家内为自己工作,还“自行设机督织”③,直接雇佣机匠从事生产,从而兼有包买商和作坊主的双重身分。

他们雇佣机匠时,是采取“按件而计”的方式购买劳动力的。虽然对于长雇的机匠,除了发给正项工资外,经营纱缎庄的铺户还要按例定期另给酒资,使劳动力的买卖关系蒙上了一层封建色彩。但从纱缎庄铺户与机匠之间关系的基本方面来看,仍然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剥削的性质。

至于小机户雇佣机匠,往往是出于生产上的需要,临时补充家庭劳动力之不足。被雇请的短工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劳动性质的助手,他们与小机户之间属于帮工与作坊师傅的关系。在南京丝织业中,清廷取消对私人织机数量限制以后,由竞争引起的丝织业机户之间的分化已非常明显,道光时期,南京丝织业中已经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大机户④。

①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 卷,中华书局1962 年版。 ② 光绪《仙居县志》卷10,张丽生:

《杭州机神庙碑》。 ③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卷19《拾补》。④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第183 页,中华书局1959 年版。

我尽力了,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