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主要存在哪些分歧

2020-11-22 11:07:35 字数 5657 阅读 2954

1楼:晨光眠夏

依附理论,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依附理论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

大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论”的演变。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卡多索和埃文斯的观点则是“依附发展论”的代表。“依附发展论”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视角。依附论从一种经济与政治的相结合的角度出**证当代发展中的边缘国家与西方发达中心国家之间的发展问题,因而,从一种学科角度上讲,依附论应划归为西方国际 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理论流派。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现代化理论从萌芽至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以总结和**西欧国家自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主,其中主要的学者有圣西门、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等。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时期。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学者有社会学家帕森斯、政治学家亨廷顿等。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处理非西方的后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发展理论的理论介绍

2楼:破碎的梦

第一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处于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与60年代。现代化理论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基于某种基本观点的一致的理论流派。现代化理论在对欧美现代化发展进行概括抽象的基础上,试图将欧美的发展经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它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内部原因,而未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化,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要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立与转化是其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现代化理论运用关于欧洲社会变迁与社会进化的经典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广大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欠缺和不足。诚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但是由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带来的差异更令人瞩目。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而进行现代化实践的却是非西方不发达国家。

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运用西欧自18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发展经验来解释和指导当代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发展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即能否用解释西方社会历史变革的理论来说明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问题。现代化理论对此作出了完全肯定的回答,而在这一肯定回答的背后隐藏着现代化理论中的一些不言而喻的基本观点:

(一)西方文化中心论

(二)社会进化论

(三)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过渡

(四)发展的内因论

(五)发展道路的同一论

总之,脱胎经典社会学理论和结构功能论的现代化理论,基于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简单二分法,不仅没能很好地解释西方社会的发展,而且在研究广大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时暴露出了更大的不足与欠缺。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者开始认真考虑批评者的意见,对其原有的理论进行修正,并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经过修正后的理论被称为“新现代化研究”。修正后的“新现代化研究”较之以前的“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新现代化研究”抛弃了传统与现代的简单二元对立,认为它们不仅可以共存,而且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传统对现代化的发展来说不再仅仅是一种阻力,也有一些有利的方面;其次,“新现代化研究”抛弃了高度抽象的类型学研究,而代之以具体的个案研究,重视历史对某个特定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作用;再次,“新现代化研究”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其关注历史和具体研究的逻辑结果;还有,“新现代化研究”关注外部因素对当地现代化的影响。

尽管现代化理论有各种缺陷,但它毕竟使人们注意到价值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变革的反应。它首先将大批学者吸引进入联合国及其他发展机构中,将广大的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作为其理论的实验基地,这对于拓宽发展研究的领域,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 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处于发展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与现代化理论利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与转化解释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不同,依附理论主要是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来解释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为什么不发达的原因。如果说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内因论,那么,依附理论便是一种外因论的欠发展观。依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取代了现代化理论在发展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但不久,依附理论又被世界理论取代。

因此,可以把依附理论视为从现代化理论向世界体系论过渡的中间理论。

依附理论以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特别是其关于资本剥削与资本扩张的理论以及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借鉴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例如:谬尔达尔(gunnar myrdal)、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等人的理论观点而形成的。

依附理论弥补了现代化理论单纯从社会内部看问题的片面性,它从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掠夺与被掠夺的不平等关系着眼,为我们看待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代依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兰克(andre g.frank)、阿明(samir amin)、桑托斯(santos)等人。

依附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相比较,在三个方面是相同的。(1)研究旨趣相同,二者都关注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其发展的途径,道路和模式等;(2)理论范式相同。二者都采用二分法对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进行概括,在现代化理论中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二分,在依附理论中是“核心”与“边陲”、“中心”与“外围”的二分;(3)研究方法相同。

二者都是在从地区性发展问题的考察中归纳出抽象的理论,并将其推广到其他地区。

但依附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的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其中一些根本分歧如下:

1. 理论和现实背景不同;

2. 分析角度不同;

3. 对不发达国家的落后状况的解释不同;

4. 对发展途径的分析不同;

5. 对西方化认识的差异;

6. 对发展道路的认识不同;

7. 对发展前景的认识不同。

依附理论的缺陷:

