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惰统一后,隋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

2020-11-22 05:47:27 字数 6224 阅读 1961

1楼:_子非予

1、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加上**皇权。

2、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加强地方控制。裁并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开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隋炀帝创科举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状,招揽人才。

4、改革府兵制,兵民合一,使府兵既是府兵制下的军人,又是均田制下的农民,从而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

5、改革刑律,颁布《开皇律》。

6、继续推行均田制,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限制了地主的兼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恢复和稳定.。

7、实行租调力役制度,改定赋役。下令百姓年满50岁者,可以输庸代役,隋实行“轻税入官”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也使**控制了更多的农民.。

8、整理户籍,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有利于增加**的财政收入。

9、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10、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隋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2楼:月影竹箫

隋朝初年,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限制士族地主的特权,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加强地方控制,巩固其统治,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所制定的主要措施有:

1、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设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权力机关.内史省的长官是内史监、令,是决策机关,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有取旨决策之功.

2、减化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地方控制

在地方,这改变南北朝以来,郡县设立既多且滥,“地不过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三千,二郡分领”的官多民少,十羊九牧的状况.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制(炀帝改为郡县二级),这样裁并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开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创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日益成为世家大族把握政权的工具,隋文帝开皇三年,正式废弃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的办法,以才选人.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炀帝时(605年)又增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即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它在初期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沿袭了一千三百多年,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状,不仅只凭门第,而且注重才学,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使一大批普通地主读书人,凭借其真才实学,在较公正的竞争中,走上政治舞台,为普通地主的入仕铺开了道路,为政权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血液,对封建社会的源远流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改革府兵制

宇文泰创立府兵制,府兵世袭为兵,另立军籍,是不属于地方的兵农分治的职业军人.隋朝进行改革,渐使兵民合一.文帝开皇十年规定: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府兵一面在州县落籍,“一与同民”按均田制下授田,耕种田地,但免租调;一方面仍保留军籍,轮番宿卫,战时自备**资粮出征,使府兵既是府兵制下的军人,又是均田制下的农民,从而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兵农合一,军农合一.

5、改革刑律

为避免北周“刑政苛刻,群心崩骇”的现象,隋重新制定律法,581至583年,制成《开皇律》,废除北魏、北齐之枭首、车裂等许多酷法,而定为五等之刑,即死刑、分绞刑、斩刑;流刑,分1000里、1500里、2000里;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杖刑,杖60-150下,笞刑,这15-50不等.尤其对死刑的判决很慎重.

为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在《开皇律》中,有著名的“八议”和“十恶”条款.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为以后所借鉴,尤其为唐律所借鉴.

6、继续推行均田制

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581年颁布了均田令,对各级人民授予土地.

隋的均田制将由**掌握的官田或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限制了地主的兼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恢复和稳定.

7、实行租调力役制度,改定赋役

以丁男丁女(一床)作为纳税单位,一床一年纳租粟三石,调随乡出,调绢一匹和绵3两,麻乡交布六丈,麻3斤,力役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年龄规定:3岁以下为黄,4-10岁为小,11-17岁为中,18-60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以后又将成丁年龄定为21岁.开皇十年,下令百姓年满50岁者,可以输庸代役,即交纳一定的布或绢代役.

隋实行“轻税入官”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也使**控制了更多的农民.

8、整理户籍,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检括户口,把人民加以编制.鉴于南北朝以来,百姓为逃避赋役,或诈老诈小,或依托豪强,或潜逃流亡,脱离户籍的情况,开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年龄和体貌特征,检查户籍,发现隐瞒不实者,里正、党长等地方官就要判罪,流配远方.同时下令,堂兄弟以下,分户另居,另立户头,叫析籍.

另外,又颁布“输籍之法”,实行输籍定样,国家按财产的多少,划分户等,及各户等所要缴纳的税赋样本,作为定样,颁布全国,然后每年的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各村,按每家的资产,定出户等应缴纳的数额,并写成定簿,这样农民难逃赋税,地方官吏也不能任情舞弊.两样政策,目的在于同豪强地主争夺剥削对象和劳动人手.有利于增加**的财政收入,“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9、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以官制的五铢钱作为通用的货币,并制定标准的铜斗铁尺,这样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这些措施,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巩固了**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一是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二是沟通南北经济.三是为了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3楼:回忆

589年,隋朝率军灭掉陈国,,结束割裂分局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他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隋朝时创设进士科,吸纳社会人才。

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短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隋炀帝期间开凿大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客观上沟通了南北经济。

归纳总结隋炀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楼:小薇薇

1、为政举措

隋朝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局面。

①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②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

③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④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收入。

⑤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对东南地区(会稽)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2、人物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5楼:虹口伍夫长

修大运河。

巡游突厥

三征高句丽

6楼:匿名用户

方向感大姑夫让人刚刚吃香蕉那个号公积金tv头发加西亚

隋文帝如何巩固统一

7楼: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形成大统一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1、在政治方面:只要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在**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

2、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3、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并减轻赋税徭役、推行均田制。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隋文帝提倡节俭。

8楼:匿名用户

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任免,由此巩固了**集权。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封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1、确立三省六部制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杨坚在**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

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

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

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

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6]

2、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

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开皇十年(590年)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

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一律由**任免。

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

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

这种选拔****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文员的聘用方法。

3、修订开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

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

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

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

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595年)形成定制的,杨坚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

“(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杨坚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

”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