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11-22 08:36:52 字数 4559 阅读 6952

1楼:敌意的秋天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在政协广东省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生态文明之路的理念,刚结束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建设幸福广东、美丽广东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这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难以为继。

表现其一:能源匮乏、消耗巨大,空气、酸雨污染问题突出。我省的人均一次性能源储量不到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2010年单位gdp能耗约是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由此造成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表现其二:水资源量有限,但浪费大,水质污染严重。全省人年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量则高于全国水平,万元gdp用水量约为发达国家的近10倍。

2010年全省污水排放总量79.48亿吨,较上年增长9.93%。

主要城市水源地水质还未完全达标,珠三角等城市江段水质大部分属劣于ⅴ类水,水质污染严重,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并存。

表现其三:土地资源紧缺、生态受到严重威胁。广东人均土地和耕地资源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但局部地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原因分析

上述触目惊心的数据,显示我省资源、生态、环境乃至生存的重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根本改变。

二是生态、环境立法体系不完善。三是公民生态意识还比较淡薄。四是有关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

如果不认真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资源环境代价,必然会使“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健康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

三、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能否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相互影响,并直接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但事实上,目前推行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很难使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地贯彻和落实,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成为口号。

因此,我们更要认识到发展观政绩观的改变,只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那就是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将其中的主要指标真正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中,对于重要指标甚至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科学决策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科学决策、民生监督和法律法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一是对于重大决策、政策的出台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建设,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还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另外在决策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民主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保护、废物**利用、鼓励绿色消费、**采购以及公众参与环保、生态用地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建筑节能等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体系。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严格环保准入,杜绝各种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现象。

(三)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由**来牵头和主导。**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级党委**需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

其次、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义、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

第三、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资源**制度改革,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形成机制;建立资源、环境容量(排污权)交易制度;对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行优惠利率;对欠发达地区加大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前提下,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循环经济。

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研究和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强化节能降耗目标管理,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同时,加快发展核能,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力度,优化我省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三是重视建筑、交通节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植被保护力度,以增加森林碳汇。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碳交易等市场化交易平台,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效率;在生态建设方面,通过创新体制与机制,引入多元主体、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新格局。

(五)加快发展生态化的服务业和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化的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环节延伸。发展生态农业一是推广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以减少引起面源污染的农药、化肥、地膜使用。二是加快形成绿色农产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突出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名特优农产品,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安全化和管理科学化。

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认证体系。重点解决动植物病虫、畜禽药物残留与卫生质量、大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公民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应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在日常生活与消费中,培育节约与环保理念,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

要加大环保公众参与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公民都愿意和能够充分地履行自己的环保参与权和监督权。

各大新闻**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楼:瘦骨侯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这两次理论上的飞跃,都是为了解决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

3楼:司马铸剑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