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极化作用指什么?对阳离子的极化作用有什么改变

2020-11-22 16:17:46 字数 5170 阅读 6549

1楼:

简单理解就是电子对的偏移。

由于负离子的半径较大,故极化作用一般不显著,正离子的变形性又较小,所以通常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总是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但是当正离子也容易变形时,则变了形的负离子也能引起正离子变形,这时必须考虑正、负离子的相互极化作用。正离子变形后产生诱导偶极,反过来又加强了对负离子的极化能力,增加的这部分极化作用称为附加极化作用。

极化力和极化作用有什么区别,分别怎么看他们的大小

2楼:半寂莲灯

极化力和极化作用没有区别,都是指某种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即变形)的能力。

极化力/极化作用的大小:

1、电荷: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 > 9~17e- > 8e-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

5、18与(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

6、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负离子的总极化作用;

7、在具有18或(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化合物中,负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

3楼:锂电是信仰

没区别,极化力也称极化作用。

大小判断

(1)电荷: 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如li+>na+。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ag+、li+、pb2+等)>9~17e-(fe2+、ni2+、cr3+)>8e-(na+、mg2+等) 。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so42-、po43-等。

4楼:匿名用户

一级化和极极化作用有什么区别?分别怎么看他们的大小唉?

极化作用是什么意思?关于电化学的知识

5楼:图腾雁家族

极化作用   极化作用

1)电荷: 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 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ag+、li+、pb2+等)9~17e-(fe2+、ni2+、cr3+)8e-(na+、mg2+等)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so42-、po43- 等3、离子的变形性

(1)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正电荷高变形性小o2-f-nena+mg2+al3+si4+

(2)对于外壳结构相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变形性越大li+na+k+rb+cs+;f-cl-br-i-

(3)电荷和半径相近时;18e-,18+2e-;9~17e-8e-变形性:ag+k+;hg2+ca2+等

(4)对于相同或类似的结构的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5)复杂阴离子变形性通常不大,中心离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clo4-f-no3-**-cl-br-i-小结:最易变形是体积大阴离子和18e-,18+2e-,9~17e-的少电荷阳离子,如:ag+、pb2+、hg2+等; 最不易变形是小半径高电荷稀有气体外壳阳离子,如be2+、al3+、si4+等4、相互极化(附加极化)作用实际上,每一个离子一方面作为带电体,会使其他异号离子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在周围离子作用下,本身也会产生变形,这种阴阳离子相互极化作用结果,使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加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相互作用,这就是附加极化作用。

显然,,每个离子的总极化作用应是它原有极化作用与附加极化作用之和。

离子极化理论的应用:

(1)晶体类型转变: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如agf→agi;naf→sif4→pcl5

(2)键型转变:离子型→共价型

(3)结构转变:共价性增强,配位数减小。如agf(nacl型)→agi(zns型)(4)熔、沸点变化:降低

(5)溶解性变化: 减小

(6)颜色变化: 颜色加深

解释现象(1)mgo的熔点高于mn2o7;(2)agcl,agbr,agi颜色依次加深;(3)hgs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极化作用与反极化作用分别是啥?能举个例子?

6楼:阿楼爱吃肉

一、极化

作用: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称为该离子的“极化作用”;被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离子电子云变形的性能称为该离子的“变形性”。

二、反极化作用:当极化现象减弱时称为去极化。当膜由原来的-70mv到0mv就是去极化过程,而由0mv变化到20-40mv则是反极化过程,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此时膜的状态称为反极化状态。

比如,离子的极化,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使正、负离子之间在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又附加以新的作用,它是由离子在极化时产生的诱导偶极矩μ引起的。μ与电场强度e的比值μ/e称为极化率,它可作为离子可极化性大小的量度。

正、负离子虽可互相极化,但一般说,由于正离子半径小,电子云不易变形,可极化性小,主要作为极化者;负离子恰好相反,是被极化者。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离子键成分减少,而共价键成分增加,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构效应,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极化可使键力加强、键长缩短、键的极性降低以至结构型式变异,从离子晶体的高对称结构向层型结构过渡。

7楼:鹅子野心

静息时细胞的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polarization)

