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13颗数含义,手串13颗代表什么意思?

2020-11-19 18:35:12 字数 6496 阅读 6250

1楼:苏州国色文化

13颗:表征佛教的十三力,佛教认为西方净土的菩萨具十三力,因此能自利利也。

依《无量寿经》所说,十三力就是:

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力,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众生力。

手串13颗代表什么意思?

2楼:匿名用户

代表佛教的十三力。

依《无量寿经》所说,十三力就是: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力,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众生力。

手串也被称为“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本是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手串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配饰,佩戴手串,有一定的寓意,不同颗数的手串有寓意不同。不过,手串虽然是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追其根源,却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所创,而佛教将其发扬光大。

手串分为12颗,13颗和108颗及其他尺寸。

十二颗的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二因缘。“因”为种因,好种子;“缘”为助像,如阳光雨露。所谓“十二因缘”,又作“二六之缘”、“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心”、“十二因生”,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

若依《中阿含经》所说,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108颗表示十法界有108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所以佩戴108颗,是求正百八三昧,断除108种烦恼。 108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18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18种,总计36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108种烦恼。

除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佛珠手串外,还有其他尺寸的手串,也各代表不同的含义: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等等。

3楼:3月21日晴

13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教

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也指十三力:西方,争土之菩萨,具足十三力,而能自利利池。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食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

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4楼:这个麻烦

手串13个代表的涵义是一生的意思吧,平安幸福

5楼:匿名用户

手串的颗数一般是根据手串珠子的大小决定的,比如2.0的手串一般就是12颗。1.8的手串一般是13颗,也可以根据各人的手腕粗细增减,就是一个盘玩过程,不必要太去讲究

手串的颗数含义

6楼:八月岁月静好

手串颗数含义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12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扩展资料:

文玩手串

源于串珠与手镯的串饰品,现如今已经演化为集装饰、把玩、鉴赏于一体的特色收藏品。串珠最先用于颈饰,通常由有孔饰物串连而成。

中国因辽阔幅员、悠久历史、富庶产物和多元的文化内涵,可供于串珠的材料多达几十种,古代有石珠、骨珠、蚌珠、木珠、瓷珠、玉珠、陶珠、水晶、玛瑙、琉璃、玻璃、树种、东珠、象牙等。

在现代手串中,由于材源和社会风尚的演变,沉淀下来比较常见的串饰材料有20多种,本书精选出其中的八大类来阐述。本书即粗列了几种大众常见且在赏析购买中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一些手串的基础信息,作为收藏者、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收藏的角度出发,手串可以从材质工艺和艺术文化两个方面 ,作为主要价值判定标准。对于贵重材质,如玉、翡翠、琥珀、玛瑙等各有其材料等级,级别的鉴赏能够直接影响价值的判定,因此分辨真伪、等级就成为异常重要的收藏基础。

普通材料的收藏价值可以季节在文化艺术价值上,造型风格、工艺取材、设计制作等都可以提升普通手串的收藏价值。

当然,在中国的传统审美中,制作工艺与材质的关系,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即高档材料使用高档工艺,而低档材料的工艺则相对简单。

因此,作为一种高档的装饰品,中国古代的串饰很少选择低档材料,而收藏者的选择也大多集中在了精工细作的高级材料手串上。

7楼:谦慕j涘來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12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一.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

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以上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

因缘和合,遂感生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

三.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四.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

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识心未能显发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无心之用,故不称为心,而只称名,且初投胎之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只称色。

五.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六.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

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七.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

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绪。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

八.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

一、二岁到十

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

”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云:

“爱不重,不生娑婆。” 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九.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十.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

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

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13颗含义

13是因为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是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不存在13粒的佛珠. 佛珠的粒数在佛经中有具体的规定.

佛珠手链13颗代表什么意思,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及其寓意

1楼 匿名用户 准确说是12颗,加上佛头才是13颗。用来计数的,记录念诵 的数量。因为12这个数字很特殊。 12的三倍是36,9倍是108,90倍是1080。这些数字都是常用的数量,达到数量的多少代表功德,12 108 1080 算是个节点,就像我们日常十进制的10 100,1000,一样普遍,在佛...