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和中国精神可以和中国精神相联系吗

2020-11-22 15:24:59 字数 5550 阅读 4736

1楼:匿名用户

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础单位,家风家教代代相传,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核心主题;以和为贵、仁爱亲邻是传统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自强不息、立志勤学是传统家风家教提倡的人格精神。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通过家风家教传习民族精神是培育中国精神的最好形式。

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何意义? 5

2楼:匿名用户

众所周知,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陪树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一.好家风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吴麟征的《家诫要言》、古训《增广贤文》、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陈毅《示女儿》诗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家风传承务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共性。孔家严谨治学、杨家满门忠烈、岳家精忠报国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风个性。

家风具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风典范:封建社会的家风与**时期的家风有区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风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家风会不同。

如:诸葛亮《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示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留给家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郭德纲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等等。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坚持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运用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惟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

3楼:匿名用户

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都与家风重视不够有直接的关系。今天重提家风,抓住了公众的社会关注焦点,抓住了中国文化核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自从央视推出 家风专访

以来,家风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家风是什么?家风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在家庭中的传承。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好才会社会风气好,国家才会和谐稳定。每个家庭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积极培育和传承好的家风。

培育和传承好的家风,需要有好的家规来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也是一样。

家规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家训,由家中长者以文字或口头形式立言,为家中成员的道德行为提出规范性要求,作为代代相传的一种遵循。如历史上有名的《朱之家训》《颜氏家训》《曾国潘家训》等,至今仍备受推崇、广为流传。社会发展到现在,凡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家庭,都应提倡长辈以文字形式为后代立下家训。

家训可简可繁,应因家制宜。

简 就是注重家风中的某个方面。如 沧州好人 、黄骅市检察院退休干部刘福兴的长辈,留下的家训是 施恩不图报,救人不留名 ,已经教育传承了几代人。 繁

就是对晚辈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涉及理想信念、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多个方面。有了家训,就有了遵循,长辈以此为教育内容,晚辈以此为行为约束,一个好的家风就会得到不断传承。

培育和传承好的家风,需要有好的家教来引导。只有抓好家风教育,才能使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在家庭成员中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动。家庭中的长者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利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全家人团聚的时候,开个家庭会,向全家人讲讲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讲如何争做道德的模范;可以借事论理,就家庭或某个成员身上发生的事情,讲清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的道理,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有时也可利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发表看法,教育晚辈应从中学习什么、感悟什么。家庭教育应坚持经常化、随时化,且针对性要强,因家庭成员而宜。

培育和传承好的家风,需要有好的家长行为来示范。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且是终身学校。每个人学习做人做事,大都从学习家长的行为开始。

作为一家之长,应当首先成为好家规的践行者,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晚辈做出榜样。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教育下一代,下一代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每个家长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凡要求晚辈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凡要求晚辈不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不做。

在家庭中也要发扬民主,长辈做了有悖道德行为的事情,要允许晚辈提出批评,这对自己是一种警示,对晚辈则是一种明辨是非的历练。好的家风需要民主,有民主才能有好的家风。

论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好家风之间的联系可以分哪几方面论述呢 10

4楼:一条灰色的狗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4.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志报国、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何意义?

5楼:匿名用户

众所周知,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陪树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一.好家风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吴麟征的《家诫要言》、古训《增广贤文》、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陈毅《示女儿》诗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家风传承务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共性。孔家严谨治学、杨家满门忠烈、岳家精忠报国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风个性。

家风具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风典范:封建社会的家风与**时期的家风有区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风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家风会不同。

如:诸葛亮《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示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留给家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郭德纲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等等。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坚持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运用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惟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