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特点有哪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2020-11-20 05:16:37 字数 5419 阅读 7062

1楼:匿名用户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

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十分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精神、中国特色相融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明显受到了两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世界优秀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对待外来文化,“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每位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就是说,对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都要加以批判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并通过吸收、借鉴进行我们的革新创造。

在处理与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采取了更关注现实的原则。继承借鉴古代和外国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只是手段,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才是目的。

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题 谢谢了

2楼:邵峰

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2,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十分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精神、中国特色相融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明显受到了两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世界优秀文化的影响。 3,在处理与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了更关注现实的原则剔除其封建文化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并通过吸收、借鉴进行我们的革新创造。 4,继承借鉴古代和外国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3楼:ballance1﹟q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

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二)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七)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八)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九)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

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十)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十一)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十二)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十三)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

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施政。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十四)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

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4楼:黑暗ㄨ没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3,当代中国行政文化有哪些特点

5楼:雪妖

1、导向性。

行政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行政目标的确立。同时,行政文化还能使行政人员、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引导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2、约束性。

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借助其微妙的作用,以看不见的形式操纵着行政组织的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

3、自律性。

中国行政文化所固有的自律性,是现代行政管理所不可或缺的。道德作为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整合性。

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

5、人本性。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特色也是现代行政管理所需要的,它对于增强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对于强化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扩展资料;

行政行为影响

任何特定的行政活动无不受到行政文化的制约,无论是行政决策还是行政执行都是如此。行政文化通过人们行政心理、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习惯对行政行为发生作用。

行政文化对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的,不仅影响行政决策是否果断、科学、可行,而且影响行政执行是否快捷、完整、灵活。具有自觉行政意识和进取行政思想的人,能够成为当机立断、独立思考的决策者和坚定、灵活的执行者。

反之,则成为优柔寡断、固步自封的决策者和僵化、拖拉的执行者。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行为具有开放、民主、效率倾向。

相反,封闭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思想僵化。民主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决策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相反,**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专横武断,刚愎自用。

晦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心胸狭隘,玩弄权术,争功讳过,造成行政风气腐败;相反,明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胸襟开阔,宽宏大度,公平正直,坚持原则,从而形成廉正健康的行政风气。

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判断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无论评价标准如何,行政文化对人们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