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熟外肌有哪些其运动分别由哪些脑神经支配

2020-11-21 20:17:34 字数 4616 阅读 5028

1楼:匿名用户

眼外肌共有六对,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其中,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的神经核位于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位于脑桥。

两眼能同时在水平方向同向运动,由位于脑桥的水平侧视中枢支配,两眼能在垂直方向同向运动,由位于上丘的垂直运动中枢支配。脑桥水平侧视中枢、下丘垂直运动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侧视中枢支配。前庭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加入脑干内侧纵束,参与侧视中枢。

在前庭神经系统和眼之间有联系,是通过前庭眼反射实现的,保证头部运动时,视觉的稳定。前庭神经系统和脊髓之间有神庭脊髓反射,实现在头部运动时,保证身体姿势与头部运动协调,维持身体平衡。

2楼:匿名用户

上丘上半部司眼球向上垂直运动,下部司眼球向下垂直运动。

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有哪些

3楼:匿名用户

支配上述眼外肌的有关神经

解剖简述如下:

动眼神经 为支配眼运动之最重要神经,它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此外还支配提上睑肌及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神经核在中脑上丘水平,由一群细胞核组成。细胞核神经原可分为三大群,两侧为大细胞群,支配眼外肌,各眼肌在神经核中有一定的对应部位。

司下直肌的神经核在最背侧近中脑导水管,向腹侧的次序为司下斜肌、内直肌、上直肌及提上睑肌的神经核。自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有的交叉至对侧,有的在同侧,有的眼肌受两侧神经核支配。在大细胞群的内侧为小细胞群,称为:

edinger—westpha.1核,支配收缩瞳孔,调节也可能由此核支配,但未得到确证。在动眼神经核之中,有一个细胞群是单独不成对的,称为perlia核,它的功能更不肯定,一般认为与会聚运动有关。

动眼神经核发出之纤维经过中脑红核及黑质自大脑脚间向前穿出成动眼神经。颅后凹中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居后交通动脉的下外方,经蝶鞍后床突的外侧进入颅中凹,穿过海绵窦,在窦的外侧壁行走,以后经眶上裂进入眶内,入眶前分成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与提上睑肌,下支支配内直肌、下直肌及下斜肌。

动眼神经核的联系:动眼神经核与滑车神经核及外展神经核都有联系,这可以构成两眼的协调运动。位于脑桥的眼球协同运动中枢,通过内侧纵束将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与对侧的外展神经核连系,这样在眼球向某侧转动时,一侧的内直肌配合对侧的外直肌一起收缩。

动眼神经经过内侧纵束与前庭神经核发生联系,头位改变时眼球之代偿性运动以及转动后之眼球震颤都是通过这些联系起作用的。又动眼神经核上与大脑皮质也有较复杂的联系,此种联系可以产生一些高级的眼球运动,例如命令眼球的随意活动,以及眼球的注视功能等。

滑车神经 为较小的神经,其神经核与动眼神经核是相连的,其神经纤维自核出发后交叉到对侧在脑千背侧下丘的下方穿出中脑。以后环绕中脑及大脑脚向腹侧行,穿过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在小脑天幕切迹处穿过硬脑膜,由后颅凹进入颅中凹,穿越海绵窦,然后经眶上裂进入眼眶,支配上斜肌。与动眼神经核相似,滑车神经核与眼运动的各种神经核之间,与前庭神经核之间,与大脑皮质之间也都有联系。

外展神经外展神经核在脑桥。面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绕过外展神经核形成面神经襻,这使在定位诊断时两者发生密切的联系。外展神经核的纤维在脑桥下端穿出腻干,沿着颅底斜坡向前进行,跨越颞骨岩部,进入海绵窦,也从眶上裂穿进眼眶,到外直肌。

外展神经在颅底的进行路线最长,因此较易受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外展神经核也通过内侧纵束与其他眼运动神经核及前庭神经核等发生联系,此外也与大脑皮质有核上纤维相联系。

面神经的走行及其分支

4楼:匿名用户

百科名片

面神经面神经acial nerve , 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一般认为是舌弓的背侧支.

介于相当于脊神经节的膝神经节的起始部附近.

目录概述

在无羊膜类,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愈合.在鱼类,除孔前神经的感觉性下颌支,孔后神经的混合性舌骨支,以及分布至口腔粘膜的咽支或上腭支以外,还有**感觉性的颊枝和眼支.

在羊膜类,以舌骨支为主体,支配舌骨肌,在哺乳类则支配表惰肌.下腭支形成鼓索神经,由舌前部的味觉神经和唾液腺分泌神经组成.哺乳类的上腭支形成岩浅大神经,它和交感神经一道到达翼腭神经节.

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起始核位于菱脑前部,神经纤维从脑部出来之前,从外展神经核的内侧到背侧,再迂回到腹外侧,形成所谓膝.

严重中耳炎和面部腮腺手术容易伤害面神经.面神经损伤后,由于表情肌瘫痪,出现串侧眼不能闭合、流口水、口歪向健侧等体征.

功能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面神经核位于脑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受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仅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半部的肌肉.

纤维成分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①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

②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有关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体的分泌;

③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的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

④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解剖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是较大的运动根,自脑桥小脑角区,脑桥延髓沟外侧部出脑;一是较小的混合跟,称中间神经,自运动根的外侧出脑,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内耳道底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内有膨大的膝神经节.面神经穿经面神经管及最后穿出腮腺时都发出许多分支.

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① 鼓索:传导味觉冲动及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② 岩大神经,也称岩浅大神经,含副交感分泌纤维,支配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分泌;

③ 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

颅外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发出3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前行进入腮腺实质,在腺内分支组成腮腺内丛发分支至腮腺前缘,分布于面部诸表情肌.

① 颞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

② 颧支:3-4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

③ 颊支:3-4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

④下颌缘支:分布于下唇诸肌,

⑤ 颈支:支配颈阔肌. 面神经的全长可分为9段:

1.运动神经核上段 运动神经核上段(supranuclear segment)起自额叶**前回下端的面神经皮层中枢,下达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

2.运动神经核段 运动神经核段(nuclear segment)面神经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绕过外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

3.小脑脑桥角段 小脑脑桥角段(cerebellopontine segment)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小脑脑桥角,会同听神经抵达内耳门.此段虽不长,但可被迫扩展到5cm而不发生面瘫.

4.内耳道段 内耳道段(internal auditory canal segment)面神经由内耳门进入内耳道,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底.

5.迷路段 迷路段(labyrinthine segment)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genicu1ate ganglion).此段最短,长2.

25mm~3mm.

6.鼓室段 鼓室段(tympanic segment)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达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此处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

亦可将此段分为鼓室段(自膝神经节到外半规管下方)

7. 锥段 锥段(pyramid segment)自外半规管下方到锥隆起平面,传统上常将锥段划入鼓段.

8. 乳突段 乳突段(mastoid segment)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此段部位较深,在**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2cm.

颞骨内面神经全长约为30mm;其中自膝神经节到锥隆起长约11mm,自锥隆起到茎乳孔长约16mm.

9.颞骨外段 颞骨外段(extratemporal segment)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发出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等小分支.面神经的终末支在茎突的外侧向外、前走行进入腮腺.

主干在腮腺内分为上支与下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各分支间的纤维相互吻合,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检查法面肌检查要先观察两侧额纹有无消失,眼裂有无增宽,鼻唇沟有无变浅,然后诸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运动是否对称,口角是否下垂或歪向一侧.检查味觉时,嘱患者伸舌,用棉签蘸不同味觉的物质涂于一侧2/3舌面,两侧对比检查.

临床意义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

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