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长城是用什么来凝固的,有糯米吗

2020-11-20 06:32:32 字数 5572 阅读 8674

1楼:bd蟑螂

有的,准确来说是糯米浆。混在石灰等里面一起用

2楼:我的军旅生活

古时候哪有石灰啊?是糯米水加上泥土混合起来的产物!比现在的石灰和水泥还要坚固

3楼:匿名用户

有的,听说好像还有蛋清吧···

古时长城修建是用什么做粘合剂的

4楼:活宝杨建

古长城就是夯土筑城,不用粘合剂,中国古代一直到清朝为止,建筑都不用粘合剂,也没有类似混凝土的粘合剂。明代长城外包条石或城砖,砖缝用石灰加黄土加切成寸段长的植物桔杆搅拌混后后,作填充物,也有一定的粘合效果。

长城是用糯米掺什么建造而成的

5楼:匿名用户

你好 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2.土坯垒砌墙;3.青砖砌墙;4.石砌墙;5.砖石混合砌筑;6.条石;7.泥土连接砖。

糯米汁 加砖石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长城为什么这么坚固?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

6楼:烟缸与玫瑰

研究显示,作为亚洲人主食之一的糯米,是使中国古代砂浆性能超强的根本原因,这种砂浆仍是现在修复古代建筑的最好材料。

砂浆是一种用于填充砖块、石块和其他建筑材料之间缝隙的糊状物,标准的砂浆成分是熟石灰,即经过煅烧或加热至高温,然后放入水中的石灰岩。科学家研究表明,距今大约1500年前,古代中国的建筑工人通过将糯米汤和标准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度的“糯米砂浆”。

糯米砂浆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机和无机原料制成的复合砂浆,它比纯石灰砂浆强度更大,更具耐水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古代建筑工人利用糯米砂浆去修建牧墓穴、宝塔、城墙,其中一些建筑存在至今,非常坚固,甚至推土机都难以推倒,还能承受强度很大的自然灾害如**,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利用糯米的超强黏性,现代企业也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各种替代有害化学物的产品,如糯米图的植物分子涂料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分析研究表明,古代砌筑砂浆是一种特殊的有机与无机合成材料。无机成分是碳酸钙,有机成分则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来自于添加至砂浆中的糯米汤,砂浆中的支链淀粉起到了抑制剂的作用:

一方面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长,另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而后者是令这种有机与无机砂浆强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为确定糯米能否有助于建筑物修复,科学家准备了掺入糯米数量不同的石灰砂浆,对比传统石灰砂浆测试了它们的性能。对这两种砂浆的测试结果表明,掺入糯米糖的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这些特点令其成为修复古代石造建筑的合适材料。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7楼:匿名用户

砂浆,一种用于填充砖块、石块的糊状物

万里长城的石头是用什么粘接起来的?古代是没有水泥沙浆和瓷砖粘结剂的

8楼:偶是昭阳

用的是糯米和石灰,有的地方加了鸡蛋。

大概是70%糯米和20%石灰,剩下10%是鸡蛋

9楼:匿名用户

资料: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修筑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作方城。

战国时,燕、赵、魏、韩、秦等都在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万余里。今山西大同北部,甘肃岷县城西等地均有秦长城遗址。

西汉沿河西走廊一带向西增筑朔方长城和河西长城,经玉门关延伸到今新疆境内,以保护河西走廊。北魏时西部柔然人满为患,又兴筑长城以防柔然人南侵。北齐也多次修筑长城。

隋代为防御突厥、吐谷浑,数度修筑长城。明朝建立后,大将徐达曾18次在居庸关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主体是城墙。山西东面至山海关一段,断面下宽上狭,平均底宽6米,高逾6.5米,外砌整齐条石和特大城砖,内部夯土。城墙顶部用

三、四层砖铺砌,最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勾缝,十分平正坚实,连野草也难以生根,平均宽5米,可容5马

并骑10人并进。墙顶两侧还砌有砖墙,内侧砌成约高1.5米的矮墙,外侧砌成约高1.

