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2020-11-20 13:42:39 字数 5212 阅读 2060

1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主要在于现代人的心理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先说就业难吧,首先,中国这么多企业,大大小小的,工作机会很多,为什么就没有合适的呢?现在满大街的大学生,实在不济还是个大专生,那工作就开始挑了,脏的不去,累的不去,没双休不去,工资低的不去,伺候人的不去,得,挑挑拣拣没几个合适的,你看上的单位又看不上你,只能回家吃父母,反正父母不嫌。其次,人们都希望到一线大城市找工作,机会多,可同时竞争也大,可能上百人挣一个职位,这就造成部分二线城市或者偏远地区人员空缺严重。

再说说招工难吧,一是大部分企业都想要有工作经验的,直接上手,省去培训的费用了,可哪有那么多现成的,每个企业都这样想,都不给机会,人们哪来的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就总招不上人来。二来现在企业岗位空缺的大都是基层岗位说白了就是普通工人,工资低,条件差,发展空间小,大部分人不愿意做,累死累活挣的钱还不够给女朋友买化妆品的,说出去也不好听。

三是现代养孩子太难,大多数家庭就一个孩子,父母舍不得孩子受罪,宁愿家里养着,也不愿孩子出来受罪,要不就托人走关系花钱也得把孩子送到**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谁还出来找工作受罪呀。四是生存条件太难,工资不够支付房租水电费,伙食费,交通费等,促使人们总是不停的跳槽,期待下一个工作改变拮据的生活,因此人员流动大,也造成企业永远处于人员不饱和状态。

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进行就业准备?

2楼:匿名用户

就中国来说人口多是人所共知的,每年大学生毕业

,中学考不上高中,高中考不上大学这些人一年有多少,一千多万不止吧,如果国家建设工厂,都需要多少多大的才能使这些人就业啊,国家要是建设一万人的工厂,需要一万个厂子,一年能够建设一万个吗,年年那麼多人就业,年年能够建设那麼多厂子吗,所以从这样看,就业难,但是大学生毕业,现在不是以维持生活为原则了,认为大学生毕业就得就业,因为大学生学习五六年,经济付出很多,如果草率就业,好像对不起家庭和自己,因此要求适合自己的学历才行,甚至要求高职高薪才能满意,尤其名牌院校的学生,要求这些都没错,不过社会上有那麼多的位置吗,这是就业难。为什麽还要那麼多大学生,这是国家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需要,国家强大的需要,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大学生对待就业应该是双向考虑问题,就是要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就业方向才好。

利国利己,不能执著追求绝对什麽高薪高职。招工难,可能和地区有关,在沿海发达地区招工难,恐怕也是技术工人问题,如今人的观念发生改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某种程度不如农民,现在学工的没有过去多,真正的技工匮乏,再有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工资入不敷出,轮到那个人都要考虑考虑吗,现在企业主的吝啬不在少数,还要考虑考虑企业主的德行等等,这些可能都是造成招工难现状。不全面,有漏洞,仅供参考。

3楼: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就像是60年代时候,我们的上辈们遇到*****一样,这些现象的出现,源于国家政策,我们自己改变不了的,计划生育搞得家家都是一个孩子,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还有那么多的一般工作要人去做,难为了现在的年轻人,要在父母温暖的怀抱投身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时代”我们无从选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能够做的事,想做的事,无愧于自己的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家人,就够了!

如何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结构性矛盾

4楼:匿名用户

一、需要改进教育体制。当前高校的招生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果某个专业热,各大高校就蜂拥而上,引进教师,扩大规模,短时期内使得该专业供给过剩。

这种供给人才的模式,显然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引导改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摆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自己预设个合理的期望值,更理性地选择就业,不妨从中小企业入手,从基础岗位做起,这样或许能摆脱无业可就的困境。

三、国家要优化改善相关的激励政策。继续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民工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发挥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便捷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扶持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城归”带动就近就业。

五、相关**部分应加大对社会上各类就业培训机构监管。杜绝一些培训机构贪大求洋、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所谓“高大上”的培训,在培训数字上做文章,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无所适从。提倡引导培训机构做一些实实在在对就业人员切实受用的培训。

