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出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的例子

2020-11-22 14:36:34 字数 3769 阅读 7043

1楼:匿名用户

这不用举例的吧?

按照计算公式

圆形周长l=πd

那么当然l/d=π

例子直径1米的圆形

周长约3.14米即可

圆周率怎么算出来的?别告诉我周长除以直径。告诉我一个具体地数字,是谁除以谁

2楼:汤糖

画个圆自己量,你这个问题有n个答案

3楼:匿名用户

一边长是2的正方形,在里面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出来的面积最大的圆的面积就是兀~

4楼:愁……明晚

6.28/2=3.14

周长除以圆周率等于什么?

5楼:称雁桃妫纳

因为圆的周长c=2πr=πd

(c为周长,d为直径)

所以:π=c/d

,即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

6楼:

周长c=2派r,所以你的问题答案是,2r,也就是直径

几除以几等于圆周率

7楼:小小芝麻大大梦

圆周长除以直径。

因为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等于圆的周长,所以一个圆的周长除以他的直径,等于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可以表示为π(pai),约为3.1415926535898。

扩展资料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现了。萨拉明(eugene salamin)发表了一条新的公式,那是一条二次收敛算则,也就是说每经过一次计算,有效数字就会倍增。

高斯以前也发现了一条类似的公式,但十分复杂,在那没有电脑的时代是不可行的。这算法被称为布伦特-萨拉明(或萨拉明-布伦特)演算法,亦称高斯-勒让德演算法。

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cray-2)和ibm-3090/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

2010年1月7日——法国工程师法布里斯·贝拉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

8楼:匿名用户

应该是:

周长除以直径。

9楼:杜来营

因为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等于圆的周长,

所以一个圆的周长除以他的直径,等于圆周率。

圆周率用字母可以表示为π(pai),约为3.1415926535898

10楼:呼正林

这与周长(或直径)设定值有关。周长÷2r=π(周长=π.2r;2r=周长÷π)。

11楼:天王巨星朱雪元

圆周率肯定有终点,只是人类目前计算速度还达不到

12楼:辛世波

355113最接近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就是圆周率。周长能量出来,直径也能量出来,古人为

13楼:皮皮鬼

古人并不知道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就是圆周率这个事实,

古人就是靠做出不同半径的圆,去计算,去验证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就是圆周率,

古人就是通过这些事实证明圆周率的。

圆周率π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千万别说周长除以直径

14楼:神情七双

圆周率是通过割圆术得出,周长除以直径得出的值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周长我们取的是近似数,真正的周长是无理数,这个真正的周长除以直径不能说是分数了,应叫无理数。

15楼:匿名用户

祖冲之生於南北朝(西元429-500年)范阳蓟县人,他曾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27.21223日,和现在公认的27.21222日,在小数第五位才有1的误差.

难怪西方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个火山坑命名叫「祖冲之」,这也是月球上唯一用中国人命名的地方.

在三千多年前,周朝的时候,认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三比一,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圆周率等 於三,后来,历代许多数学家,像西汉的刘歆、东汉的张衡,都分别提出新的数值.不过,真正求出比较 精确圆周率的,是魏晋时代(约西元263年)的刘徽,而他所用的方法叫做『割圆术』.他发现:

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后,多边形的周长会越来越逼近圆周长,而多边形的面积也会越来越逼近圆面积.於是,刘徽利用正多边形面积和圆面积之间的关系,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步把边数加倍: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正九十六边形,算出圆周率等於3.

141024.当时数学家利用一种竹片做成的『算筹』,摆放在地上代表数字进行运算,不但麻烦而且辛苦.

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经过既漫长又烦琐的计算,一直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而得到一个结论:圆周率的值介於3.1415926和3.

1415927之间;同时,他还找到了圆周率的约率:22∕7、密率:355∕113.

祖冲之为了求圆周率小数后的第七位准确值,把正六边形的边长计算到小数后二万八千六百七十二位,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这当中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的,

他是自己做的,因为开平方不能你求小数后第一位到第八位,同时间,有另外一人求第九位到第十六位,.

目前使用的算盘到了十二世纪才出现,祖冲之那个时代还没有算盘,可见其开平方的艰辛.

祖冲之不可能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在十

二、十三世纪才传入中国,可以想像其计数之麻烦.

以上研究结果,都领先了西方的数学家一千多年呢!虽然现在电脑发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求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几千、几万个位数.

16楼:匿名用户

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是圆周率 π 的精确值;而 π 的近似值有许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古代祖冲之的用分数逼近的方法(约率和密率)、通过幂级数或者傅里叶级数来计算的级数表示法,等等。

17楼:windy漂浮星空

最早的圆周率是巴比伦人在公元前20世纪发明出来的(π= 3.12)同时期印度人计算

出π= 3.160493...。公元前12世纪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出π=3,这个计算数值一直保持了近1000年。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第一个快速算法由英国数学家梅钦提出。1706年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

斯洛文尼亚数学家jurij vega于1789年得出π的小数点后首140位,其中只有137位是正确的。这个世界纪录维持了五十年。他利用了梅钦于1706年提出的数式。

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计算机时代的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使π的小数点达到5万亿位。

18楼:匿名用户

就是用圆周长除以圆的直径,得出的结果近似于3.14。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结果是一个()的数,它叫做圆周率。()中应该填什么?

19楼:

常数,意思是圆周率是常数。

20楼:刘向阳盼盼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结果是一个( 固定 )的数,它叫做圆周率。

21楼:匿名用户

我的理解,应该是 无限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