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妈祖庙的建造过程是怎样的,泉州妈祖文化是怎么深入台湾的?

2020-11-17 14:10:04 字数 5193 阅读 3106

1楼:北京创典文化

相传在1196年宋代的一天夜里,泉州海潮庵所有的僧人做了同一个梦,梦到有一个女神显现,自称是妈祖,让他们为她建造宫殿,好使她可以住在其中,保佑泉州的水运。

僧人们醒后非常惊讶,认为是妈祖显灵,就推举了一个德高望重名叫徐世昌的僧人去负责建造妈祖庙。于是徐世昌便向百姓募捐,然后用这些募捐得来的钱修建了一座妈祖庙。

当时修建的妈祖庙规模已经很大了,是由山门、三殿、两廊和两亭组成。原山门名叫马戏台,后来被拆毁了,存留下来的山门是后来重建的。

重建的山门是雕花漆绘木构斗拱,竖有青石龙柱,两侧有麒麟石雕,螭虎窗户。山门的屋顶重檐是四坡面,屋脊反翘着,上面还有龙的瓷雕。山门屋檐的角脊上是作成凤尾状的装饰,线条柔和优美,整体上面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的后檐,坐南朝北,有木构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显示了天后宫的尊贵地位。东西厥建筑为二层楼阁,两楼高耸,楼上分别放置着钟和鼓,楼下分别安放着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个神像,威武庄严。

同样建于宋代的正殿虽历经沧桑,但它的木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正殿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在一个须弥座上,高出地面1米,这个须弥座是采用花岗岩石修葺的。

在须弥座的束腰处浮雕着“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和宝盖莲花等图案,雕刻的刀法熟练,图案生动活泼,突出表现了天后的神职至高无上的尊贵。

在正殿的内部是木梁骨架,还有圆形花岗岩的石柱立在其中,柱头的浮雕着仰莲纹。殿内的建筑结构非常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

在殿内的门窗上还有弯枋雀替,雀替上有精致细密的雕花,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和鸟兽人物。殿内还画有如意、西番莲及喜鹊登梅等图案,都具有吉祥的象征。还有的图案则是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的浮雕更是琳琅满目。有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和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些浮雕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出了仙家的非凡境界。

正殿的殿顶则是九脊重檐,属于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整个天后殿的制高点,两端是用五彩瓷塑成的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

在四岔脊头上则是组合的凤凰图案,这凤凰团是对应大脊的龙,形成了龙凤呈祥的场面。这些都是吉祥如意和庆贺长寿的象征。

到了1122年的宋代,宋徽宗赐额“顺济”,称它为顺济宫。“顺济”也就是顺风以济的意思。

在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的**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来到顺济宫,举行“祈风”和“祭海”仪式,目的是祈求风浪平静,航海安全,也是为了鼓励人们发展海上**。

其实最初人们祭海不是在顺济宫,而是在晋江边的真武庙中,而祈风仪式则在南安县的九日山上。但后来因为顺济宫的香火非常繁盛,所以这两个祭祀便都在顺济宫举行了。

到了1211年的南宋,郡守邹应龙为了便于商户和渔民们来顺济宫朝拜,在笋江下流造了石桥,取名为“顺济桥”。

并且,泉州天后宫的信仰文化走向我国台湾也是从南宋开始。据记载,早在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就曾使一部分百姓迁居台湾。

在后来,元代著名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浮海到澎湖后,在《岛夷志略》一书中写道:

澎湖分三十六岛,巨细相间,坡垄相望……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泉人结茅屋居之,各遂生育。

文中的澎湖指的就是台湾群岛,从文中可知,在元代的时候,我国台湾就已经有了泉州移民而来的百姓。同样在这一时期,台湾建起了第一座妈祖庙,称为娘妈宫,它是我国台湾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妈祖庙。

泉州妈祖文化是怎么深入台湾的?

2楼:北京创典文化

1680年,清朝靖海侯施琅奉旨

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最终取得胜利。据泉州知州刘颖所编的《泉州府志》载:

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

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妈祖神恩,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在1684年,康熙遂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也改名为“天后宫”了。

后来,施琅将军为报答妈祖的恩惠,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并且在施琅平定台湾和重修天后宫的期间,他也带领泉州百姓向台湾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移民。

到了1723年,雍正御书匾额“神昭海表”,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后来清文宗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在清代,私商**和向台湾的移民热潮也在泉州港进一步兴起,泉州的妈祖信仰文化也随着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

1732年和1760年,清**曾两次开放海禁,当时有许多泉州人乘机东渡,到达了台湾。也正是因此,台湾的居民中有很多人的祖籍都是泉州。这些泉州人,在来到台湾的同时,也将妈祖文化带到了台湾。