六、亟须改善某些行业的劳动环境,强制降低行业流动性,要求相关企业将从业者安全风险降低到与其他行业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才可能为城市户籍失业人员、新毕业大学生、中职毕业生等群体进入这些行业提供可能。更为实现“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对冲创造条件。

如何正确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两者之间的关系

5楼:第n次抗日战争

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用工荒就像“狼来了”的预言,已经喊了多年。但今年春节过后,这只狼似乎真的来了。有**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就不得不放下身段,由过去坐等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求职的农民工,变为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

但是即便诚意如此,不少企业忙活半天,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

一边是大批东部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那么,为啥就业难与用工荒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到底是紧张还是过剩?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就业压力还是首位的,而用工荒是结构性的,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因此新一轮被冠之以“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东部沿海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拉开序幕。加工业这只腾出去的“旧鸟”不少飞向了中西部。

比如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公司的北上和西进,就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一大结果就是,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正像一些地方打出的“打工不用去远方,省内就业建家乡”的口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类企业,用工荒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没有显现出来的危机可能远比用工问题大。因此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靠提高工资待遇、靠善待农民工等来解决招工难问题,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东部沿海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只有进入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才能有实力去吸引高端人才,实现“腾笼换鸟”。而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们,正是农民工回流之后的接续人才。这样,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难题才能同时破解,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从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呢? 5

6楼:竹娘

矛盾就是我们

有的不是人家想要的。。。很简单,我们都在学校,那我们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而且专业学的多却不精,对行业经验不丰富。。。出现这种矛盾是必然的,社会在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会不断的变化,何况现在就业与招工时双方互选的。。

因为大学生普遍都认为自己大学毕业,不找个好工作怎么干啊。。而人家公司也有选择的权利。。。研究生还有高中等毕业的各有各优势,只要我们定好位置,会找到自己想要的

7楼:匿名用户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北京 我了解一点、在北京的开发区、外地农民工占了95%以上、而大学生的比例更高、也就是说1000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学生就很不错了、并不是就业难、而是压根大学生就不想去那、显工资低、大学生一毕业就想去市里面找个好工作、白领啊什么的、可是你们连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谈什么工作、这就造成了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具体的我就不说了...谢谢

8楼:匿名用户

大学生就业难是自己太挑剔,企业招工难是对员工太苛刻。

9楼:大量劳务

这个现象其实不奇怪。首先,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工资水平跟企业开出的工资水平有差距,所以企业一直在找工人,大学生在找工作。

二、需求的工作经验,大学生是从大学校门刚出来的,工作经验肯定是不足的但是不排除有学生利用假期增长自己的工作经验,所以工作经验的冲突是必然的。

10楼:淡忘你的轻柔

一个是要求工资和地位、一个要求技术、人才

如何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双重困境

11楼:匿名用户

一、需要改进教育体制。当前高校的招生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果某个专业热,各大高校就蜂拥而上,引进教师,扩大规模,短时期内使得该专业供给过剩。

这种供给人才的模式,显然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引导改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摆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自己预设个合理的期望值,更理性地选择就业,不妨从中小企业入手,从基础岗位做起,这样或许能摆脱无业可就的困境。

三、国家要优化改善相关的激励政策。继续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民工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发挥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便捷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扶持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城归”带动就近就业。

五、相关**部分应加大对社会上各类就业培训机构监管。杜绝一些培训机构贪大求洋、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所谓“高大上”的培训,在培训数字上做文章,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无所适从。提倡引导培训机构做一些实实在在对就业人员切实受用的培训。

六、亟须改善某些行业的劳动环境,强制降低行业流动性,要求相关企业将从业者安全风险降低到与其他行业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才可能为城市户籍失业人员、新毕业大学生、中职毕业生等群体进入这些行业提供可能。更为实现“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对冲创造条件。

如何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双重困境

1楼 匿名用户 一 需要改进教育体制。当前高校的招生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果某个专业热,各大高校就蜂拥而上,引进教师,扩大规模,短时期内使得该专业供给过剩。 这种供给人才的模式,显然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 引导改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摆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自己预设个合理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