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哪个人首创了一种称为“割圆术”的数学

2020-11-22 07:46:15 字数 2768 阅读 8258

1楼:燕赵天使骑士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  )首创了一种称为“割圆术”的数学方法,算出π的近似值为3.1416.a.祖冲之b.刘徽c

2楼:匿名用户

故选b.

没找到稳定工作,家庭条件也不好,该不该分手

3楼:宝石王子新

现在不代表以后,有心努力就好。重要的两个人相处快乐。明确己心~有爱有方向。

人各有志,幸福不能不去追求~有不满,好好交流吧。

怎么想的,实话实说吧。能接受,当然要继续,不能接受,那就放弃。

恋爱就是相互了解的过程,恋爱的重点就是要有共同语言!当相处不好,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不适合,就没有必要勉强自己,继续维持也只能是累人累己。更不要过分纠结。

4楼:薛丁鹏大本营

是不是少心眼 是不是懒 是不是悟实 是不是对你不好 是不是花心(安静的想一下你是不爱他 自己想找个啥样的)

送家具的搬运工把电梯弄坏了,应该谁来理赔,责任如何划分?

5楼:恩施大王

当然是工人的事情呢,从某种意思上来说 它根本没有送到家,出的事当然由他负责了

6楼:pla董方

搬运工失误把木棍掉进电梯里 立马通知物业 而物业不重视 继续使用电梯 电梯坏的 这个怎么定责

在我国古代最早算出圆周率的数学家是谁

7楼:咪浠w眯兮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

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就提出径一周三的古率,定圆周率为三,即圆周长是直径长的三倍。此后,经过历代数学家的相继探索,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日益精确。

东汉张衡推算出的圆周率值为3.162。三国时王蕃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为3.

155。魏晋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新的推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将圆周率的值为边长除以2,其近似值为3.14;并且说明这个数值比圆周率实际数值要小一些。

刘徽以后,探求圆周率有成就的学者,先后有南朝时代的何承天,皮延宗等人。何承天求得的圆周率数值为3.1428,皮延宗求出圆周率值为22/7≈3.14。

祖冲之认为自秦汉以至魏晋的数百年中研究圆周率成绩最大的学者是刘徽,但并未达到精确的程度,于是他进一步精益钻研,去探求更精确的数值。

8楼:匿名用户

最早的数学家已不可考证,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里已经有“周三径一”这种粗略的圆周率算法,而后东汉时期的张衡、三国时期的王蕃都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不过都不是很准确,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这种新算法,将圆周率算到了3.1416的近似值,是我国历史记载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数学家,后来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与3.

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约率7分之22和密率113分之355,这个记录保持了1000多年。

9楼:仅此一个

是祖冲之。世界上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的人是我国数学家祖冲之

,远在1500多年前,他就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因此被称作“圆周率之父”,西方人在1000多年以后才获得这样精确的值;

10楼:众星之管理者

最早算出的人都不知道是谁,无论是世界上还是中国。在中国,关于圆周率最早的记载在《周髀算经》上,“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pi=3.只是精确度不大高而已,并不是没有。

有记载的计算过圆周率的第一个人是张衡,他算到了3.162,后来的刘徽创造割圆术,计算到了3.1416,已经精确度很高了。

在古代魏晋时期数学家谁用割圆术的方法来求圆的面积

11楼:匿名用户

割圆术(cyclotomic method)所谓“割圆术”,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去无限逼近圆周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

“圜,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只有一个中心,圆周上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墨经》上就已经给出了圆的这个定义,而公元前11世纪,我国西周时期数学家商高也曾与周公讨论过圆与方的关系。认识了圆,人们也就开始了有关于圆的种种计算,特别是计算圆的面积。我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在第一章“方田”章中写到“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公式。

为了证明这个公式,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于公元263年撰写《九章算术注》,在这一公式后面写了一篇1800余字的注记,这篇注记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割圆术”。

12楼:匿名用户

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提出了"割圆术",即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

13楼:春天有蝉鸣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