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之死中庄子为什么要用"倏"与"忽"这两个字做神的名字

2020-11-22 14:27:46 字数 2113 阅读 4621

1楼:箫洒舞剑

“倏、忽”本来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做神的名字,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混沌之死 节选自《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意义:

人的本性是无为和自然的,如果有意地加上心机、智巧等等小聪明,人纯净的本性就会遭到破坏而死亡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辨析: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

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

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浑沌之死》寓言中“”倏”“”忽”“浑沌”命名很有深意,作者如此命名的目的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倏”“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来做神的名字,意在讽刺二神不经思考就做事 欠缺考虑。

庄子:为什么倏与忽日开混沌一窍,七窍全开则死?

3楼:

要说为什么 我是不知道 不过这个例子体现了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天是指自然,人指人为。认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力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应自然。 谢谢 请采纳~

4楼:远望台

开了七窍,快乐与烦恼一并进来了,因为快乐和烦恼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体两面。混沌没有七窍,感受不到烦恼,所以它能安宁永生。这好像和佛家的思想不谋而合了。

5楼:阎以云南莲

七窍代指人的感官七窍。日掘一窍而七日死,这里的寓意是指混沌本是无知无念,浑浑噩噩,对于外在的世界没有感官的受体,对于内在的混沌状态能自相调节而元和一体,所以能长活而存,即是这是得道的表象。东西两方来的倏与忽,自以为有了“窍”才能认知感受事物,而且肯定这种感官认识的准确性,于是日掘其一窍,七日后混沌因俱全“人的”感官认知能力而死去,寓意着人所感官的认知和现实世界的本真是断离的,即宣扬绝圣弃智,离知抱朴,顺从自然,不盲目向外找寻,忘却而纯朴,游戏于有无之间。

6楼:陀蔚荣忠

您好!原文解释基本上如"新安然听雨轩"所说.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去行事,不能违背它自然的本性!否则后果必然事与愿违.

混沌之死,呆若木鸡的寓意是什么

7楼:月舞天涯

混沌之死 “浑沌”本无“窍”,“倏”与“忽 ”强凿之,就违反了事物本

性。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呆若木鸡 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庄子名子后面为什么有个子字

8楼:匿名用户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楼:匿名用户

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