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脱贫体现了哪些教材观点,精准扶贫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020-11-22 17:27:05 字数 5429 阅读 7861

1楼:du知道君

一、宏观调控、“又好又快” [课本] (1)国家宏观调控含义: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①重要性:

②表现:经济总量增加,人均收入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 增加就业:

①重要性:②措施:**鼓励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联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知识。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的、间接干预):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计划: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经济政策:

税收政策、利率政策、**政策、扶贫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中部崛起战略等等。其中,财政政策(如税收、国债、保护价等)和货币政策(如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最为重要 法律手段(主要):含义:

原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作用:

法律与法规:企业法、劳动法、商标法、…… 行政手段(必要——直接干预)含义: 特点:

直接、迅速。怎样运用:行政手段必须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整体功能。

(5)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为标志)、根本目标、强有力(利益)…… [热点链接]: 1、与经济常识结合 ⑴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稳定房价、个税改革等,是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表现。 ⑵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战略引导、财税调控、金融调控等多种方式来实施,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针对目前经济运**况,国家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 ⑷财政及其作用(课本分析要细读)。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

⑸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课本分析要细读)。调整个税起征点,有利于防止收人差距过分扩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⑹投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立足于扩大内需) ⑺汇率。一国汇率走势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扩大内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运用:“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05年的11%。

其中,**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2003年至2005年,**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 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答:①财政是**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是履行**职能、建设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

同时,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②提高劳动力素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居民心理预期,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公共财政建设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三点),构建和谐社会。

2、与哲学常识结合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宏观调控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经济规律。 ⑶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市场调节中的缺陷影响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克服市场缺陷,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根据经济运**况,把我国连续实行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⑷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作为双方,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一矛盾中)。 ⑸重视内因的作用。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是重视内因的作用的体现。 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加强宏观调控时,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⑺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导向作用。宏观调控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流向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应该发挥对住房**应有的调控作用,保持住房**的相对稳定,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3、与政治常识结合 ⑴国家职能。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与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⑵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增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

精准扶贫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楼:匿名用户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生产让部分贫困人口富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能让劳动者获得报酬直接脱贫,而且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带动更多人脱贫。

③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⑤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各级**通过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平,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3楼:官侠郭娅

实现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人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与活力。

实施双创战略,积极的就业政策,创业优先,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精准扶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精准扶贫。

要精准扶贫,在初次分配中,不断提高两个比重,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正常增长制度不断完善。

精准扶贫体现了我国的国情是什么

4楼:渴望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的特色,这种帮扶体现的不仅仅是救困,还有对心灵的震撼。

5楼:沙嘉惠仰堂

精准扶贫

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对

我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6楼:随风者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针对贫困人口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基本问题,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要切实转变观念,将扶贫的思路和举措转到精准帮扶上,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解决好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要注重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步伐。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中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贫困治理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发挥政治优势,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脱贫成效;坚持**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加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尊重贫困群众扶贫脱贫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这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不仅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精准扶贫体现社会主义哪一根本原则途径是什么

7楼:匿名用户

精准扶贫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途径是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特色吸引,产业培育,带动致富。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参加***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2015年1月,***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扩展资料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