首先,依附理论批判了现代化理论“传统”与“现代”的二分法,自己却又陷入了简单的“发达”与“欠发达”、“核心”与“边陲”的二分法之中;

其次,依附理论批判了现代化理论在价值观念即文化方面的内因决定论,同时又陷入了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外因决定论。

再次,依附理论基于“核心”与“边陲”的二分,在其外因决定论的前提下,认为发展与依附是不相容的。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如果要发展,就必须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

还有就是依附理论的普遍性问题。依附理论并不具有普遍性,它与现代化理论一样有失偏颇。

第三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论是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这一理论是沃勒斯坦(immamuel wallerstein)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被称为“抓住了新一代社会学家的想象力”。世界体系理论用体系观点来分析整个世界及其组成部分的发展与变化,它不像现代化理论那样只注重单个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像依附理论那样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中心与边陲,并从二者的关系中来分析发达与欠发达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是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总体的发展规律,并从其总体的发展过程中分析作为部分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亚的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同一阶段的发展速度,而且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东亚的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这是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都不能解释了。

另外,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一系列事件而遭受挫折。越战的失败、石油危机等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70年代后期出现了经济“滞涨”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局面,**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这就迫使人们进一步重新审视这个发生了变化的世界。

现实呼唤着新理论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体系论便应运而生了。

在世界体系研究中,沃勒斯坦**得最多的是世界体系本身的整体发展规律。通过对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分析,沃勒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整体发展规律,即两种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形式:周期性节律和长期性节律。

世界体系理论是发展研究中的最新理论,它着重研究作为整体的世界体系发展的总体态势,并从中探求单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尽管它与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相比有诸多的进步之处,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发展理论的再思索

“二战”后,发展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受不同的理论传统的影响,也建构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并先后在发展理论总占据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研究中不见了主导理论,这三种理论处于并存互动的状态,继续从各自的视角进行**。

依附理论的体系构成

3楼:百度用户

依附论没有一种理论流派能取得统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共识”地位,即它缺乏统一性。甚至有的学者提出依附论是不是已经“死亡”的问题。面对众多的理论学说,依附论是成为一个整体的和相互联系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各种理论的堆积。

一定的理论是与其相应的理论假设相联系在一起,“国际关系的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支配下 进行的……事实上,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得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了解依附论,也是为了更好地对依附论进行评判,有必要对其理论前提进行合理的推断与论证。

1.不发达和依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外围”国家的发展问题是依附论所要解决的中心议题。不 论是哪一学说都有一个基本的研究出发点,就是不发达与依附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8]。对于如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发达或依附状况,大多数依附论学者倾向于走社会主义道路,至少应该说是反对实行一种全盘西化的政策。

究其 实质,这是一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手法。

2.思想渊源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或者说是具有相关性。

这是因为它是建立 在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剥削的概念之上的。从一种基本的理论价值倾向来说,依附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尽 管他们都不是完全赞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判断。如从方**特征上讲,依附论“共同点在于都采用总体分析方法、历史—结构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尽管在运用这些方法上存在着分歧。

另一方面,所有的依附论理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中的现代化理论都是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3.关于依附的定义

对于依附论来说,其首先要解决一个概念上的界定问题,即依附的定义。对于依附的概念,一般而言,普遍接受的是多斯桑托斯关于依附的定义:

所谓依附,人们指的是某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影响。当有些国家(主导国)能够扩展和自我发展,而另一些国家(依附国)只是这种经济扩展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扩展对依附国的发展或产生积极的影响,或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经济形式之间以及这些国家和世界**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就采取了依附的形式。

从这一概念出发,依附论**了不同的国家(主要为中心与外围国家)在依附中 的不同的结果。如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多的是从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中获得发展和优势;而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则情况相反,即依附的存在是外围国家不发达的根源或一个主要的因素之一。即使是从这种相互依存中获得好处也只是发达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结果,或者说,不发达国家应充分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实现自身的发展。

“简而言之,全球性相互依存关系愈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以来就愈加深。”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所言,依附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参合在一起,是对二者的有机结合。依附论从思想方法和理论渊源上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手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分析,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依附论又是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

对于依附论而 言,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是放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