5米的垛墙,每一垛牙上面有了望孔,下面有一射击眼。城墙上有排水沟、吐水嘴等设施,在关口和险要的地方还设有凸出的罗城。

修筑长城的工程浩大,筑长城所用土方如所来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筑长城一般就地取材,大型城砖和石灰是就地烧制的。在高山峻岭,则开采石料,用石砌筑。

在沙漠中,用红柳枝条和芦苇与砂石层层相间铺砌,可砌到6.5米以上。在黄土地区,大都取土垒筑,在重要地段的城墙一般用砖砌和条石镶砌。

10楼:园长

糯米汤调三合土~~有钱的时候加鸡蛋~~

反正除了石灰感觉别的都能吃。。

11楼:追风少年孩子

石灰和糯米扮成的沙浆!!

12楼:happy凌

糖类进来了具体来讲据统计咯我摸了考虑考虑了铝土矿旅途突突突崭露头角据统计考虑考虑路吞吐

长城用什么粘合的。另古代城墙一般用什么粘合的?

13楼:无聊的吴聊聊啊

宋代以前是用黄泥浆,宋代以后,石灰砂浆才逐渐普遍使用;到了明代,在砌筑城墙时,广泛采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搅拌后作胶结材,这样大大增加了胶结力,明长城不少地段的砌筑,均用糯米汁掺拌砂浆,直到今天,砖缝的砂浆粘结力仍很坚固。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

明代时期的长城,主要是用一种叫做夯土的材料进行建造的。这种夯土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红泥,粗砂和石灰块进行融合而成的。

后来在对长城进行修补的时候,换了一种叫做糯米汤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粘性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劲,这东西是最佳的选择,长城屹立不倒有它的功劳。

糯米汤的粘合力超乎人的想象,所以说,它被广泛的用于粘合建筑,糯米汤完全不亚于我们现在的材料。

14楼:艾婉琳

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 版筑夯土

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

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它们有的是用粘土和砂,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的.也有的地方是用土,砂,石灰加以碎石夯筑的.

版筑夯土墙,她的高度一般是底厚的一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所以城墙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冷兵器(刀,抢,箭等)的袭击,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便.所以隋朝以前的长城,多是采用版筑夯土墙.

汉代夯层在15公分左右,由于筑城术的进步,唐代和明代筑城夯层则在30公分左右.但这种墙容易被敌人破坏,而且不耐风雨剥蚀,天长日久会自行坍倒.例如在玉门关和汉长城烽台,明显打有木筋,相隔数米并有规则,至今犹存.

但是一些唐代如锁阳城和明代的大同古堡,一些木筋则腐烂掉,少许耐腐蚀木料则存留.芦苇筋在玉门关大小方盘城呈规则分布,上下左右各相隔20公分左右.汉长城厚度足够容2个全副铠甲士兵相向通过,现存厚度在1.

2米以上.城墙高度,都在8~18米左右,体现了筑城术整体的坚固和技巧.

(2) 土坯垒砌墙:它是用粘土先做成土坯,晒干后再用粘土作胶结材,像砌砖一样垒砌而成,墙面外再抹一层黄泥作保护层.像嘉峪关的城墙,不少地方均是用土坯垒砌而成.

这种墙的承载能力以及所起的作用,基本与版筑夯土墙类似.它也是就地取材,但比夯筑施工更加方便,而且不要多少收分即能建造较高的城墙,嘉峪关的城墙即达九米之高.土坯垒砌的墙适于雨水稀少,天气干燥的地区.

这种墙也容易被敌人破坏,不耐风雨长久侵蚀.

(3) 青砖砌墙:到了唐代以后,制砖技术有了发展,队城门及附近的城墙,开始采取用砖包砌,内填黄土的方法来修筑了.这样构筑的城墙比版筑夯土墙坚固多了.

唐,宋时,砖还比较贵重,不能广泛使用,到了明代,不仅制砖业规模宏大,砖的产量大增,砖价低廉,而且砖的质量和制砖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又由于用砖砌墙,不仅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载荷,而且它的强度大大高于版筑土墙及坯垒土墙.因此,此时也多用青砖来砌筑城墙了.

