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思想会表现出消极性和保守性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22 09:34:04 字数 5760 阅读 5278

1楼:漫阅科技

卢梭实质上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只是像古希腊的小国寡民式的城邦国家,他企求把欧洲拉回到由许多宗法式小共和国组成的集合体是违反历史发展趋势的,因此他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消极性和保守性。

卢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楼:凌樱绯

人民主权思想被看作卢梭思想的核心理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主张如下:

第一,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第二,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 “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

第三,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让和代表的。

第四,**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则是一种行动力量。

人民把权力给**,**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人。**借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活动,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管理的权力。

第五,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对象的普遍性。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可以颁布法律;法律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六,人民主权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卢梭认为,从社会契约中诞生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普遍的善,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因此对共同体的限制也是不必要的。社会契约的结果不是人民将自己奉献给君主,而是人民之间相互奉献。

第七,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是直接民主。卢梭认为,实行直接民主制可以让人民自己参与统治自己,从而更方便的行使主权。

3楼:

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

详析:一、“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

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 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忠于祖国, 能履行职责的公民。可是, 在现存的**主义国家中, 人民的主权被摧毁, 人的天赋自由被践踏, 不平等达到了顶点。在这种国家中没有公民, 只有**君主的臣民。

因此, 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 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 他们知道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正如卢梭在第一卷中描写的那样:“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位置上”。

二、“自然教育”的作用——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卢梭认为,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人生来爱自由, 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 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 让行人碰来撞去, 东弯西扭, 不久就弄死了。

”在卢梭看来: 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 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他在第一卷中写道: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 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 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 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因此, 我们必须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 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 如妒忌、贪婪、仇恨等。

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否则, 便会摧毁儿童的天性, 使他们成为“没有味, 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 乃至烂掉。”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

卢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 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 即 “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 , 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 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

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 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 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他在第二卷中写道:

“真正自由的人, 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 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 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看作**, 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 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 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他写道:“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 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谨慎的人啊, 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 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 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 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

四、“自然教育”的阶段

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 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第一阶段: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到2岁〉

卢梭在第一卷中论述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他指出, 儿童在母亲怀中的时候, 没有任何心情, 没有任何思想, 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甚至觉察不到其自身的存在。因此, 教育应从出生开始。

他写道:“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卢梭强调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 , 以保证儿童具有 健康的体魄。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 主张从出生起, 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 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 增强体质, 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 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这种观点, 他反对对儿童娇生惯养, 要求选择好的保姆和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 如清淡的素食、衣服要宽松、多呼吸乡村的新鲜空气,洗冷水浴等。

与此同时,卢梭也非常重视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主张帮助儿童发展感官,培养儿童勇敢的精神。

第二阶段:儿童时期的教育 (2-12 岁〉

卢梭在第二卷中论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他认为, 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 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 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

他写道: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当心灵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 而且, 在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 基于这种认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律灌输宗教道德信条,学习单纯书本知识的弊端, 提出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 , 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第三阶段:少年时期的教育 (12-15 岁〉

卢梭在第三卷中论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 他认为,少年时期的孩子, 身体强壮起来, 理性开始发达, 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 并通过感宫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 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

第四阶段:青年时期的教育 (15-20 岁〉

卢梭在第四卷中论述了青年时期的教育。 他认为, 青年从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 处于狂风暴雨似的转变时期, 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卢梭认为, 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 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 通过社会去研究人。

4楼:百度用户

文明社会的控诉者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

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

他总觉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

素食主义

卢梭认为,自然状态的人属于“植食类动物”,为此,他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中给出了三个理由:人的牙齿是平的,人拥有同植食类动物类似的肠子,人的下崽数目和乳头数都不超过两个。

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

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卢梭尝试把**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的社会比在一个无**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

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

不管任何形式的**,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

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教育的自然福音”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