台湾的妈祖基本上可分为湄洲妈祖、泉州妈祖、同安妈祖三大类别,它们分别为湄洲妈祖、泉州妈祖和同安妈祖的分灵。

从台湾妈祖庙宇的级别来看,都属于大陆妈祖庙的分灵。一是从大陆捧持妈祖神符或香火到台湾奉祀,称为“分香”;二是从大陆捧持妈祖的神像到台湾奉祀,称为“分身”。它们大概都是出于明清时期福建向台湾大规模的移民。

在这些移民的百姓当中,泉州百姓一直是开发台湾的主力军。他们在台湾的开发是由南至北,从西而东的,因此,台湾岛上的妈祖庙建造年代的顺序也是如此。

1709年泉州人陈赖章开发台北的时间,与台北天后宫的修建年代接近。1720年泉州人林列开发新竹的时间,与新竹的长和宫修建年代相近。道光年间泉州曾氏开发桃园的时间,与当地仁海宫的修建几乎同时。

由此可见,台湾的妈祖信仰文化大部分都是泉州天后宫妈祖信仰文化的延续。

台湾有800多座妈祖庙,妈祖的信徒占总人口的3/4,台湾堪称妈祖信仰的极盛之地。

这些庙宇的殿堂、山门、龙柱、石壁、石楣以及上面雕绘的人物、花卉、鸟兽等,尽是泉州的能工巧匠的杰作。从而也证明了,台湾的很多妈祖庙,都是泉州天后宫的分灵。

由于台湾的妈祖庙和泉州天后宫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后来,在泉州天后宫专门建设了“闵台关系史博物馆”。

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曾多次举办过大型的展览会,如“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和“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

台湾的各大天后宫长期以来就跟泉州天后宫有交往。在两地的天后宫内,都保存有对方几十年前互赠的匾额。

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每年元宵节的时候,泉州天后宫都会举行“乞龟仪式”。祈福的大“米龟”则是由两岸的信众一起捐赠的。台湾的信众们也到泉州天后宫祈福。

泉州天后宫的建筑风格

3楼:清晨阳光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已举办“闽台汉族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泉州霞洲妈祖宫

鹿港天后宫向泉州霞洲妈祖宫赠送神像

霞洲妈祖宫是泉州的一座妈祖供奉地。前阶段由于泉州市区道路建设,这座迄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的旧宫殿迁移重建。新的妈祖宫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海内外妈祖信众,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支持。

昨天上午,台湾鹿港天后宫信众专程赶到泉州,向新建的霞洲妈祖宫

捐赠妈祖神像。这尊妈祖神像是以石头精雕而成,面貌慈祥。对于台湾妈祖信众的热情,霞洲妈祖宫筹建委员会主任蔡景民说:

“我们在建新庙的过程中,台湾是组团好几十次来这边,特别是鹿港天后宫,澎湖天后宫,还有嘉义天后宫。”

据了解,台湾的各大天后宫长期以来就跟泉州天后宫有交往。在两地的天后宫内,都保存有对方几十年前互赠的匾额,而鹿港天后宫和泉州的往来就更深了。

此次,鹿港天后宫捐赠的这尊妈祖神像一方面是作为霞洲妈祖宫的地标,另一方面,在摆放的朝向上,特地面朝泉州湾入海口,正对泉州大桥,晋江大桥等交通要道,让妈祖保佑出行的人们。泉州天后宫和霞洲妈祖宫“乞龟”活动

昨日上午,市区霞洲妈祖宫、泉州天后宫举行的虎年“乞龟”活动先后举行。

霞洲妈祖宫

过平安桥获赠红蛋

昨日上午9时,霞洲妈祖宫“乞龟”活动点睛仪式开始。嘉宾为大“米龟”点睛,这也意味着霞洲妈祖宫为期6天的“乞龟”活动正式开始。闻讯赶来的近千名市民和游客依序走过象征着平安吉祥的“平安桥”,每个“过桥”者还获赠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希望吃了这个象征‘剥去往年晦气’的红蛋后,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霞洲妈祖宫相关负责人俞先生介绍,在澎湖天后宫的帮助下,霞洲妈祖宫举办祈龟民俗文化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后还将继续举行。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的定义是什么?

4楼:北京创典文化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南

门天后路,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这里被称为“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是多种文化的交汇点。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1196年的宋代,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有温陵天后祖庙之称。

泉州天后宫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我国台湾和东南亚许多妈祖庙都从泉州天后宫分灵建庙,可见影响十分巨大。

泉州有哪些建筑或遗迹

5楼:匿名用户

1、安平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4、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5、清水岩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始建于北宋,在明代重建过。北宋的神僧普足禅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

6、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