砖砌城墙,不但能有效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冷兵器的袭击,而且也能抵抗当时火器的袭击.所以明朝时,不仅许多地,府,州,县的城墙多采用巨砖砌筑,而且规模宏大的长城城墙的不少地段也采用巨砖砌筑.

砌砖要用胶结材,宋代以前是用黄泥浆,宋代以后,石灰砂浆才逐渐普遍使用.到了明代,在砌筑城墙时,广泛采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搅拌后作胶结材,这样大大增加了胶结力.明长城不少地段的砌筑,均用糯米汁掺拌砂浆,直到今天,砖缝的砂浆粘结力仍很坚固.

(4) 石砌墙:它是用山石砌筑的城墙.山石有的加工成条石,也有的是毛石,这样砌筑的城墙,能承受更大的垂直荷重,抵抗当时各种兵器的袭击,而且能经受大自然的侵蚀.

由于长城不少地段石构筑在山脊上,所以应用石砌更加方便.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就是用巨型条石砌筑的.每一层条石的上下错缝,多用石灰掺糯米汁作胶结材.

(5) 砖石混合砌筑:由于山石承重力好,又能抗自然侵蚀,所以长城不少关隘的城门,城墙以及长城许多地段,均以条石作基础:砌筑到一米多高,上面再砌巨型青砖,由于砖的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便于施工,所以就用来砌筑在城墙的上层.

砖石混合砌筑城墙,结构更加坚固,对当时的各类兵器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希望可以帮到你~

15楼:匿名用户

古木建筑采用铆榫、燕尾槽固定,不用铁钉。

榫槽工艺取材于塑料或高级木材,具有质地硬而又有韧性的特点。榫槽工艺的构造原理是通过若干根经过独特技术加工成型的木条,不用钉、铆和任何粘合剂等外界辅助条件或任何手段,只是运用榫槽自身的相互组合,从而组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都能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木条榫槽工艺品。这种榫槽工艺源于两千多年前。

据说鲁班的祖师出师时,师傅考他的题目就是“三一工作法”。即用三根木条,自身组合成从不同角度都能显示出不同形状的“一字形”。

燕尾槽其形状象燕子那种剪刀似的尾巴状,起导向和支撑作用。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就用了这种方法。两千多年仍然完好无损。

16楼:匿名用户

是蛋清和糯米汁混合些许黄泥,秦朝的时候长城都是以泥砖、黄泥为主要材料,以蛋清、糯米汁为粘合。

一般而言修建城墙的方法,首先打地基,再在地基上修建两排木栅,往木栅中间填埋泥土,好一点的插有坚韧的竹条,就好像我们现代建筑的钢筋,不过质量就差了很多。再在木栅外围用黄泥土加上糯米汁覆盖一层。如果还有条件,就用砖头在外面铺垫上一层,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和**。

因为以黄泥夯实,所以古代城墙都是非常的厚,最大的高度和厚度比例可以达到一比一。

不过也有例外的,加大糯米汁和蛋清的使用量,可以达到堪比现代水泥建筑物的坚固程度,三四百年日晒雨淋都坚固如昔。譬如东晋十六国时夏国赫连勃勃大单于(407~425年在位)修建的统万城,便是土筑史上的奇迹。统万城采用“蒸土筑城”法,即把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

传说负责施工的叱干阿利大将军要求非常严格,近乎残酷,修建好的城墙,他命人以铁锥检验,凡锥入一寸者,便立刻将工匠杀死,填尸于墙内。在这种疯狂的高压政策下,历时六年修建而成的统万城,建筑质量奇好,“其坚可以砺刀斧”,完全可以和现代水泥相媲美。

人们用哪些动物形容怎样的人,人们是用什么动物来形容下面这些人的吗

1楼 亚洲首虎 1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龙2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虎3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狼4 蛮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蛇5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鸡6 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狗7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羊8 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蛙9 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