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是反极化。

举例:|①|以碳酸根为例,可以先看成中间是+4碳正离子,它与三个氧离子相结合,碳正离子对氧负离子有极化作用,所谓极化作用就是使起变形从而增大偶极矩,增大碳氧键强度。

|②|那么什么是反极化作用?碳酸根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阳离子相结合,比如ca2+,这时候ca2+对氧也有极化作用,这个极化作用与c4+的极化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反极化。反极化作用越强,氧负离子越容易与碳正离子脱离,即表观上看是分解。

|③|反极化作用与什么有关?与阳离子的极化力有关,而极化力与阳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离子电子构型有关。

|④|阳离子电荷越大,极化力越强。电荷na+caco3。

|⑤|离子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半径h+< li+ |⑥|极化力:2电子、18+2电子》18电子》9-17电子》8电子。

极化力ca2+

离子的极化作用对什么有影响?

8楼:路路通

离子极化

ionic polarization

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使正、负离子之间在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又附加以新的作用,它是由离子在极化时产生的诱导偶极矩μ引起的。μ与电场强度e的比值μ/e称为极化率,它可作为离子可极化性大小的量度。

正、负离子虽可互相极化,但一般说,由于正离子半径小,电子云不易变形,可极化性小,主要作为极化者;负离子恰好相反,是被极化者。离子极化的结果使离子键成分减少,而共价键成分增加,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构效应,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极化可使键力加强、键长缩短、键的极性降低以至结构型式变异,从离子晶体的高对称结构向层型结构过渡。

离子的极化(ionic polarization) 法扬斯(fajans)首先提出

(1) 离子的极化

a.离子在外电场或另外离子的影响下,原子核与电子云会发生相对位移而变形的现象,称为离子的极化。

b.极化作用(polarization power) 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的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c.极化率(或变形性)(polarizability) 被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电子云变形的能力,称为极化率或变形性。

(2) 无论是正离子或负离子都有极化作用和变形性两个方面,但是正离子半径一般比负离子小,所以正离子的极化作用大,而负离子的变形性大。负离子对正离子的极化作用(负离子变形后对正离子电子云发生变形),称为附加极化作用。

(3) 离子的极化作用可使典型的离子键向典型的共价键过渡。这是因为正、负离子之间的极化作用,加强了“离子对”的作用力,而削弱了离子对与离子对之间的作用力的结果。

fig. 8.8 polarization effect between cation and anion

(4) 离子极化作用的规律

a.正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离子势φ(z / r)越大,则极化作用越强;

b.在相同离子电荷和半径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极化作用不同:8电子构型 < 9-17电子构型 < (18,18+2) 电子构型

例如: = 102pm, = 100pm,但hg的极化作用大于ca

解释:(i) 由于d态电子云空间分布的特征,使其屏蔽作用小

(ii) 由于d态电子云本身易变形,因此d电子的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都要比相同电荷、相同半径的8电子构型的离子的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大。

c.负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例如:f<cl<br<i;o<s;oh<sh

d.对于复杂的阴离子:中心离子的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例如:变形性从大到小排列: > > >

(5) 离子极化对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a.金属化合物熔点的变化 mgcl2>cucl2

b.金属化合物溶解性的变化 s0,agf>s0,agcl>s0,agbr>s0,agi,这是由于从f i离子受到ag的极化作用而变形性增大的缘故。

c.金属盐的热稳定性 nahco3的热稳定性小于na2co3。从beco3 baco3热稳定性增大,金属离子对o离子的反极化作用(相对于把c与o看作存在极化作用)越强,金属碳酸盐越不稳定。

d.金属化合物的颜色的变化 极化作用越强,金属化合物的颜色越深

agcl(白),agbr(浅黄),agi(黄)

hgcl2(白),hgbr2(白),hgi2(红)

e.金属化合物晶型的转变 cds:r+ / r- = 97pm/184pm = 0.53>0.

414,理应是nacl型,即六配位,实际上,cds晶体是四配位的zns型。这说明r+ / r-<0.414。

这是由于离子极化,电子云进一步重叠而使r+ / r- 比值变小的缘故。

f.离子极化增强化合物导电性和金属性 在有的情况下,阴离子被阳离子极化后,使电子脱离阴离子而成为自由电子,这样就使离子晶体向金属晶体过渡,化合物的电导率、金属性都相应增强,如fes、cos、nis都有一定的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