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在中国古代是否有特殊意义

2020-11-21 21:45:34 字数 5505 阅读 7878

1楼:消迷秦汉

这个数字还有比他更早的,明代中期抗倭英雄戚继光有一首诗马上作 戚继光 壮志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应该说,古时的一年跟现在的阳历一样,都是三百六十五日。虽说农历按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来算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到三百五十五天。但那时并不像现在以正月初一为大年开始,而是以立春那天为大年开始和结束,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的间隔为十五天多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节气分精确到哪天哪时哪分的了),每个节气加起来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

在古代中国,农历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历法,但是在元末明初,也就是西方天文学开始发达的时候,农历开始借鉴西历的校年法以纠正自身历法的不准确性,在那时候一年基本上可能明确肯定是三百六十五天了。

说了那么多应该可以解惑了吧。你可能满意了,我还不满意啊!加分吧!不满意再找我麻烦啦。

古人认为一年是三百六十天还是三百六十五天,说说依据

2楼:匿名用户

古人?尧时就已经观测一年有366天了。

哪来的360天之说?

到了周朝,历法已经相当精确。使用的是四分历,即一年的长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天(所以称作“四分历”)。

至于民用的历谱。由于使用太阴为准,所以平年长度354天或355天,闰年长度383天或384天。

没有360天之说。

至于唐诗中使用一年360天,那是诗人为了写诗方便。且与365.25天比较接近。在诗文中,近似一下又何妨?

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从先秦开始),没有一个会把一年近似为360天的。至多是近似为366天(那也是远古的“尧”及之前的时代)。

后来,随着观测精确的提高。古代的天文学家测得的(回归)年长,都已经很接近365.2425天了。

到了宋朝末及元朝。中国的天文学家,在编算民用历谱时,已经使用365.2425天这个回归年长度了。(《

3楼:夔多班元槐

古尧已经观测

366哪

360说周朝历

已经相精确使用四

历即度365四(所

称作四历)

至于民用

历谱由于使用太阴准所

平度354

或355

闰度383

或384

没360

说至于唐诗

使用360诗写诗

便且与365.25

比较接近

诗文近似

何妨古代文家(

先秦始)没近似

360至

近似366(远古

尧及前代)

随着观测精确

提高古代文家测

(归)都已经接近365.2425

宋朝末及元朝文家

编算民用历谱

已经使用365.2425归度(《

求中国古代三百六十五周天星辰的名字,全部都要,不要那种星座的,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名字!

4楼:星动

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七曜,中国古代对日、月、五星的一种总称,亦称“七政”、“七纬”、“七耀”。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五大行星。

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方法。

古代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况和气节的变换情况,把周天分为十二的等分,叫做十二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把黄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部分,并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次与黄道十二宫对照,古代西方也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把黄道带分为白羊,金牛等十二个等分,叫做黄道十二宫,与我国的十二次划分的界限划分稍有差异。两者对照起来如下:

星纪→摩羯宫 玄枵→宝瓶宫

娵訾→双鱼宫 降娄→白羊宫

大梁→金牛宫 实沈→双子宫

鹑首→巨蟹宫 鹑火→狮子宫

鹑尾→室女宫 寿星→天秤宫

大火→天蝎宫 析木→人马宫

二十八正曜,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这里的“主星”也称“正曜”,即为“二十八正曜”,具体各“正曜”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四御,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三官大帝,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

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镇星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含义

5楼:匿名用户

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九”除了具有其他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还常表示“多”的意思.

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

”《素问?三部九侯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因此,自古至今,常用“九”表示“多”.

例如:“九合诸侯”:这是历史上记载的齐桓公会合诸侯的故事,“九”并不代表九次,而是多次;“九曲黄河”并不是说黄河有九道弯,而是有很多弯;“九死一生”中的“九”并不是死九次,而是历经多种磨难;“九牛一毛”中的“九”也不是说有九头牛,而是表示数量多.

古人所说的“天为九天、地为九洲、月行九道、日有九光”中的“九”也都表示多.

“九”从“多”又引申出“高”、“深”等含义.例如:“九宵”、“九重天”、“重宵九”、“九泉之下”中的“九”等.

