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女儿,在古代称为什么,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在古代称为什么

2020-11-19 18:56:06 字数 6641 阅读 1234

1楼:好快乐的小猪

大女儿叫长女,二女儿叫次女,往下是三女,四女... ...儿子也是如此,长子,次子,三子,四子... .

古代官宦人家的第二个女儿应该怎样称呼?

2楼:大大大大倩倩

次女或者二女儿。

次表示顺序,次序,第二。第二个女儿排行老二,可以称作次女。

第一个女儿到第四个女儿可以如下按照如下称呼:大女儿或长女,二女儿或次女,三女儿,四女儿。称呼儿子也是如此,长子,次子,三子,四子。

在古代,不同年龄阶段的女子的称呼不同。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10岁以下称黄口。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扩展资料:

古代不同的称呼方式

1、称字

幼时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屈平字原,司马迁字子长,王莽字巨君,陶渊明字元亮,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欧阳修字永叔,司马光字君实,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等。

2、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

3、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3楼:禹和蔼圭旻

对官宦人家的女儿

普通下人:x(排行)小姐

专用下人:小姐,主子

特殊外人(皇帝,同僚):某府小姐

或某府x(排行)小姐

普通外人:

父亲地位相仿的闺蜜:xx(闺名)姐(妹)或xx(闺名)小姐父亲地位相差较大的闺蜜(父亲地位下对上):x(姓)小姐**夫人:xx(闺名)小姐

皇后,妃,公主等:x(姓)小姐

对父亲普通下人:x(排行)小姐

专用下人:小姐,主子

外人:令媛

4楼:hj胡芸琦

二女儿叫次女或者二女儿

第一个女儿到第四个女儿可以如下按照如下称呼:大女儿或长女,二女儿或次女,三女儿,四女儿。

5楼:匿名用户

大女儿叫长女,二女儿叫次女,往下是三女,四女... ...儿子也是如此,长子,次子,三子,四子... ...

6楼:仙桃大丸子

这要看多古的古代 宋元时 称呼长女都叫大姐 次女叫二姐 然后是三姐 称呼长子为大哥 次子二哥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二女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亲戚以及家里的仆人等等 都称呼你为二姐 见了面也是这么称呼的,外人的话称呼张家二姐 李家二姐。(绝对不能叫小姐 因为这是当时对低贱女性的称呼比如妓女,宫女)

古代第二个女儿怎么称呼

7楼:京通贷小金

大女儿叫长女,二女儿叫次女,往下是三女,四女... ...儿子也是如此,长子,次子,三子,四子... ...

8楼:一路向南

大女儿叫长女,二女儿叫次女,往下是三女,四女

古代语言(古文)当中,第二个女儿叫次女,那么第三个叫什么?谢谢! 5

9楼:匿名用户

就老三可以了,老二叫次女,因为有的习俗是觉得二不好听,所以就用次代替的

10楼:tyw小海

小女儿、老幺、三姑娘、三女儿。

女儿在古代怎么称谓

11楼:wang小石头

1、当面呼叫女儿没有讲究,闺名、小名、乳名、“女儿”,都可以。

2、对别人称自己女儿用谦称,如“犬女”、“小女”等。

3、对别人称对方的女儿用尊称,如“令爱”、“令嫒”、“闺嫒”、“令千金”、“女公子”等。

千金:《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

令嫒(尊称):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这小孙儿年幼无知,说是在令嫒头上泼了一桶水。”

闺女:《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疼咱们闺女,有个不疼咱俩的!”

小女:《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12楼:

女儿的古称有:

千金:《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

令嫒(尊称):、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这小孙儿年幼无知,说是在令嫒头上泼了一桶水。”

闺女:《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疼咱们闺女,有个不疼咱俩的!”

词目:女儿

拼音:nǚ ér

英语:daughter

属类:称谓词

词性:名词

扩展资料

解释:①父母亲生的女性孩子。

②非亲生,但得到认可的女性孩子。

这种女儿,可能是养女、继女或者一夫多妻社会下丈夫的其他女人生的女性孩子。

③女性对父母的自称或父母称自己的女性孩子。

"女儿"一词,用作晚辈自称的情况,如:某女对其父母说"女儿不孝,……"

"女儿"一词,用作长辈称呼晚辈的情况,如:某人说"我女儿怎么怎么样"、"女儿,快过来!"

