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森林在采伐方式上有什么要求

2020-11-20 16:29:51 字数 6148 阅读 9689

1楼:匿名用户

抵制乱砍乱伐森林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占49.8%,后者占47.

3%,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下:

1 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

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p. crassifolia)、雪岭云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云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云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麦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麦吊杉(p.

brachytyla var. ***planata)、云杉(p. asperata)、紫果云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黄果冷杉(a.

ernestii)、长苞冷杉(a. ge***ei)、鳞皮冷杉(a. squamata)、喜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苍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 sibirica)。

d.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sabina saltuaria)、祁连圆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圆柏(s.

tibetica)、塔枝圆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圆柏(s. recurva)等。

b.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c.**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 yunnanensis)、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亚松(p. kesiya)、华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冲天柏(干香柏)(c. du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铁坚杉(k. davidian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等。

d.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针松(p. fenzeri-ana)和喜马拉雅长叶松(p. roxburghii)。

2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a.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山地,向东一直延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北部,主要建群种是红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阔叶树,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b.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带山地。是常绿阔叶林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森林类型,主要有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铁杉(t. chinensis)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

**带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间形成特殊的针阔混交林带,喜马拉雅铁杉(t. dumosa)与阔叶树混交林常常占据主要的地位。

3 阔叶林

a.落叶阔叶林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带的广阔范围。主要的森林类型有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alnus japonica)林、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林;由**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林、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桦木林以及发育在**带山地的山毛榉林和**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b.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所含物种丰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约占全国种类的1/2以上。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不明显,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有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阿丁枫林、木莲林。

c.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一带曾为古地中海的地区,有类似地中海硬叶常绿阔叶林残遗的群落存在,主要见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黄背栎(q. pannosa)、长穗高山栎(q. longispica)林、帽斗栎(q.

guayvaefolia)林、川西栎(q. gilliana)林、藏高山栎(q. semicarpifolia)林。

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铁橡栎(q. cocciferoides)林、锥连栎(q. franchetii)林、光叶高山栎(q.

rehderian)林和灰背栎(q. senescens)林的分布。

d.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它又可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

e.季雨林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它们多数属于长期衍生群落性质。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林、毛麻栎(c.

tabularis var. velutina)林、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林、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林、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林、木棉(bombax malabarium)林、楹树(albizzia chinensis)林、海南榄仁树(terminalia hainanensis)林、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林、枫香、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林等最为常见。

f.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柯类(lithocarpus)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毛荔枝(nephelium chryseum)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

森林采伐有几种方式?

2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森林主产品——木材的收获过程。包括伐木、

打枝、造材、集材、清理林场、归楞、装车等伐区作业。森林采伐也是森林更新作业的开始。采伐要因地因林制宜确定采伐方式,坚持合理采伐,避免单纯取材、砍好留坏、破坏森林资源。

皆伐面积不应超过国家规定,择伐应控制采伐强度,未成熟的林木不宜采伐,注意保护好伐前更新幼树,为迹地更新、水土保持创造条件。

森林采伐方式

即森林的主伐方式。可归纳为择伐、皆伐和渐伐3种。采伐时应根据林种、土质、地形、更新方式和经营目的进行选择。

择伐适用于大小老幼混生的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的采伐作业。作业复杂,技术要求高。采伐作业无一定的更新时间,不断地选择少数林木加以采伐。

其迹地更新采用人工更新或以周围林木进行天然下种更新或以采伐木伐根萌芽更新的方法。择伐可以使森林经常保持郁闭,林地不致裸出,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地力和保护幼树,对风雪害抵抗力较大,具有很好的水源涵养作用。但因经过多次采伐,实行机械化困难,伐木、集运材成本较高。

多用于林地坡度大及防护林地区。

皆伐将成熟的同龄单层林的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一次性收获的采伐作业方式。这种方式技术简单,适合于机械化生产,有利于同龄林的形成,幼时生长迅速的阳性树种的更新,以及成、过熟天然林的改造;效率高,成本低。皆伐作业的弊端是皆伐后林地裸露,易造成表土及腐殖质的流失,不利于水土保持。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对皆伐面积均加以限制,以小面积皆伐作业为主,并要求采伐后及时进行人工更新及人工促进更新。

渐伐主要是在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或接近单层林的林分内进行。一般是将采伐的林分经2~3次采伐完毕,而整个采伐期间不超过一个龄级。渐伐作业有利用天然下种更新和保持林地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渐伐作业的第一次采伐称为预备伐,使树冠得到阳光,促进开花结实,为种子发芽与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林地条件。其采伐强度约为25~30%。第二次采伐称为下种伐,即在林木大量结实之年,采伐强度为10~25%,使林木疏开。

下种伐后的树冠郁闭度约为0.4~0.6,以期达到种子从母树落地成活生长。

第三次采伐称为后伐,即随着幼树的生长,逐渐将成熟保留木伐掉。

森林采伐的技术要求

①森林采伐应在伐区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因林因地制宜,设计出合理的采伐方式、更新方式和各项生产工艺措施。木材生产,必须利于森林更新和环境保护,并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②森林采伐前,应把林场一年的作业区域划为伐区。

伐区区划以有利于一沟一坡全面经营和合理集运材为原则,其界线尽可能与森林经理调查区划相结合。③在伐区内按集材系统,把一个装车场吸引的范围划为作业区。④在作业区内,把立地条件、林分因子、采伐方式、经营措施相同和集材系统一致的林分划为小班。

小班是组织生产、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采伐、营林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小班界线按集材系统以自然区划为主,其面积按国家规定执行。⑤采伐方式的确定,应认真执行国家《森林法》及《森林采伐更新规程》所规定的采伐方式及有关规定,因林因地制宜,不应强求一律。

⑥在充分掌握伐区资源分布、采伐与更新方式、立地条件和自然流向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集材方式和选用相应的集材机具。⑦集材道的设计,以吸引木材多、集材距离近和作业安全为原则。应有利于集运材之间的上下衔接,有利于森林资源的集约经营,经济合理,并要兼顾营林方面的要求。

⑧运材岔线应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和集材流向,进行周密的踏勘选线,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布线,尽量将其延伸到资源集中的伐区腹部。⑨装车场(楞场)应在选定运材岔线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分布、吸引木材数量、集材流向、尽量缩短集材距离等条件,选设在地势干燥地方。⑩为改善迹地卫生环境、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改良土壤、促进森林更新和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应对采伐迹地进行清理。

其清理方法应把能够运出利用的梢头、枝桠、半截木和小径材选出后,将剩余物散铺于低洼地任其腐朽,或将剩余物分散堆积,在非防火期间烧毁。?皆伐迹地应以人工更新为主,择伐、渐伐林地和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有保障的皆伐迹地,可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天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