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故事中管仲的哪些行为在现在看来不适合被原谅

2020-11-22 14:22:17 字数 5905 阅读 3410

1楼:匿名用户

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2楼:匿名用户

其实,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比率没有什么差别。因为,父母所生,但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基因以外,还有许多外在的因素直接影像性格的形成。

如何看待管鲍之交?

3楼:巴黎围墙巍峨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看历史故事,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管鲍之交》这一章。故事里面讲了,管仲有个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俩一起做生意,每次赚的钱,管仲都多分点,鲍叔牙少一点,但是鲍叔牙却不计较,说是因为管仲家里贫穷,还要照顾老母亲。管仲做事也做不好,打仗也打不好,但是鲍叔牙却认为是时机不对。

后来,管仲帮公子纠,鲍叔牙帮公子小白争夺王位,管仲差点杀死公子小白,但最后失败了。可是鲍叔牙却推荐管仲为相,自愿当管仲的手下。 “如果是管仲赢了,他会帮助鲍叔牙吗?

”我有这样的疑问,但我希望自己能像鲍叔牙一样,对朋友的缺点能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帮助朋友,信任朋友,同时也很想交到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虽然管仲很有才华,但是鲍叔牙的优秀品格更值得我去学习。

4楼:冷眼观娱乐圈

晋中之窗030600.***提醒您:有一个能真正理解你的人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个人宽容,不妒忌,更为难得。

不过我个人总觉得管仲对鲍叔牙可不如老鲍对小管够意思,或许是我还不是很明白男人之间的友谊~~

管鲍之交的故事200字 5

5楼:s向隅姑娘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

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历史背景:

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些诸侯国,都想自己当上霸主。因此,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

这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齐桓公最先当上了霸主。

6楼:匿名用户

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

“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

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

“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

7楼:匿名用户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

“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

管仲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

“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8楼:最爱完美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

和鲍叔牙是一对知交。然而,管仲在交友时却有其“令人不齿”之处,粗略算来至少有三——

一、 失仁

他们俩曾合伙在南阳做生意,出资均等。但每到分利时,管仲总是死皮赖脸地要多得一些。有人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道:“他不是贪财,他家里实在是太穷。”一笑了之。

二、 失信

管仲几度夸海口给鲍叔牙办事,但从未办好一件事。有人又说,管仲这家伙不地道,没本事不算,还不讲信用。鲍叔牙又替管仲说:

“这不是他没本事,不讲信用,只是他没有好机会罢了。”还是一笑了之。

三、 失义

管仲曾三次去当兵,但在仅有的三次战争中三次逃跑。不知多少人指责管仲贪生怕死、小人一个。鲍叔牙还是站出来为管仲说话:“他不是贪生怕死,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奉养啊!”

上述“三失”撇开不说,再往后,鲍叔牙当上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而这时的管仲,正为齐国的另一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率人马拦截小白。

管仲还张弓引箭,射中小白。小白当时装死,骗过管仲,并日夜兼程地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这一事件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上王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要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又一次“犯晕”了,他坚称自己干不了相国,并说相国之位还非管仲不可。

他力劝齐桓公消释前嫌,封管仲为相。齐桓公经思索,终于用管仲为相。一切城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日后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而齐桓公也成了非常强大的春秋五霸之一。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实际由来。我们今天还在说起的“生死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君子之交”等等,我以为,“管鲍之交”当是交友之最高境界。它体现了一种说似简单却极其崇高的胸襟——无私、无怨;理解、信任,并将类似这种交友的法则来了一次极点诠释。

9楼:匿名用户

春秋时代有“五霸”,就是五个政治上称霸的君主。五霸中的第一人是齐桓公,可是齐桓公能够称霸是靠管仲的辅佐,如果没有管仲,齐桓公就成不了霸业;不过,管仲如果没有他的朋友鲍叔牙,管仲也无法建立他的事业,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件美谈。