④有时,特指女孩(即没发生过性关系的年幼**)。

例如:女儿家家的(口语)

13楼:杰伦式闪耀

1、自己当面呼叫女儿没有讲究,闺名、小名、乳名、“女儿”,各随其便。

2、对别人称自己女儿用谦称,如“小女”。

3、称呼别人的女儿用尊称,如“令爱”、“千金”、“令媛”、“女公子”。

古代对各种女性的称谓如下: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注释,阃,拼音:

kǔn,意思是门槛、门限)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

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14楼:柔情西瓜啊

分析如下:

1、对于父母来说,女儿本身没有特别的称谓,根据自己的习惯,乳名、闺名、贱称(如丫头)都可以。

2、当着女孩子家长的面称呼人家女儿,可称呼大小姐、女公子。

3、与人言及对方的女儿,可以称作令媛、令爱、令千金。

4、与人言及自己的女儿,可称为小女。

5、大户人家一般向别人介绍时称自己女儿为“小女”。

扩展资料

释义1、称呼;名称。(名词)

如:父亲、老师、首长。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六朝》:“凡词场称谓,要在适齿牙而已,非必在前则优,居后为劣也。”

2、陈述。(动词)

《宋书·武帝纪上》:“事遂永代,功高开辟,理微称谓,义感朕心。”

[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然《爻》《系》所筌,穷于此域,则称谓所绝,形乎彼岸矣。”

15楼:莫念v勿忘

于父母来说,女儿本身没有特别的称谓,根据自己的习惯,乳名、闺名、贱称(如丫头)都可以。

当着女孩子家长的面称呼人家女儿,可称呼大小姐、女公子。

与人言及对方的女儿,可以称作令媛、令爱、令千金。

与人言及自己的女儿,可称为小女。

扩展资料:

家庭称谓是指一个家庭,亲戚之间,历史形成了传统的亲族传承关系,互相之间根据辈分沿袭而固定成各种称谓。口头的称谓与书面的称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对外人和互相之间的当面称谓也不尽相同。

女男称母父双亲

当面口头叫“妈爸”、“二老”、“爹娘”等。书面或对外人时称“双亲”、“二老爹娘”、“二老”“父母”“爹娘”等。

子女称母亲

口头上当面叫“妈”、“娘”、“妈妈”。字面上或是对外人说时称之为“母亲”、“家母”、“我妈”“老母亲”“老娘”“老太太”“老妈”、“高堂”等。

子女称父亲

口头当面称呼是:“爸爸”、“爹”、“大大”,“爸爸”的称呼在城市中普遍,而“爹”、“大大”在山西的农村中普遍,少数地方还会称呼爸爸叫“父”。字面上或对外人称父亲为“爸爸”、“父亲”、“家父”、“高堂”、“老爷子”、“老爹”、“老人家”、“老头子”等等。

孙子称外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姥姥”、“姥娘”、“外婆”。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外祖母”、“姥姥”、“外婆”。

孙子称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奶奶”、“奶娘”。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祖母”、“奶奶”。

孙子称外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姥爷”、“姥爹”、“爷爷”、“老爷”、“外公”。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外祖父”、“姥爷”、“外公”。

孙子称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奶爷”、“奶爹”、“爷爷”、“老爷”。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祖父”、“奶爷”。

甥儿称姨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妈”、“姨娘”、“母姨”、“大娘”、“大妈”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姨母”。

侄儿称姑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妈”、“姑娘”、“父姑”、“大娘”、“大妈”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姑母”。

侄儿称叔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爸”、“叔爹”、“父叔”、“大爹”、“大爸”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叔父”。

甥儿称舅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爸”、“舅爹”、“母舅”、“大爹”、“大爸”等。书面或对外人称“舅父”。

曾孙(8种不同类型的曾孙)称曾祖(4位曾祖父,4位曾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曾祖父为“太爷”、“祖奶爷”、“祖姥爷”、“祖老爷”、“太爷爷”、“祖公”,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曾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曾祖母为“太太”、“祖奶奶”、“祖姥姥”、“太姥姥”、“太奶奶”、“祖婆”,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曾祖母”。

甥孙称姨祖母(姨姥姥、姨奶奶)(2位祖母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姥姥”、“姨奶奶”、“姨姥娘”、“姨奶娘”、“姨祖”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姨祖母”。

侄孙称姑祖母(姑姥姥、姑奶奶)(2位祖父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姥姥”、“姑奶奶”、“姑姥娘”、“姑奶娘”、“姑祖”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姑祖母”。

侄孙称叔祖父(叔姥爷、叔奶爷)(2位祖父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姥爷”、“叔奶爷”、“叔爷爷”、“叔老爷”、“叔祖”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叔祖父”。

甥孙称舅祖父(舅姥爷、舅奶爷)(2位祖母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姥爷”、“舅奶爷”、“舅爷爷”、“舅老爷”、“舅祖”等。书面或对外人称“舅祖父”。

玄孙(16种不同类型的玄孙)称高祖(8位高祖父,8位高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高祖父为“祖太爷”、“祖太奶爷”、“祖太姥爷”、“祖太老爷”、“祖太爷爷”、“祖太公”,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高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高祖母为“祖太太”、“祖太奶奶”、“祖太姥姥”、“祖太姥娘”、“祖太奶娘”、“祖太婆”,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高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