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待儿童

2020-11-22 18:49:35 字数 5314 阅读 7588

1楼:匿名用户

作为教育家,卢梭在**体裁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反对封建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 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 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忠于祖国, 能履行职责的公民。可是, 在当时的**主义国家中, 人民的主权被摧毁, 人的天赋自由被践踏, 不平等达到了顶点。

在这种国家中没有公民, 只有**君主的臣民。因此, 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 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 他们知道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自然教育”的作用——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卢梭认为,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卢梭看来:

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 在改变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他指出:“我们生来是软弱的, 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 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 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爱弥儿》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页) 因此,我们必须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 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 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

否则, 便会摧毁儿童的天性, 使他们成为“没有味, 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 乃至烂掉。” “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 卢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 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即 “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 (《爱弥儿》第29页), 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 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 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 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

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 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看作**, 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 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 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他认为: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他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 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 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 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 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 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他。”(《爱弥儿》第97页)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 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把教育的对象——儿童直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代表了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 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 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 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

应该指出的是,卢梭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 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 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正像杜威所批评的那样,“性善论”对儿童只是一味地顺从, 容易弄成自私、自利、放纵的习惯。

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 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 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利用他。良好的教育不是消极地去束缚本性, 也不是一味地顺从本性, 而是要积极地去利导本性。(中国教育科学院 方晓东)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2楼:靠名真tm难起

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所以卢梭也常提及“消极教育”。

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原因是穷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农村环境已经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们被迫只能接受这种自然的教育,不可能得到其他教育。而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是不相宜的。

因此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综上所述,卢梭为之呼号的“自然教育”是针对**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戏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3楼:翰林学库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拓展资料: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

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

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

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所崇尚的功利的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762年,卢梭因其所撰教育论著《爱弥儿》一书出版,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7月2日于法国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与世长辞,享年66岁。

卢梭成名后,关于卢梭故居也有过争论。在老城不远处有一处“卢梭故居”。

据说,当年,法国众多大文豪如巴尔扎克、司汤达、雨果等来日内瓦,瞻仰的都是这处“故居”。实际上,这处房产是卢梭祖父的住宅,并没有传给贫困潦倒的钟表匠儿子伊萨克·卢梭。

在日内瓦新区的古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

简述卢梭论“适应自然”的儿童教育

4楼:鈿鐥嶨蓮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理论依据是其天性论哲学中的性善论思想。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的问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就教育效果来看,唯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乘。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

”[1](p.1)“大自然希望儿童在**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p.84)他认为儿童有其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就是愚蠢的事情。卢梭还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

他认为,人的成长受到3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务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1](p.

3)卢梭指出:只有使这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儿童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1](p.3)从中可以看出,卢梭要求“事物的”与“人的”教育必须与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结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和要求去发展,以培养他所谓的“自然人”。

当然,卢梭所讲的“自然人”,并不是指让儿童“回归自然”,成为脱离社会生活的、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率性(即按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2](pp.105-106)

由“归于自然”、“顺应天性”的教育理论出发,卢梭主张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教育。他说:“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

首先,要把他放在他应放的地位,而且要好好地把他保持在那个地位,使他不再有越出那个地位的企图。”[1](p.85)卢梭倡导的教育追逐儿童的自然,就是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去施教。

自然所希望于儿童的,是儿童成为儿童而不是儿童成为大人。他批评封建经院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把儿童看成小大人,抹煞儿童与**的区别,不顾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能力,拿**的能力去代替儿童的能力,以至把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为了儿童的将来而牺牲儿童当前的生活经验的教育,在卢梭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因此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教育分为4个阶段,并指出了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教育任务。他认为,从人的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对婴儿进行的教育主要是体育教育,应顺应婴儿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从2岁到12岁这个阶段,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这一时期对儿童应主要是感官教育。

目的是丰富儿童的感觉经验,发展儿童感官,让他们从经验中学到东西。从12岁到15岁这个阶段,少年已具备了一些经验和进行智力训练的条件,在这一时期,应重点进行智育教育。从15岁到20岁这个阶段,随着人的智力的理性判断能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成为摆在这一阶段的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是道德教育,将人培养成道德共同体的公民。

从20岁开始,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对青年的爱情教育应成为这一阶段教育的核心问题。

卢梭的“自然教育”有何意义,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卢梭的 自然教育 理论,具有解放思想,打破死气沉沉的教育局面的进步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培养独立活动的能力。但是卢梭过分地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忽视教师正面的指导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2楼 哊点坏 卢梭在的自然教...

试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1楼 匿名用户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走两条道路。 1 泓扬传统文化。那该怎样泓扬传统文化呢? 八荣八耻就是在泓扬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需要发展的,没有发展文化就会停滞,就会灭亡。土地和文化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消亡了就不会再兴起。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复兴了没有?消亡了就消亡了,神灵是不会保佑哪...

求助,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求助,我该怎样教育我的孩子

1楼 秒懂心理学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旁观者也好,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下面介绍下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2楼 小花豹 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惯着孩子 提前给予孩子 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以及优秀的综合素质 你今天惯着他一点 将来社会没人惯着他 那他就完了 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在任何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