管仲是齐国人,字夷吾,少年时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名叫鲍叔牙,两人一同做生意。管仲家里比较贫穷,每次做完生意,结账时,管仲都会偷偷地自己多分一点钱。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行为,但一想管仲家里贫穷,又有母亲要奉养,需要多一点钱,也就不计较了。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弃商从政,管仲跟随齐国的一个贵族——公子纠。鲍叔牙则在齐国另一个贵族——公子小白的身边做事。当时齐襄公在位,襄公荒淫无道,引起了内乱,襄公被杀,齐国一片混乱,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当齐国大乱之时,管仲和召忽陪伴公子纠逃往鲁国避乱,鲍叔牙则陪伴公子小白逃往莒城。不久,公孙无知被杀,齐国无主,齐国的正卿高侯迎接公子小白回去担任齐国的国君。

鲁国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准备送公子纠回齐国。同时,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便叫管仲带领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在从莒城到齐国的大路上,管仲的军队遇到了公子小白。

管仲在很远的地方,拉开了弓,对准公子小白**一箭。这一箭正射在公子小白的金属制的腰带上,所以公子小白并没有受伤。然而,公子小白却机警地倒下去,假装被射死,让随从的人抬入军中,立刻撤退。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立刻派人到鲁国去送信,要公子纠从从容容回到齐国,齐国的王位非公子纠莫属了。

但是,公子小白却早已悄悄地从小路赶回齐国,被齐国的大臣们拥立为齐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等到公子纠带领鲁国的军队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才知道公子小白已经取得齐国国君之位,而且齐国派了军队来抵御公子纠。于是齐兵和鲁兵在齐国的乾时(山东省博兴县南)打了一仗,鲁兵大败。

齐桓公得胜以后,立刻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见大势已去,也就自杀而死。但是,管仲却不肯死,鲁国便把管仲**起来,用囚车送到齐国。

管仲被押解到齐国,齐桓公下令将管仲处死。

“且慢,”鲍叔牙阻止齐桓公下达处死的命令,“大王不能杀掉管仲。”

“那一天管仲用箭射我,如果不是我命大,箭正好射在腰带上,恐怕我早已经死了,所以管仲是我的仇人,我怎能放过他?”桓公生气地说。

“人都各为其主,管仲也不过是忠于其主罢了。”鲍叔牙说,“如果大王只想平平凡凡做个国君,那么就杀掉管仲吧;如果大王想做一番大事业,那么便要重用管仲。”

“难道你不能辅佐我做一番大事业吗?”

“我自知才能比管仲差远了,希望大王能重用管仲,管仲必能帮助大王创造许多大事业。”鲍叔牙诚恳地说。

齐桓公是个心胸宽大的人,听从了鲍叔牙的话,不念旧日的仇恨,反而任用管仲为相,鲍叔牙则自愿在管仲的手下做事。

管仲为相之后,积极提出许多富国强兵的计划,使得齐国的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军力强盛,于是连续讨伐许多外族,并且要求各国诸侯尊重周天子,这就是齐桓公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齐桓公受到许多诸侯的推戴,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秩序,俨然是诸侯的领袖。

有一次,管仲和朋友们聊天,朋友们都在称赞管仲的才能和功勋,管仲深叹一口气,对朋友们说道:“我今天能有这点成绩,最要感激的人是鲍叔牙。我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我总是自己多分一些,给鲍叔牙少一些,可是鲍叔牙不以我为贪,他知道我穷啊!

我曾帮鲍叔牙办事,总是没办成,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那是时机不对。

“我曾经三次出来做官,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牙从不讥笑我无能。他知道那是我没有遇上好的国君。我曾经三次参加战争,三次因为战败而逃亡,鲍叔牙不认为我怯懦,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不能轻易牺牲生命。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殉了节,我却不肯死,宁愿被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介意小节,却恨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扬名于天下。所以我要感激鲍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朋友们听了管仲的话深受感动,大家都觉得管仲之贤固然难得,鲍叔牙的知人才是更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