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有哪些,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0-11-22 06:08:22 字数 6207 阅读 3439

1楼:漫阅科技

行书,与草书一样起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较楷书简便,辨认比草书容易,以简易为宗旨,实用性强,便于流行。成为人们信札往返、记事作文的首选。

早期在行书艺术上成就卓著的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唐代则有李邕和颜真卿两家。宋、明、清几代也人才辈出。

迄今,行书仍然是人们最常用的手写字体。

姨母帖 王羲之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楼:匿名用户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行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王羲之真迹)

02代表人物二:颜真卿

唐代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楷中着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祭侄稿)

(自书告身帖)

03代表人物三:苏轼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寒食帖)

3楼:孟周为航

现代书法家傅建增,以左手书法著称,创建南开大学书画社,任社长。在大学讲授《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史论》、《美学》、和《书法》等多门课程,早年拜中国著名女书法家王千为师,后与书法大师吴玉如、李鹤年、欧阳中石、王学仲、范曾诸先生多有交往,书法作品被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收藏。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理事兼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东方书画院院长等职位。

4楼:雪域篮心

01代表人物一: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行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王羲之真迹)

02代表人物二:颜真卿

唐代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楷中着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祭侄稿)

(自书告身帖)

03代表人物三:苏轼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寒食帖)

(赤壁赋)

04代表人物四:米芾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笔迹)

05代表人物五: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誉很高。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

(洛神赋)

天下三大行书,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以及苏轼《寒食帖》与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5楼:超梦

兰亭序 黄州寒食帖 祭侄稿

6楼:匿名用户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天下三大行书,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行书的特点有哪些?

7楼:匿名用户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8楼:依雨文荣语

行书的结构法是各种风格和流派的行书所应共同遵守的结构原则,王、颜、米、黄自然也不例外。在行书笔画练习有了一定基础后,如何按照行书艺术的规律去组合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行书结构法所要研究的对象。

错落大小: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

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调整轻重:“平衡”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左右挥洒: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上下贯穿: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力求和谐:以上四点是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天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一下几点:笔触和谐统

一、间白和谐统

一、风格和谐统

一、字体和谐统一。

9楼:匿名用户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现在作为传统书法还有它的艺术性,许多人还在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即过时了,东汉以后就很少在实用。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写不易被人们认识,故不大适宜实用,更不便为大多数人认识,且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不过,从书法艺术角度说,草书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思想情绪,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感的一种书体。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在日常书写时,由于楷书点画要求严格,写起来又慢,故在实用书写时,往往不写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但作为书法学习者来说,又是必须练习的一种书体。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的结体和用笔的基本规律。

而对行书来说,不论从艺术或实用,都是在普遍书写的一种书体。这是因为行书这种书体,最适合实用,又具有艺术性,所以为书家喜爱,又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行书具有楷书的基本间架结构,又有草书简洁流便的行笔和线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动流畅,富有艺术气质,书法家和群众都喜爱它。

行书的这种特点和艺术素质,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以为学习行书是比较容易的,掌握起来较快,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于是临摹了几天范帖,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开始创作行书了。自然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不符合规范,更谈不上艺术性,只是乱涂乱抹,自以为是,无风格神韵可言。

有些人则只专心临摹范帖,态度也很认真,下的功夫不少,但因为不懂得行书创作规律,所以创作时虽可做到几分像范帖,但不能运用学到的传统技法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来。这都是由于认识和方法不对头,越写越陷入困境,走入歧途。

《宣和书谱·行书叙论》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

”这是说,隶书成为古体字以后,隶法已经过时,楷书过于拘谨,而草书又过于奔放,介乎这两者之间于是产生行书。行书兼有楷书的,称为楷行书,行书兼有草书的则称为行书或行草。可见,行书是吸取楷书、草书而形成的一种书体,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书体称行书。

这种书体,没有严格固定的结体,虽有楷书的成份,但结体更加省略简洁,写法更加简便,吸取了草书的简捷结体和使转连带的写法。如果楷书成份多,接近楷书的称为楷行书;接近草书,草书成份多,则称为草行书。这种行书体的出现,最早也是因实用的需要而来的。

实用有不同场所,不同场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严肃的场所,自然应该用当时的正书、真书(楷书),日常较为随便的场合,为了省时省力,写起来就需简便而比较快速草率,这似乎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自然现象。行书从实用开始,后来发现这种书体不仅便于实用,而且也很有艺术性,故日渐时行了,写的人越来越多。