“九”表示多,“九”的倍是也常表示多.例如:“十八般武艺”、“就地十八滚”、“女大十八变”、“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九九八十一难”、“三百六十行”、“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中的数词也都表示“多”.

“九”为最高数,又与“久”谐音,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历代皇帝更爱“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想使其天下永久,因此,举世闻名的皇宫(故宫)简直成了九的王国.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故宫内各宫、殿与大、小城门上金黄色的门钉,也都是横九排、竖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颗;台阶的级数也是九或九的倍数;故宫内宫殿房屋总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坛、颐和园等皇帝所到之处,建筑也多以“九”为基数.

《史记?武帝纪》中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洲.”“九鼎”便成为传说中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传国之宝,并留下了“一言九鼎”的成语,以示说话的分量之重.

在**统治集团内部,设“九卿”,即九个官职,从秦汉到清朝,代代如此.尽管这样崇“九”,历代皇位并没长治久安,只不过是利用了“九”与“久”的谐音来表达“万岁”渴望“万寿无疆”的一种欲望而已.

我国民间对“九”也很偏爱,这表现在凡事用“九”作计量单位,“数九”便是一例,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此后,“九九歌”便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些“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

到了明代,出现了“画九”,清代,又发展为“写九”,无论是“数”、“画”还是写,都是以“九”为标准数字,勾勒出冬季的天气变化情况等.(摘自《学汉语》作者赵玉品)

6楼:匿名用户

数字九有多种含义:古代中国中的数字9即为龙。九本是正似形蛇,突出其三角形的蛇头,又突出其张开的蛇口及伸出的蛇舌,另外数字九为一人首蛇身。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我国民间对“九”也很偏爱,这表现在凡事用“九”作计量单位,“数九”便是一例,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此后,“九九歌”便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些“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

到了明代,出现了“画九”,清代,又发展为“写九”,无论是“数”、“画”还是写,都是以“九”为标准数字,勾勒出冬季的天气变化情况等。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很重要?

7楼:蓝蓝蓝

因为数字九有多种含义:古代中国中的数字9即为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我国民间对“九”也很偏爱,这表现在凡事用“九”作计量单位,“数九”便是一例,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此后,“九九歌”便开始在民间流传。

2、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中多有体现,北京的恭王府原来是和珅的府邸,里面的走廊、窗棂等处的装饰都是蝙蝠,据说总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谐音“福”,取福运长久之意。如再加一“福”,又是“万福”,而那一“福”,正是藏在假山里面的康熙御笔“福”字。

3、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更是离不开“九”,他穿着九龙袍,住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大门上的门钉也都是横九排、竖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颗,这些都是长久的象征。当然,天坛、故宫对“九”的崇拜可能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考古发现,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宫殿f901遗址就是八柱九间的格局,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了,而后世宫殿基本都沿袭了这样的建筑模式。

4、“九”还有着谐音“久”这一优势,通过数量上“九”的强调和重复,又有着“长久”的寓意,从而更受到古人的喜爱。人们追求十全十美,数目字“十”代表着“满”,但古人又认为月满则会亏,物极则会反,盛极则会衰。相对而言,“九”恰好是在上升趋势中,而且是上升到了一个极点,是有限之极,因而“九”被看作是“至尊之数”。

这种“至尊”的地位往往掺杂神秘性和神圣性,如上古时期与原始信仰有关的“九歌”即是一例。此外,佛道两教也都将“九”看作一个重要的修行之数。如佛教有“九谛”、“九禅”、“九僧”等,道家有“九转丹”,据说吃了就能成仙,道教的神仙社团“九仙”、“九真”、“九圣”等,也都是以“九”为编制名额。

5、在文学中也有“九”信仰的痕迹,如《水浒传》中说九天玄女搭救了宋江,给了宋江天书,嘱咐其要“替天行道”。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天罡神和七十二地煞神,《水浒传》中说洪太尉误放走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他们转世为一百单八好汉,这都是九的倍数。

《西游记》中提到的法术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有“九九归真”、“九九八十一难”的说法也都是九的倍数,可见,“九”在佛道思想及民间信仰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哪些妖怪,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妖怪有哪些?

1楼 匿名用户 夔 kui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 流破山 ,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 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