行书既然是这样一种书体,其结构、笔法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有接近楷书的行书,如欧阳询的《千字文》(图1,局部),结体虽是楷书结构,但属行书用笔,它不似楷法那样逆笔停顿,收笔顿挫,而是顺笔而入,行笔连带,虽有所停顿,随即迅速收笔或转笔连带,这是行书行笔的特点。有接近草书的,草书成份多,楷书成份少,即是行草书。

如颜真卿的《江外帖》,帖中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与拯,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

真卿白。”(图2)又如宋代米芾《张季明帖》,帖中云:“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

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这两帖都是草书成份多,许多字都是草书结体,如《江外帖》中的“最、年、诸、州、并、此、书、心、然、安、耳、真卿”等字,均是草体和草写。米芾《张季明帖》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图3),连续运笔,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可称“一笔书”,全是草书连绵笔法,而结体则基本保持楷体。

还有一种行书,以行楷为主,偶然渗进草书,形成行书草书的鲜明的变化,早期的行书常出现这种写法,如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王羲之的《孔侍中帖》、《丧乱帖》就是这样,其“奈何”、“不知”等字(图4)都属草书的写法。又如《孔侍中帖》中的“复问”(图5)等字也都是纯草书写法。

这种行书形式,行草书相间,显得对比鲜明,有轻重节奏的变化。还有一种行书,楷行书间架中带有草书结体和写法,如王羲之《兰亭序》字体中的连带和省笔的写法(图6)。这可以说是一种较标准的行书体。

所以,行书虽然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但是,在每个书者来说,又有自己的写法,或偏楷体,或偏草体,或楷行并用,或行草并用,或较标准的行书体。行书具体写法中的这种变化,是与每个时代的时尚和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行书的理解和对书法艺术所下的功夫分不开的。

刘熙载的《艺概》中说;“知真草者之于行,如绘事欲作碧绿,只须会合青、黄,无庸别设碧绿料也。”刘熙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真、草、行三体的关系,犹如绘画中的碧绿色,只须合青色、黄色即会出现碧绿色,不必专门设一种碧绿颜料。换句话说,刘熙载认为写行书,只要精通楷书和草书两体,融合在一起写即能成为行书,用不着专门学行书。

这话从理论上说自然合理。但在实践上说,两者结合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且楷书和行书在结体、用笔上毕竟不同,有很大差异,也需要变化,并不能将楷草两体机械结合即可成行书体,故学行书不论在结体和用笔上都需要独立进行练习和研究,才能写得好。

当然如果学好楷书和草书,学好行书就会快得多。张怀在《六体书论》中讲到真、行、草书体的特点和趣味不同时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

”真书即楷书如立,即严肃而处静态。草书如走,即比较快速,处在一种动态。行书贵行,行则不同于立,也不同于走。

行不同于走的速度,徐徐而行,即笔毫常处在行动的状态,起收笔无停顿很久的动作,意到即动,或连带,或提笔萦带,即上一笔和下一笔起收笔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或实或虚的联系。同时,在结体上又具有草书的简便结构,把楷书中重复笔画加以省损,又加上连带变形等方法,加速书写的速度,这就造成行书之行的特点。“趋变适时,行书为要。

”它利于实用,又能在艺术上减法尽意,动静结合,虚实变化,形成节律韵味。“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比楷书放纵,比草书又收敛,有静有动,有繁有简,意趣无穷。

行书的结构和连带运笔使线条构成各种艺术形态,是便于艺术创作的一种书体。充分理解和认识行书的特点,是我们写行书的首要课题。只有对行书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书写时才能掌握其结体与笔法的特点和创作的要领。

明朝文学流派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两

1楼 匿名用户 钟惺 谭元春 竟陵派又称钟谭派 ,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 1574 1624 谭元春 1586 1637 都是竟陵 即今湖北天门 人,故被称为竟陵派。 竞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可以说是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 中国古文学流派有哪些? 2楼 匿名用户 文学流派或团...

山水诗的由来,山水诗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人物

1楼 杀杀杀杀傻傻傻 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骚客是性情人的翘楚。当文人的情感与山水的景观相碰撞 相交触 相濡染,便有诗的衍生,诗的变种。这变种,便是山水诗的形成。 山水诗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东晋时期。 中国人历来受 天人合一 观念的影响,自魏晋以来便形成一种亲近自然 钟情山水的风尚。这种风尚在东晋时代的...

福建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1楼 金左金右 郑起妙 孙志纯 郭宁 游遵绍 高义谦 陈杰民 陈明华等。 2楼 匿名用户 池望之 男 本名 池益岓 1969 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知名雕塑家。在其创作型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生如夏花》 《指挥》 《轻之下重之上》 《春天的故事》等一系列当代艺术作品,作品主要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